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敏捷软工第二次博客作业
-
- 第一部分:调研与评测
-
- StackOverFlow
-
- 搜索功能试用
- 提问功能试用
- 评价
- CSDN 问答
-
- 搜索功能试用
- 问答功能试用
- 评价
- bug
-
- CSDN
-
- 输入框不限制长度
- 谜之跳转
- markdown 渲染错误
- StackOverFlow
-
- 广告取消后仍然存在
- 超长搜索内容搜索失败显示格式
- 总评
- 第二部分:分析
-
- 开发时间估计
- 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
- 上述 bug 在发布后仍然出现的原因
- 第三部分:建议与规划
-
- 市场概况
- 市场现状
- 市场与产品生态
- 产品规划
敏捷软工第二次博客作业
第一部分:调研与评测
StackOverFlow
StackOverFlow 是一个与程序相关的IT技术问答 站,由 Jeff Atwood 和 Joel Spolsky 这两个非常著名的 Blogger 在 2008 年创建。StackOverflow 面向编程人员群体,目标用户非常窄,但是最终做得非常成功。下面我们来试用一下 StackOverFlow 。
搜索功能试用
拿最近的一个实际例子去使用一下。最近有好几个同学来问我关于 和 在使用时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要给同学们讲清楚这个事情,可能需要较长的篇幅。但我知道该问题是一个很经典的问题,在 上应该能找到成熟的讲解,所以我的目标是快速找一篇优质的回答发给他。首先我打开了 StackOverFlow,搜索内容为 ,得到的搜索结果如下:[Posts containing ‘equals and hashcode’ – Stack Overflow](https://StackOverFlow.com/searchb=relevance&q=equals and hashCode)
可以看到这个问题被加了锁,不能继续增加新的回复,只能在原有的回答上进行改进,这样能一定程度上防止一些无意义回答或者重复回答的出现。
我们看下最高赞解答,其从理论、实践以及其他三个方面介绍了 和 的关系以及使用易错点,回答简明扼要,并且可以发现该解答的评论的质量也相当高:既有对一些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下的补充建议,也有针对某一细节问题的解答链接或者文档链接,还有诸如使用 IDE 自动生成这两种方法来防错的小技巧。总的来说,该回答确实足够解答愿意看英文解答的同学的疑问,但是没法很好地帮助没耐心看或者因为 络问题打不开的同学的疑问。
提问功能试用
由于在 StackOverFlow 上提无意义问题或者已经被问过的问题会被喷以及点踩(我曾经在 StackOverFlow 的兄弟产品 StackExchage 上提过一个和中值定理相关的问题,结果因为是个重复问题被喷爆了,至今仍然有心理阴影),所以这里就不提问了。我们只打开看一下提问界面:
可以看到,其默认是按照“综合”标准进行排序的,搜索出来的前几个结果中,只看标题似乎没有几个是我可能想要的。
我们先点进去第一个搜索结果看一下:
第一个回答解释了 和 之间比较关键的联系,大概是 StackOverFlow 第一个问题第一个回答的子集,第二个回答解释了哪些普遍的场景下要重写这两个方法,第三个回答是直接翻译的 StackOverFlow 第一个回答,之后还剩两个回答,其中一个也是翻译的 StackOverFlow 的某个回答,另一个是介绍了一种实现技巧。
我把该链接发给同学尝试了一下,发现仅凭上面的搜索得到的问题列表,很难解决同学的问题,最后还是转到了 StackOverFlow 或者其他同学自己做的知识星球才解决问题。
由于刚才使用的是纯英语搜索,这个可能对 CSDN 不利,所以我修改了描述,改成搜索 “ 和 ” ,仍然没办法得到很好的结果。
问答功能试用
咕了。
评价
优点:
- 访问速度吊打 StackOverFlow。
- CSDN 中有一类人的回答非常生动形象,对国人小白友好。
- 提问时默认提供了提问推荐模板,能够规范提问者对问题的描述,有助于提高提问的质量,也有利于回答者快速 get 到重点。
缺点:
- 提问和回答质量均不如 StackOverFlow,伸手党提问者和打广告回答者非常常见。
- 部分 CSDN 博客的低质量可能会影响用户对 CSDN 问答的看法。
- 有些解决问题要用到的下载资源收费,但这个资源原本似乎并不需要付费。
