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面上主流的轻薄本都搭载了高性能混合架构的12代酷睿或者Zen?3+架构的锐龙6000系列处理器,最近我正好拿到了目前非常热门的联想小新Air14?Plus酷睿版和锐龙版,它们分别搭载了的酷睿i5-1240P和锐龙7?6800HS,今天就来为大家来做一个全面对比,希望能为大家的选购带来一些帮助。
先来看看这两款产品的详细配置:
两款产品采用了相同的模具和散热配置,除了处理器上的不同外,锐龙版的内存频率更高一些,官 的价格都是5199元,而在优惠时差不多都是不到5K,性价比都非常不错。
我们先从处理器性能来说起吧,酷睿版搭载的是“准标压”的酷睿i5-1240P,兼具不错的性能和能效,它采用了Intel?7制程工艺,异构架构设计,拥有4颗性能核心和8颗能效核心,12核16线程,最高睿频可达4.4GHz,12MB的三级缓存。值得一提的是,酷睿i5-1240P的基础功耗为28W,不过在联想的专业优化调教,其性能释放可以达到35W,对比其它产品上的酷睿i5-1240P要更强一些。
锐龙版搭载则是锐龙7?6800HS处理器,它采用6nm制程工艺,Zen?3+架构,8核心16线程,加速频率可达4.7GHz,16MB的三级缓存,其性能释放同样可以达到35W。
我们将两款产品都设置成了野兽模式,然后通过CPU-Z、CINBENCH?R20以及GeekBench?5等专业测试软件对其理论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如下:
从结果来看,两款处理器可以说是各有胜负,酷睿i5-1240P在单核性能上全面领先,而锐龙7?6800HS的多核性能则要更强一些。
当然,理论性能只是一方面,能否成功转化为生产力则需要看下面的这些测试了。首先是WebXprt?4 页性能测试,包括照片增强、使用人工智能整理相册、股票期权定价、加密笔记和OCR扫描、销售图表、 上作业等典型场景,每个测试项目完成的时间越短,效率就越高,最终的分数也会越高,测试结果如下:
酷睿版本稍有优势,总分上领先了约7%,多数项目上都有比较明显的领先,最多的一项领先达到了14%,总体上效率更高一些。
在这项测试上,锐龙版有着一定的优势,三个大项目上互有胜负,酷睿版在常用基本功能领先了6%,而其它两项则差不多是锐龙版8成的水准。
接着是PCMark10应用程序测试,它针对的是Word、Excel、PowerPoint等Office办公软件以及Edge浏览器的启动和使用,结果如下:
这个测试中,两款产品基本打了个平手,几个测试项目互有胜负,不过差距都不算大。
两个测试项目中,酷睿版本都有着比较明显的领先,PS领先约11%,PR则领先达到了32%,这数位内容创作这块更具优势。
可以看到酷睿版本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领先,其中反应能力这块领先最多,达到了38%,更快地响应能够加速程序启动等操作,提升整体的效率。
当然,不少人选择轻薄本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出色的便携性,可以随身携带,以满足移动办公的使用需求。而在这种情况下,就格外考验电脑在没有电源支持下的性能释放,能否依旧保持着出色的效率,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也对两款产品在无电源情况下进行了相同的测试。首先还是WebXprt?4 页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相比于插电的情况,在离开电源后酷睿版本的领先变得更加明显,各个测试项目拉开了更大的差距,最多的一项领先达到了34%。
由此也可以看出,两款产品在插电和不插电情况下性能的下滑情况,酷睿版本下滑幅度明显更小,最多的一项也就11%,有些甚至没有明显影响,而锐龙版最多的一项则是达到了30%。
接着就是PCMark10的基准测试和应用程序测试,结果如下:
基准测试中,虽然锐龙版依旧领先,不过总体的差距变得要小了一些;而之前几乎平手的应用程序测试,在离开电源之后,酷睿版则取得了明显的优势,总体领先达到了22%,最多的一项则领先了41%。
在离开电源后,这两个测试也是酷睿版本的整体下滑幅度要更小,保持了更高的生产力。
然后看看负载更高的数位内容创作,结果如下:
酷睿版依旧保持着领先,而且PR项目的领先幅度变得更加大,达到了43%。
性能下滑这块,PS两款产品的下滑幅度都差不多,锐龙版小小领先,而PR这边则是酷睿版幅度更小。
最后就是CrossMark测试了,结果如下:
依然是酷睿版领先幅度继续变大,差距最大的依旧是反应能力,领先达到了40%。
酷睿版这边各个项目的下滑普遍比较小,综合成绩下降仅4%,最多的一项也只有8%,而锐龙版则要大一些,整体下滑12%,最多的一项达到了16%。
评测总结
通过这次测试可以看到,尽管锐龙版所搭载的锐龙7?6800HS定位更高,并且多核性能也有着领先,但落实到生产力测试项目上,却并没有取得全面领先,而是搭载“准标压”酷睿i5-1240P的酷睿版本在多数测试中都取得了明显优势,表现更为出色。
同时,在离开电源的移动办公场景,酷睿i5-1240P相比锐龙7?6800HS也要更为坚挺,各个测试项目对比有电源时下滑幅度较小,甚至部分项目完全没有下滑,让电脑依旧保持着更高的运行效率,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生产力,对于追求高效办公、有较多移动办公需求的用户来说,酷睿版本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