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学习笔记:五种软件过程模型的特点、适用情形以及优缺点

软件工程笔记:五种软件过程模型的特点、适用情形以及优缺点

  • 软件过程模型:
    • 一张图了解五种软件过程模型
    • 瀑布模型
    • 快速原型模型
    • 增量(渐增)模型
    • 螺旋模型
    • 喷泉模型

软件过程模型:

一张图了解五种软件过程模型

五种软件过程模型

瀑布模型

描述:
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
适用情形:
需求是预知的;
软件实现方法是成熟的;
项目周期较短。
优点:
可使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
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
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
缺点:
只能通过文档了解产品,不经过实践的需求是不切实际的。

快速原型模型

描述:
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功能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
适用情形:
需求多变
陌生领域产品开发
优点:
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
这种模型适合预先不能确切定义需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
缺点:
所选用的开发技术和工具不一定符合主流的发展;
快速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加上连续的修改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使用这个模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展示性的产品原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开发人员的创新。

增量(渐增)模型

描述:
把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每个构件由多个相互作用的模块构成,并且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
适用情形:
适用于需求经常改变的软件开发过程。
如果在项目既定的商业要求期限之前不可能找到足够的开发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增量模型显得特别有用。
优点:
人员分配灵活,刚开始不用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先推出核心产品。
逐步增加产品功能可以使用户有较充裕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新产品。
缺点:
软件体系结构必须是开放的。
模型本身是自相矛盾的。整体——独立构件。
不同的构件并行地构建有可能加快工程进度,但可能有无法集成到一起的风险。

螺旋模型

描述:
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把它看作在每个阶段之前都增加了风险分析过程的快速原型模型。
适用情形:
特别适用于庞大、复杂并具有高风险的系统。
适用于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
优点:
主要优势在于它是风险驱动的。
对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强调有利于已有软件的重用,也有助于把软件质量作为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
减少了过多测试或测试不足所带来的风险;
缺点:
采用螺旋模型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够及时标识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
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

喷泉模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8月4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