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理工男开讲诗词课!他在代码中追寻诗和远方

沏一壶新茶,誊一段诗词,

敲几行代码,揽一城山色。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2019级

竺可桢学院混合班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左鹤达

为你解锁这个暑假新的开启模式。

与诗词结缘,愿长伴一生

作为浙江大学子鼠诗 的 长,左鹤达“担负”起了在zjuers中传播诗词文化的重任,“在我看来,这是一次文化的分享,更是一种诗词魅力的推荐”左鹤达谈及入学时加入子鼠诗 再到成为 长,对他来说是一种“初心”的见证,他想得很简单,就是想将诗词的魅力每一个人,让诗词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在校的两年间,左鹤达组织开展了多次“诗歌写作与鉴赏” 团精品课程,曾被评为浙江大学示范精品课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同时他组织开展并担任命题人的多项校内古典文化与诗词竞赛也让不少浙大学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新颖的命题风格、实时更新的命题“花样”更是让许多诗词爱好者不禁跃跃欲试,心向往之。在同学们心中,左鹤达是令人钦羡的“左老师”,更是不折不扣的“诗词狂魔”

左鹤达在上“诗歌写作与鉴赏” 团精品课程

谈及与诗词的结缘,左鹤达笑谈:“我和诗词的结缘,倒更像是‘始于颜值,终于才华’,幼时始知诗词,只觉声声和谐,有韵律之趣,其中旨趣尚多不解,只是颇感其美;直至今日,对生命有更多的体验和感慨,再尝诗词,便可觉出酸甜苦辣百般之感受,与诗人共情,久之便醉心其中,甚至生出一日不读便混沌迷茫之感,看来我这是真的被它的‘才华’困住了。”左鹤达的名字,起源于他父亲写下的一联诗:“鹤舞蓝天下,达意人世间。”似乎从出生起便奠定了他与诗词的不解之缘。他的笔名“愁流”亦是从他儿时读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所取,他说:“这个笔名承载着我初识诗词时的青涩稚嫩,对我来说意义重大,笔名嘛,常用常新。”

书法

左鹤达对诗词的喜爱,远远不只限于对诗词的品读和鉴赏,在闲暇时间,他会拿起笔记录属于自己的诗词语言。从描有感于杭州秀美风光的《七律·中元日游西湖作》《采桑子·溪畔独步寻秋》、感念友情亲情的《一剪梅·赠知恒》《思远人·赠从弟》、表达人生态度的《七绝·春谷》《定风波·己亥九月初五日记梦》,再到聚焦国事的《行香子·钱塘江畔贺寿七十华诞》、致敬武汉抗疫的《汉宫春·桂花》,正如左鹤达所言:“‘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 ,就写成了诗词。

作为竺可桢学院混合班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左鹤达每天的时间安排十分紧凑,留给他“自由发挥”的时间实际上并不充裕,但他仍会坚持每天为自己挤出时间从“代码”中抽离出来,投向诗词的怀抱。在这样的时间里,他会看一看叶嘉莹、蒋勋的著作和讲座视频,尝试着从文学和美学两个角度对古诗词的鉴赏,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诗歌知识;他也会铺展纸张誊写几首新品的诗词;有时,他还会在兴起创作几首,也给日后留下了几分回忆。

有一次经历另左鹤达印象深刻,2019年他参加了“两岸四地”国学夏令营,去到了青城山,当他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顶着烈日在山上卖西瓜时,便上前买了两个,学会了体谅,温暖了自己的心。他说:“我想这是诗词带给我的力量,它慢慢磨平了我的棱角,教会我去爱,去体谅。”

左鹤达还是浙江大学男子排球校队的一员,日常的艰苦训练,时不时会遇到的瓶颈期都曾让左鹤达生出退却之意,“但我最终坚持了下来,这是苏轼给我的力量,是诗词给我的力量,也是排球给我的力量”,就像左鹤达最爱的电影《夺冠》里所说:“只要球还没有落地,我就要去接住它,把它继续抛起来,进入下一个高度。

身着12 球服的左鹤达在扣球

爱,就要“码”出来

对一个事物的最大的爱,莫过于欣赏它,然后发展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进行一次更高层次的融合是左鹤达一直以来的梦想,这也是他选择软件工程作为主修专业的原因,他想运用所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寻求一条诗词文化在现代 会的新的传播可能。左鹤达也是受到了他的偶像叶嘉莹先生传承诗词那种“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的精神的鼓舞,选择接力诗词传承之路,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他说:“想要去传承,一定要与时俱进。我相信计算机是能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而且有必要融合,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由于“AI写诗”的模型在之前就已初步实现,所以他还设想能在此基础上对格律诗的对仗、拗救等方面进行完善。在未来,他希望能通过计算机帮助解决文言文断句和翻译、诗词吟诵等一系列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困难,“古诗词这样的传统文化真的是祖先遗留下来的瑰宝,很值得我们中国人传承和发扬。”

今年,左鹤达准备开始做的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正是与此相关。他从《中国诗词大会》中作画抢答诗句的方式获得灵感,计划实现能根据图片生成古诗词的程序。“比如当你给出一幅山间林瀑的画面时,机器就会模拟人的思维,‘创作’并输出类同于‘石上幽潭清作玉,松间飞瀑响成雷’这样符合图片意境的诗句。”这是他在这个领域的初次尝试,他期待未来能做更有意义、更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的事情。

我们也期待,

这个诗词男孩在未来能够

继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

和他热爱的诗词世界里

闪闪发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6月12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