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本事借到的钱,为什么要还?”、“只要没有固定工作,撸了不还当老赖又能怎么样?”、“ 案、起诉、发律师函等这些都是催收狗的惯用技俩,只要保留他们威胁你的证据就可以投诉,让他们免利息免罚息”… …,在不少反催收性质的QQ群、微信群和贴吧里面充斥着大量类似的言论,甚至在一些短视频平台、闲置物品售卖 站也存在不少反催收中介提供的有偿咨询服务。
反催收套路
造噱头、施压、升级投诉
“群里面也有一些自称可以提供专业债务处理的中介机构,他们中有为了防止被欠款平台催收,为欠债用户提供通讯录防爆拦截服务的;也有为避免被银行催收起诉,代理用户与银行‘协商’免息分期还款服务的。”阿龙表示。
王林(化名)就是专门为银行信用卡逾期用户提供协商停息分期服务的中介,在他的微信朋友圈中介绍到:“浦发、交行、招行、平安等十多家银行的信用卡逾期分期全国可做,通过二次协商分期,帮你摆脱电话短信催收,帮你减免每个月还款压力,帮你重新制定分期方案,最长60期”。
对于收费情况,王林表示,信用卡逾期两万元左右收费在1800,大概是逾期金额的8.5%左右,如果逾期的金额较大,费用还可以有优惠。据阿龙表示,这类服务收费少则两三百,多则能收到负债金额的20%左右。
而林凡(化名)则主要是为 贷逾期用户提供通讯录防爆拦截服务的。在其微博帖子里提到“有 贷不打算还的,逾期暂时还不上的,做个防爆拦截强制上岸”。事实上,在闲置物品售卖 站“闲鱼”上搜索“防催收”等关键词,里面也出现不少 贷逾期通讯录防爆软件的售卖,价格在1元到100元不等。
搭便车
“反催收联盟”借疫反扑
事实上,今年疫情爆发以来,贷款逾期问题让不少金融机构倍感头疼。仅从信用卡公布的数据就可见一斑。央行此前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18.75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7%。
在逾期问题的背后,是不少反催收联盟成员利用政策倾斜“搭便车”。在疫情发生不久后,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举措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为在疫情期间受疫情影响人员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然而,原本这些为照顾受疫情影响人群出台的福利政策,但却被一些反催收人员借题发挥,将政策变为其拖延还款、逃避催收的“理由”。
“近两三个月,我们催收近三四成的借款人都是通过代理人沟跟我们沟通, 称是自己的‘表哥’‘亲戚’等”,上述催收部门负责人表示,但一张口就知道他们是专业的,不仅对催收整个流程了如指掌,而且知道企业和监管的痛点。
对于银行来说,一方面要响应监管要求,“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征信上予以宽限”,但另一方面,如何识别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的客户,在实际执行上存在难度。上述人士表示,一线防控人员和患者的身份相对好认定,其他情况责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与此同时,协商中介的涌入更加大了识别难度。
事实上,疫情发生以来,受反催收教唆或中介代理风险的客户增多,导致催收人员在沟通时处理难度增加。上述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有客户通过激怒催收员等方式,收集银行失误的证据。此外,要求分期、减免费用的客户增加,欠款回笼的周期延长,银行利费收入减少;逾期欠款协商分期后,再次逾期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后续催还难度加大。
监管加码
加大对“逃废债”打击
正因为反催收产业日益猖獗,在今年的两会上,“打击恶意逃废债”作为稳金融的重要手段,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 告》(简称《 告》)。《 告》起草组成员孙国君表示,今年政府工作 告共修改89处,将“打击恶意逃废债”增加进政府工作 告。
而监管部门对这类反催收联盟也是保持高压态势。在去年9月,广东银保监局发布“关于防范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的风险提示。广东银保监局提示称,“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行为,不仅扰乱消费者还款计划,而且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表现形式包括收取高额佣金、增加了还款费用、个人征信系统留有不良记录。
除了金融监管部门,公检法部门也加入对此类行为的打击中。此前,深圳市福田区出台了《关于督促 贷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的函》。而深圳公安局南山分局近期在通 中也指出,警方已梳理、查封部分平台恶意借款人名下资产,并对相关银行账户进行冻结,对此类人群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可将类似经验推广至全国。
反催收对行业与 会稳定造成的不良影响,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在北京市君泽君(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徐进伟看来,反催收组织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金融机构的正常催收秩序,导致原本可能与债务人达成的还款计划搁置,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坏、呆帐问题进一步突出。
反催收产业除了对金融系统造成危害外,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海清认为,反催收产业的“流行”还会给债务人带来包括刑民事责任在内的多种法律风险,“由于所谓的“反催收”产业尚未有明确的监管措施,其组成人员也良莠不齐,债务人一旦被钻了空子的不法分子所利用,进而陷入‘套路贷’的泥沼,将给自己、给家庭带来更大的危害,从而成为刑事犯罪的受害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