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数据丑闻未平,李彦宏又把这一话题“接龙”到了中国。3月26日,其公开演说称,“中国人更开放,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引起广泛争议。
不可否认,数据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无论新闻推送,还是阅读喜好,甚至订购外卖,服务商们“比我们自己还要了解我们”,呈现出的大部分“商品”都是你想要的。
然而,这种看似的“便利”却使得数据运营商不规范的授权渐被“合理地忽略”。如今,无论手机厂商还是app开发商,使用第一步便是授权,即用户愿意将隐私供给后台。随着这一操作的普遍化,使得“授权”——本供商家与用户达成协议的初衷被内化,甚至成了使用软件的“必备条件”。这便是所谓用户“没那么敏感”的首要前提。
此前,运营商明码标价用户手机 码,通过出卖用户、收集信息来赚取非法收入,国内相比国外确实在维权意识上有一定欠缺,但这并不意味着“隐私换取便利”的合理性。
正如扎克伯格在道歉信中所说“我们有保护你的信息的责任。如果我们做不到,我们就不配拥有”,中国用户并非对隐私不敏感,而是缺乏对隐私和便利价值的衡量,不是在隐私问题上更加开放,而是在长时间地被代表与捆绑式授权下丧失了反抗的能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