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不用带现金,只需打开二维码轻轻一刷。微信、支付宝等推出二维码支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不过,在享受这种便捷体验性的同时,二维码支付也暴露出一些风险。近日,在重庆就发生了消费者使用二维码支付时资金被盗的案件。虽然用户被盗资金多为几百元,警方也成功破了案,被盗刷钱也退还给受害者,但案件仍然引发用户对二维码支付的担忧。
偷扫用户付款码盗刷资金
据央视新闻5月26日 道,近日,重庆江北公安分局成功破获了一起在超市收银处专门盗刷微信资金案件。4月21日至5月4日之间,四名受害人手持微信二维码在超市等待付款,被人从背后通过手机扫码,盗刷500到900元不等的资金。民警已于5月13日将嫌疑人彭某抓获。
据 道,本案中,作案者专门在超市收银台附近游逛,寻找提前拿出付款二维码准备付款的顾客,再用手机远程扫描一下顾客的付款码,随后立即转身离开,全部过程用时仅十几秒时间。
负责承办该案件的江北区观音桥商业区派出所接连接到多起类似 案,后警方通过调取监控录像,锁定了嫌疑人,并将其抓获。吴警官介绍,该嫌疑人一共扫了三笔,每笔都不到1000元,盗窃罪是1000元以上立案,2000元以上处理。“虽然单笔金额不够刑事处罚,但一年内三次作案就构成了。”
腾讯回应:如被盗可追溯商户信息
“为保障支付的安全性,微信支付付款码时效性限制为1分钟且仅有一次有效性”,腾讯方面还表示,若不幸遭遇资金被盗,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的“百万保障”,申请被盗赔付,或在账单详情中投诉,会有专业客服团队进行处理,确认被盗情况属实,微信支付会对被盗金额进行全额赔付。
【四问二维码盗刷】
1.二维码盗刷是怎么做到的?
上述案件中,嫌疑人是利用一个第三方支付软件去盗刷别人的付款码,达到盗刷资金的目的。在该软件上以商户身份注册,即可成为收款商户。需要收款时,只要扫描顾客的微信或支付宝付款码,然后输入金额,即可实现收款。在上述案例中,受害者被收款的账户名称均显示为“一站式24小时便利店”。
由于二维码免密限额一般为1000元,超过此限额需验证密码,因此该案嫌疑人每笔扫码的金额均在1000元以下。
吴警官表示,在作案过程中,嫌疑人扫完之后马上就走了,受害人即使当场发现被扣款也来不及了,反应过来的时候周围就只有排队的人了。”
2.普通用户扫付款码能收钱吗?
一家支付公司人士表示,不排除的一种可能性是商户管理不严,移动POS机被人拿去盗用了。“但是移动POS机要扫码很困难,那么大的一个东西,而且必须要很近才能扫到。不排除恶意分子,借助支持微信二维码的收款APP或者变造设备进行扫码收款进行盗刷。”
那么,是否存在把扫码软件内嵌在手机中这样变造设备的可能?上述接近卡组织人士表示,理论上有点难,因为密钥罐装是有专门的厂商才有资质的,全国没有几个厂商有资质。“如果犯罪分子有这个技术,绝对是黑客级。”
3.通过二维码盗刷资金的情况多吗?
不过,在现实中,不时有二维码盗刷的案件见诸 道。本案中盗刷的方式是利用软件假冒商家,在线下找机会扫他人的付款码,二维码盗刷还有其他方式。
一种较为典型的盗刷方式是偷换商家收款二维码来盗刷。据央视2016年12月 道,广东佛山发生一起偷换商家二维码盗刷案件,作案团伙在商家原本的收款二维码上贴上一个更小的二维码,这样顾客扫描二维码付的钱就转移到了作案团伙的账户上。
除了普通商户可能被偷换收款二维码之外,常见的还有交通罚单、水电缴费单等二维码被偷换的案例,甚至包括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
还有一种方式不属于直接的二维码盗刷,而是以二维码为入口传播木马病毒或恶意软件。2017年就有媒体曾 道过类似案例,作案者发出一张二维码图片,称其中为商品信息或优惠信息,用户扫描之后,二维码中隐藏的木马病毒被植入用户手机中,可能会盗取相关手机上的银行账 、支付密码等信息,造成财产损失。
4.用户如何保护手机账户资金安全?
对于经常使用二维码支付的用户来说,怎么才能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
上述接近卡组织的人士也提醒到,一方面用户可以调低免密支付限额或关掉免密支付,另一方面理论上建议大家改变支付习惯,“不要在排队的时候就去打开付款码,而是等快轮到自己交易的时候在做。”此外,建议打开指纹验证,这样安全性更高一些。
5月27日,江苏 警也通过微博发布提醒:使用二维码付款时,应注意观察身后有无可疑人员。同时,广大市民也可以关闭“免密支付”功能,降低支付安全风险。
如果发生二维码盗刷造成资金损失,用户该怎么办?
微信方面表示,若不幸遭遇资金被盗,用户可以通过“我-支付-钱包-安全保障-百万保障”,点击“进入赔付流程”申请被盗赔付,或在账单详情中投诉,会有专业客服团队进行处理,确认被盗情况属实,微信支付会对被盗金额进行全额赔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