- 广告比较多,到处都在用折扣去怂恿用户去充值 VIP。
bug
首先规定一下我个人对 bug 的评级:
星级 | bug波及范围 |
---|---|
5 | 致命性系统故障或安全漏洞 |
4 | 严重系统故障或安全漏洞;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
3 | 在系统和安全存在风险或确有漏洞;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
2 | 较大程度影响用户体验,但无系统或安全问题 |
1 | 略微影响用户体验,但无系统或安全问题 |
从 1 到 5 严重性逐渐升高。
CSDN
输入框不限制长度
测试环境:
- OS:win10
- 浏览器:
- Microsoft Edge,版本 99.0.1150.39 (正式版本) (64 位)
- FireFox ,版本 98.0.1 (64 位)
bug 发生条件:
在上述条件下,在提到的输入框中输入比较长的内容(比如 1MB),点击搜索即可触发 bug。
在该页面右上角,有一个”搜索 区“框,该框输入内容的长度似乎没有限制,于是我往里面塞了大约 1MB 的数据,点击搜索按钮,会发现不让搜索:
然后我就被带到了自己的个人页面:
黑框中,加粗强调的内容本意应该是:
因此,我们不光要分析那些经历战场的考验而最后**”活着出来”而胜利的软件,还要分析那些在战场中被打败,或者伤痕累累,正在挣扎**的软件,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软件工程的原理在好/坏软件上所起的作用。
但从浏览器中看时,我们可以猜测可能是加粗符 配对发生了错误,导致对于 4 个 ,将中间两个错误配对了。
复现步骤:
- 在上述环境中打开该页面。
- 翻到上面黑框提到的部分,即可看到该 bug 。
bug 分析:
-
该 bug 虽然不会带来安全问题,但是比较影响用户体验,用户会对类似的情况感觉非常迷惑,影响理解。
-
综合来看,该 bug 我认为评级是 2 星级。
StackOverFlow
广告取消后仍然存在
测试环境:
- OS:win10
- 浏览器:
- Microsoft Edge,版本 99.0.1150.39 (正式版本) (64 位)
bug 描述:
在浏览问题时,我遇到了一个广告,夹在标题和问题描述之间,如图所示:
但是当我们刷新页面之后,一模一样的广告又出现了:
bug 发生条件:
上述环境下,在 StackOverFlow 中搜索超长(比如 StackOverFlow 的上限 240 字符)内容。
复现步骤:
- 打开 StackOverFlow。
- 往问题搜索框中输入 240 个字符。
- 点击搜索,即可复现 bug 。
bug 分析:
- 出现该bug,可能是因为前端可能没有想到输入会那么长。
- 如果正常使用的话,该 bug 基本不太会触发,因为不太会有人搜索这么长的一个问题。
- 触发该 bug 时,会感觉有些扎眼,稍微影响用户体验,但没有安全性问题。
- 综合来讲,该 bug 评级为 1 级。
总评
假设对软件的推荐程度选项如下:
- a) 非常不推荐
- b) 不推荐
- c) 一般
- d) 好,不错
- e) 非常推荐
对于 StackOverFlow,我只能说,牛!解决问题必备!但是在中国不是很普及,仍需推广,且要求有些严格,萌新害怕。我的评价是 d) 好,不错。
对于 CSDN 问答,虽然其在中文问答 区也是比较能打的,其兄弟 CSDN 占据了 络,但是其回答质量目前还不够高,有时候不能很好地解决我们的问题。所以我的评价是 c) 一般。
第二部分:分析
开发时间估计
对于 CSDN 问答,由于其只是 CSDN 的一个小功能,所以如果给我一个 6 人计算机毕业生团队,中等水平,并且有专业 UI 的支持,每天能保证工作 5-6 小时,那么 2-3 个月大概是可以做完的。
对于 StackOverFlow,如果给我相同的人员配置,那么需要 6 个月左右。
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
对于 StackOverFlow 来说,论问答的品质,那么其他平台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但是在中国大部分 IT 从业者的眼中,可能 StackOverFlow 因为语言障碍以及访问速度慢而显得略微有些不够亲民与易用。在世界上其排名肯定是前三名,但是在国内可能排名干不过 CSDN 问答。
上述 bug 在发布后仍然出现的原因
对于 CSDN 中提到的那几个问题:
- 对于输入框不限制长度,我认为这个是测试时没有考虑到这种极端情况。
