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这种换算就跟关公战秦琼一样,没法实现啊。古代围棋观点和现代不一样,比如现代人知道的定式古代人当然了解不了那么详细,下起来古代人在这一点上肯定吃亏。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说古代人水平不行啊。就好像你不能说牛顿到现在其物理水平也就是个初中生吧。真要强行拿来比,恐怕争不出结果,你又不能去阴曹地府真把人拖出来下一局。
笔者只知道,但凡说范施不过业6的基本都是业余棋手,从没听说过哪个职业棋手敢说这个话……
嘉靖三十五年左右,广陵城。
“还有谁能与我一战?”棋座前,一位少年低声说道。
四周人山人海,却无一人敢应声。
“他是哪里来的小子?”围观者中有人低声问道,“在扬州城摆擂,还这么大的口气,岂不知道这里时不时会有永嘉派高手出没的吗?”
而那被问的人哼笑一声,低声说道:“你来得晚,不知道前边的事儿。这人在此地摆擂数日,多少豪杰都做了他刀下鬼了。他在棋盘上的招法精妙至极,批亢捣虚之法甚至有江南第一人鲍一中的风骨。整个扬州只怕是找不出他的对手了。”
能战遍扬州城而无敌手的棋手,天下没有几人。这少年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能有这么厉害?看上去还很年轻啊……”
“别看他年轻,恐怕鲍一中当年也不过如此了。”
“他叫什么名字?”
“徐希圣,永嘉人。”
“徐希圣?”那人低声惊呼道,“他就是徐希圣?他怎么来扬州了?”
“有人说是为了躲祸事,有人说是闲游至此,有人说只是来寻个对手……”
然而,台下人的纷纷议论传不到棋座边徐希圣的耳朵里,他只是笑着看着众人,又低声问了一次:“今日还有谁愿意做我的对手吗?”
还是无人应答。
徐希圣苦笑,心中却一阵心酸。
“难道大家要等着我回永嘉找鲍一中先生做对手吗?”
众人哄笑开来,徐希圣心中却早已苦涩了许久。
上回说到,三排鼎立之势形成不久,永嘉派内突生内乱,三大战将先后向霸主鲍一中发起挑战。最终,黑面将军李冲挑战不成,反而被永嘉棋界放逐,无家可归,流落江湖。铁判官周源轮番力战鲍一中,将这位江南棋王逼出了一身冷汗,最终却仍旧无法取胜,于是从此心灰意冷,再未出山。
而青龙太子徐希圣则不同,对他来说,那个在理上上可能存在过也可能没存在过的鲍徐之战只是他棋艺生涯中的一部分而已——而且这一部分,也许还不是最精彩的部分。
前文讲过,徐希圣这孩子,是个做“浪子”的料。
关于徐希圣的记载,能找到的可谓凤毛麟角,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徐希圣名声在外,在永嘉派棋手中属于游历范围相当广的那一类。而徐希圣活得并不长,可见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在广阔的江南大地上奔来跑去还兼顾下棋事业,这种活法确实比较累人……
至于在徐希圣丰富的游历活动中都发生了些什么,现在已无处可查了。他为什么要游历四方,不愿安心在家呆着,或者躲在鲍一中的庇荫下好好磨练棋艺,将来接鲍一中的班统领江南棋界呢?这又是一个谜。
其实我们若做一个假设,徐希圣当时真的安安心心继续在棋路上前行,以他年纪轻轻之时就已达到的造化,将来必将达到甚至超越鲍一中的程度,永嘉派将继续在他的统领下多繁荣至少二十年,或者最少不至于在即将到来的那场浩劫中输得毫无还击之力,就此从神坛上永远地跌下来。
当然,这些都是假设。徐希圣出走,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也许是徐希圣必定会做出的唯一的选择。
