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材质设计

今年六月,Google 在其开发者大会 Google I/O 上发布了全新的「材质设计」(Material Design)设计语言。五个月后的今天,奉行材质设计的各种 Google 系产品纷纷上线,我们第一次大面积看到了这套语言的实践成果。

最近几天更新了的 Google 产品包括 Android 操作系统(5.0 「棒棒糖」正式上线)、Google 地图、Gmail(Android 版)、Google 日历(Android 版)等等。此外,刚刚上线不久、目前尚未完全开放下载的 Google Inbox也充分贯彻了材质设计语言。可以想像,尚未更新的 Google 软件或服务也都会在未来以全新面目示人。

如我在六月的《Material Design: Google 向纸墨学了什么?》一文中所说,材质设计将 Google 不断收紧对 Android 的控制权的企图在视觉上体现了出来。上述几个产品的新设计可以让我们明显感受到这点。热爱 Android 系统的用户往往掩饰不住他们对那些遵循 iOS 设计语法和美学的 Android 软件的厌恶,鄙之为「一股浓浓的 iOS 味」。而这批重新设计过的 Google 软件或许代表着第一次有人高调地把「浓浓的 Android 味」有意带入了 iOS。材质设计在它们当中贯彻得如此彻底,我几乎想要在 iPhone 上新建一个名叫材质设计的文件夹。

Google 的讯息是明确的:不要再去考虑「iOS 版」Google 地图或是「Android 版」Google 地图。本来就只有一个 Google 地图,无论你用什么设备,它都随时准备为你服务。Google 对于 iOS 设计规范的漠视在某些地方令人困惑:在大部分情况下,当屏幕左上角出现返回箭头时,我们在 iOS 7/8 下都仍然无法通过用手指从屏幕左边缘向内扫入而返回——这在如今的大屏 iPhone 上尤其令人苦恼。在 Google Inbox 里,有时你可以通过下拉屏幕返回上一层级(例如从邮件正文介面返回邮件列表介面),这也和 iOS 用户习惯了的「下拉刷新」操作迥然不同。

我并不是一个非常在意「在甲平台上出现浓浓的乙平台味」的人。上述交互上的不便我容易克服,且 Google 的这批软件更新的完成度非常高,视觉和美学上的统一性也很强,和之前的 Google 软件比,无疑是巨大的进步。iOS 人机介面则例本来也只是一种参考,而非规定。在材质设计出现之前,违反则例的软件也多不胜数。Tweetbot、Clear、以及数不清的游戏都是例子。造就了 iOS 平台之繁荣的,不仅仅是软件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是设计语言的多样化。(我认为材质设计仝人想鼓励第三方开发者采用同一套设计语言是徒劳的。)

值得一提的是材质设计这套设计语言本身。向来激进的 Google,却采用了保守的方法对待设计。作为一家高度数字本位的公司,他们在推广材质设计时却反复声称从平面设计、从纸张和墨水处学习了交互方式。在接受《Wired》杂志采访时,Google 的设计主管马提亚·杜华(Matías Duarte)说材质设计的种种细节「让介面——我们创造的这些虚拟世界——变得更像你的大脑所熟悉的自然世界」。对于厌恶「浓浓 iOS 味」的人而言,这句话难道不是一面让人警惕的小旗吗?为什么色块就一定要投下阴影?仅仅因为假如它是真实世界里的色块就一定会投下阴影?为什么用户不应该看到色块背后的东西?仅仅因为在真实世界里人没有透视能力?当你操弄的是像素而非纸墨,是比特而非原子时,你应该忠于的「Material」就是像素和比特。从这个意义上说,苹果在 iOS 7/8 和 OS X Yosemite 里,反而选择了更加激进的设计语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4年10月6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