- 对于谜之跳转,我个人认为是开发人员没有理解好需求或者粗心大意,才会导致这种情况。但是这个跳转一般人也不会遇到,所以可能只是这个版本没有修复。
- 对于 markdown 渲染错误,我个人认为是测试把关不严,测试非常不充分。
对于 StackOverFlow:
- 对于过长搜索导致显示格式出问题的 bug ,我个人认为是测试人员没有测试这种极端情况导致的。
- 对于广告取消后刷新仍然存在的问题,我自己也不太明白。
第三部分:建议与规划
下面以 CSDN 问答为例子。
市场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可以查到很多种关于”中国 IT 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信息,少则数百万,多则数千万。
中国有大约 3000 所大学,IT 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年有几十万(查到的数据大部分在十几万到几十万之间)。
上述用户对CSDN 问答这类能够支持 IT 问题中文实时问答的产品有巨大的需求,属于直接用户。另外,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内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在这些人还是初学者的时候, 搜索问题解决方案时势必会用到 CSDN (除非这个人平时的习惯是用 Google 英文搜索),所以潜在的用户也非常的多。
CSDN 问答这个功能的主要用户应该是这些学生和从业者。这些人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需要解决,而由于这些问题具有鲜明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特点,故在 络上直接进行搜索有时候不一定能做到”对症下药“。对于那些不太会描述自己遇到问题的同学/同事,更是雪上加霜。
市场现状
目前市场上和 CSDN 问答类似的主要面向 IT 从业人员的支持在线问答的平台主要有 StackOverFlow,思否等。
- StackOverFlow 是专门的 IT 相关问题的问答 站,是国外 站,目标用户是 IT 从业人员。该 站目前目前国内的搜索引擎用中文搜索时,如果不指定搜索 StackOverFlow 的内容,则很难搜到相关结果,搜到了也不一定能打得开( 络原因)。但 StackOverFlow 的回答质量比较高,所以国内一般大牛经常使用 StackOverFlow。据调查,在 2018 年 StackOverFlow 的所有访问量中,中国用户的访问量只占 1% 左右。
- CSDN 问答和他们比起来,最大的优势在于 CSDN 的知名度太广了,IT 相关的问题随手一搜就是满屏的 CSDN 博客,且第一个搜索结果有很大概率是 CSDN。如果 CSDN 能做好对该功能的推广,那么应该能吸引很多曾经使用 CSDN 博客的用户以及 IT 新手,潜力非常大。
市场与产品生态
CSDN 问答的核心用户群体是 IT 初学者,从目前计算机的普及与教育程度来看,这部分用户一般是 18-25 岁之间的本科生/研究生/ 会人员,其大学所学专业一般经常用到计算机。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比较宅,多数暂时没有什么收入。他们使用 CSDN 问答的主要目的是想足不出户敲敲键盘解决自己在 IT 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
产品规划
如果我拥有一个 6 人团队,并且有 4 个月时间,每天可以安排每个人做 5-6 小时相关工作的话,那么我会去安排 21个后端开发,3 个人前端开发,1 个人负责美工,1 个人负责测试。
如果采用敏捷开发的方式,任务预计的时间表如下:
周次 | 任务 |
---|---|
1-2 | 调研用户,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具体要开发的功能 |
3 | 编写设计文档,约定接口 |
4-8 | 第一阶段开发,完成新增的最核心的几个功能 |
9 | 测试与部署 |
10 | 交付给用户用于测评,反馈意见 |
11-14 | 根据反馈进行第二阶段开发 |
15 | 测试与部署 |
16 | 交付给用户用于测评,反馈意见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