永嘉派是缘起自浙江的一个流派,其中心人物鲍一中,包括重要的羽翼人物李冲、徐希圣都是浙江永嘉人,周源虽然是乐清人,但是从地域划分来看也和永嘉一样属于今温州境内。所以现在温州这一片地方,那时候毫无疑问是永嘉派的核心地区。以温州这一代为中心辐射开来,整个浙江都是永嘉派的地界。而在当时永嘉派的势力如日中天,天下为之侧目,因此浙江附近的福建、江苏等地也被永嘉派辐射在内,成为了永嘉派的次级地界。尤其在当时汪曙统领下的新安派被永嘉派压制,一时间难以扩张自己的势力,因此使得沿海一带基本都成了永嘉派的天下。
在这块版图中,浙江一带的话语权是握在鲍一中手中的。在这里,鲍一中就是神,挑战鲍一中就是挑战整个永嘉派,与鲍一中为敌就是与整个永嘉派为敌。不信的就去看看李冲的下场吧,十几岁的时候输给了鲍一中一局,就得甘甘心心几十年被鲍一中压着,稍微说几句不满的话就被永嘉派给放逐了。
这种强硬的等级制度和松散的地域联系,使得中国的三大派虽然比日本的所谓棋院四大家出现得更早,但却没能形成日本棋院四家在日本棋界所具有的那种传统和影响力。棋院四大家能够延续几百年,是因为他们看重自己棋家棋派的传承,把自己的棋家当成一个家族来看待,甚至一旦做了迹目或者家主的人连姓名都得改掉。而明朝三大派名为棋派,实际上只是一个松散的地域划分而已。在这里大家只是凭借着地域荣辱观而聚集在一起,有外敌前来挑战的时候他们能凝成一股力,没有外敌的时候就各自为政,互相内耗。要在这样的一个集体里施加一个强制的等级力量进来,其实是缺乏基本的认同感基础的。鲍一中凭借着当年杨一清为他奠定的名誉基础和自己超出当时江南棋手一筹的强大实力勉强完成了这种等级秩序的建立,而这种强制建立起来的等级秩序下必定隐藏着无数的破绽。
于是一场内耗之后,所有人都看清了这种所谓的“永嘉派内部秩序”是多么得千疮百孔,不堪一击。稍有野心的人,见识了李冲的下场之后,都会心灰意冷。而没有野心的人,为了能继续在这块地域呆下去,则不得不向周源那样忍气吞声,假装自己不存在。
不论李冲的玉石俱焚,还是周源的忍气吞声,年轻的徐希圣都无法接受。
他不可能没有野心。年纪轻轻就四处闯荡,必定是想要做出一番成就的。但是在永嘉派的地界上,尤其是在浙江棋界,想做出一番成就就必须要面对那个不可攀越的鲍一中。一旦直面鲍一中,就面临着要以自己所有的才华和名誉作为赌注的一场决战。也许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徐希圣发现自己的面前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离开浙江棋界,寻找一个能让自己功成名就的地方。
也许这才是徐希圣四处游历的真正原因——他在寻找一个机会。
鲍一中十几岁便能横扫江淮,遇到杨一清之后几乎是眨眼之间便名满天下,夺取了原本属于范洪的天下第一棋士的桂冠。那是一个好时代,江南棋界没有等级秩序,没有棋派之分,大家凭本事出头,棋力盛时去一趟京城博个天下第一的名声便可。而如今我徐希圣已经年近三十,即使自恃棋才无双,却也不得不静悄悄地躲在鲍一中名下,没有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我心如何能服?
于是,徐希圣选择了与李冲,周源都不同的第三条路——避开鲍一中势力最坚固的浙江棋界,去附近四处闯荡争取自己的名声。
如果说李冲的名声是抡着大斧在浙江当反贼砍出来的,周源的名声是强行挑战鲍一中被鲍一中叹出来的,那么徐希圣的名声就是单枪匹马四处征战闯出来的。
这个办法效果非常好,江南各地很快便传开了徐希圣这个名字。江南一带棋手提起徐希圣则必然赞叹有加,也许过不了多少时候徐希圣就能积累足够的名誉向鲍一中发起挑战了。
而这一切,不可能逃得出鲍一中的双眼——他看得出来,徐希圣是一个对他有威胁的人。如果徐希圣四处闯荡,最终目的是想要打破当年杨一清亲手送给鲍一中的名誉,那么鲍一中绝不可能容忍徐希圣的名头越来越盛。
对弈,交友,看大赛直播,尽在弈客围棋,可至AppStore和安卓各大市场搜索【弈客围棋】下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