没想到我在时间管理上,也踩了这么大一个坑

一周之前,我读了本时间管理类的书籍,名为《奇特的一生》。

可尝试了一天两天还好。在尝试了一周之后…我就逐渐走向奔溃了。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确实能很迅速地改变一个人。但这方法要把握好度,适可而止,不然很容易把自己搞得焦虑且疲惫。

柳比歇夫的方法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特别简单,就是十年如一日地在本子上,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固定格式为:具体事件+消耗时间。

比方说,某一天他的时间记录是这样的:

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3小时15分

鉴定袋蛾-20分钟

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

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给伊戈尔写信-10分钟

读 -10分钟

列夫托尔斯泰《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用这种的方法来做记录,有什么用呢?

第一,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过去,算是一种形式的复盘。

举个例子哈。

在前年年底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年终总结《2018总结丨今年我居然完成了100件事》。这篇文章一发布,就鼓励到了特别多读者,大家也开始盘点自己的2018。

不过,也很多朋友跑过来跟我讲,就算自己拼命想,也就只能列出三四十件。

我们很多人,到年底回顾的时候,都会觉得:好像今年又是什么都没干啊。然后带着懊悔的情绪重新立flag。

这种年底特有的状态,真的很容易让自己感觉到:我很差劲,我总是碌碌无为。

而想彻底告别这种颓废感,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每天做的事简单写下来。

前两天我刷完了《小狗钱钱》,一本特别棒的理财入门书籍。里面就讲到了,一个怯懦的、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成的小女孩,就是因为开始写成功日记(记录自己每天做成的事)之后,逐渐变得自信且强大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记录”本身就是一件让人非常受益的事情。尤其是当时间跨度越长的时候,记录的价值就更能凸显。

第二,按照柳比歇夫的方法来记录时间,还可以帮自己找到时间黑洞,优化

PS:emmm…时间投资结构这个词,是我自己造的,下面慢慢跟大家聊啊~

时间投资公式

去年,我了解到一个关于理财的公式:收入-储蓄=支出。

这个公式很简单,我们所有人都懂。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小学学到的数学知识,给它变换出更多形式,比如:收入-支出=储蓄,或者储蓄+支出=收入。

但,有着多年理财经验的人却强调,对于理财而言,我们只可以原封不动地记住这个顺序。

为什么?

因为这个公式的顺序,会影响到自己的理财心理。

举个例子哈。

如果我们潜意识里牢记的,是“收入-支出=储蓄”,那么我们对应的行为就是:发工资了,想买什么先买,剩下多少就存多少。

但,如果我们潜意识里牢记的,是“收入-储蓄=支出”,那我们对应的行为就会变成:发工资了,先把固定的一部分钱存起来,剩下的爱怎么花怎么花。

去年,我作为一个理财小白,在看到这个公式的解释之后,就感觉被救赎了。而且我也去认真尝试了。

总体感觉下来就是,不仅自己每月可以固定存下一些钱,而且,在花钱买东西的时候,也更坦然了,心情更愉悦了。毕竟该攒的已经攒下了,剩下的钱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

这种感觉真的很“心安理得”。

之所以讲这个事情,我是想说:我们管理时间这种资产,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你通过记录时间开销,发现自己每天的时间公式是的时候。

第一,你可以把自己曾经没注意到的时间黑洞优化掉。

第二,你可以摸清自己每天用在正经工作上的时间到底是几小时。

然后,每天起床,就先把这几小时投资出去,剩下的时间,爱怎么花怎么花,就算你用来看剧打游戏,也会感到很坦然。

我的转变和心得

在看完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之后,我下载了追踪时间的软件-toggl,并拉着好朋友开始非常认真地记录时间开销

刚开始的那两天,我俩都感受到了这个方法的好处

比如,我可以说起床就起床了,因为不想亲眼看到一天下来,磨磨蹭蹭睡觉的时间就占了10小时。

而被我逼着记录时间的朋友,就更有趣了。

他竟然老老实实地记录了这个,如图:

然后他跟我说,开始记录之后,他每天都在努力缩短自己的赖床时间。

(就不给他留面子了)

对于每天忙碌无比,觉得时间不够用的人来说,真的可以追踪一下自己的时间开销,这样就可以意识到、并找回很多被浪费掉的时间黑洞了。

不过,为什么我在文章开头说,说这个时间管理法最终会让人焦虑呢

因为像我这样的性格,越往后记录,发现自己活得越来越累了。

有一次,我不想看到时间表上出现太多休息和玩耍的时间段,就加长了工作时长,一整天下来,光专注性的工作就忙了7个多小时。

结果是:脑子直接糊涂了,第二天睡到10点都没缓过来。

在《奇特的一生》里,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地坚持记录时间,他纯专注的工作时长平均也就每天5小时而已。时间超了,效率就会直线下降。

所以,当你把时间黑洞优化完,并且调整好时间投资结构之后,其实就不必这么认真记录了,因为它确实会让人产生无比严重的焦虑感。

这两天,我还是用回了番茄钟,每天专注4个小时左右。

起床之后,先把这4个小时的专注工作时间投资出去,剩下就不再那么详细地记录玩了多久,看电视看了多久,不然心理负担会特别特别大。

总结一下:

  • 只是单纯记录每天做的事,本身就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 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天特别忙,挤不出时间,那就追踪一下自己的时间开销,找到时间黑洞;
  • 把时间投资当成理财一样,每天首要的事情,是把最重要的时间投资出去,剩下可以坦然地玩儿,坦然地放松;
  • 柳比歇夫的方法可能会让你焦虑,可以尝试一周看看效果。
  • ——

    对啦,在看《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时,我心里也有隐隐约约想过: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地记录着时间开销,是不是有点“过”了,这样活着不累吗?

    但,我们不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和标准来揣测别人的人生啊,对于柳比歇夫来说,能坚持56年,就说明这样的方法是对他有用的,是让他感到快乐的。

    如果我们觉得有启发,可以参考,如果觉得有问题,也完全可以忽视。毕竟,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2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