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事实上,“传统祭祀”与“ 络祭祀”始终是一对矛盾的综合体,随着“互联 +”改变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经历过两种祭祀方式的并存局面后,“ 络祭祀”会越来越成为未来国人祭奠方式的首选。这一切都已经在路上,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祭故人:已在路上还需等待
3月20日,河南省安阳市民政局组织召开了全市殡葬改革工作会议,宣布从当日起,为期一个月的2017年春季殡葬宣传工作正式启动。据该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该市在今年着重推行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当地群众可以通过 络祭扫,祭奠已故亲人。
有资料显示, 络祭祀国内源起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彼时,第一家 络祭祀 站“ 同纪念 ”上线,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端,不仅让生者可以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也从某种程度上让亘古延绵了几千年的祭奠方式与时偕行。
新青年 祭被斥“不懂礼数”
事实上,近几年只要民间祭祀节日临近,“传统祭祀”与“ 络祭祀”矛盾般并存的现象就会凸显,而由此形成的热闻与有感而发的讨论就成为节日里的另一种看点。
2016年,在杭州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做软件维护的重庆籍青年杨帆,决定通过互联 祭奠去世周年的外婆,当他把自己给外婆做的 上纪念馆 址链接发给山城的母亲时,让其始料未及的是,母亲大发雷霆,斥责他“不懂礼数”。
“这是我给外婆做的 上纪念馆,清明节我在这纪念外婆,怎么样,不比现场扫墓差吧?” 上纪念馆制作好后,杨帆给母亲发了一条这样的信息。他还将 上纪念馆的链接发给妈妈,让妈妈和自己一起在 上纪念外婆。
“你这是什么意思?在 上弄个东西就用来纪念外婆?”10分钟后,杨帆收到母亲的回复。杨帆打电话给母亲解释,但母亲完全听不进去,还骂他糊弄人,不孝顺,快被他气死等等。
无独有偶。作为“ 络祭祀”的2.0版本,当下很多城市流行的“微信祭扫”方式,也在今年清明节之前“扫”出来一堆是非。
△“互联 +祭祀”是新时代、新文明的体现,不仅方便了群众,也优化了政府部门的管理。
“那段时间你会发现,周边所有人都在做这件事,这是一种氛围所带来的影响力。”但张波告诉同时透露说,尽管想利用清明小长假带5岁的儿子去京城周边转转,但今年正好是他的爷爷去世三周年,作为长孙,“不去坟前祭奠是会让家族亲属笑话的。”
在宋师傅看来,这种国家公祭是国人爱国的一种方式,鞭策当代人、教育后来人不能忘记国家的屈辱史,在 上进行没什么不妥。然而祭奠自己逝去的家人是一种孝道,同时也是教育下一代,如果还通过 络进行,这种孝道就变了味了。
“通过 络祭奠自己的亲人没什么不妥的,真正的孝不是烧纸、磕头,而是怀念故人的精神品质。”吴铁军说,自己的姐姐和弟弟平时也会在母亲的纪念馆里写和母亲的故事,而且自己的孩子和姐弟的孩子也会在上面留言。
“ 络祭奠让缅怀逝者的方式不再拘泥于传统,而是借助 络的虚拟互动起来。天上人间,让活着的人能够感受到故者灵魂未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利用 络祭奠已逝领导人、明星,以及对自己有恩德和帮助的老师、单位领导等。这也是 络祭祀自己亲人的基础。”但他同时也遗憾地表示,“很多人观念中的‘灵魂未朽’只有在坟头碑前才能感受到。”
络祭祀正在路上
尽管“传统祭祀”与“ 络祭祀”一直都是矛盾的综合体,但在业内人士分析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互联 +”改变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经历过两种祭祀方式的并存局面后,“ 络祭祀”会越来越成为未来国人祭奠方式的首要选择。
分析认为,按照现代文明标准,这一套扫墓祭祀方式和行为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和步伐。
分析指出,一方面,“传统祭祀”严重浪费了 会资源。焚烧纸钱直接耗费大量宝贵的森林资源,供奉蔬果直接浪费了饭菜和新鲜水果。根据中消协2010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便高达100多亿元。
另一方面,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直接加重空气污染程度,而且容易引发山林火灾,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根据公安部消防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的清明节期间,全国共发生火灾3190起,抢救遇险被困者914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