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误区1:“好照片是修出来的”
误区2:“鲜艳夺目的照片才出彩”
误区3:过度依赖app
误区4:滥用app
误区5:后期处理方法不正确
误区6:调整“用力过猛”
误区7:调整“一步到位”
误区8:滥用滤镜
正文:
于今人人都是摄影师,每天都有海量的手机照片“出品”并活跃在工作、生活、娱乐等的各个领域。当然,与此同时不难发现,相应的“问题”照片也是比比皆是。除了有拍摄的问题,更有后期处理的问题。
《欢天喜地》(后期处理过度),某手机摄影比赛入选作品
《无忧的时光》(后期处理过度),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都湖
作品说明:《无忧的时光》(后期处理过度),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都湖。作为《色彩过度饱和为手机摄影“重灾区”》一文的配图获刊登在《人民摄影 》订阅 。
究手机照片后期处理问题的成因,主要存在以下8个误区:
误区1:“好照片是修出来的”
有不少小伙伴认为,好的照片要经过后期修图才能得到,就算前期拍摄的照片不怎么样,后期总有方法可以让照片变得更好。
不排除有个别后期“高手”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心想“片”成。但无论如何,后期处理也是需要素材的,如果“无米”,纵使“巧妇”也绝对“难炊”。
其实,后期处理不是“无中生有”,不是“包治百病”,更多的是修饰美化,是“锦上添花”,让画面更简洁唯美,主体更突出,主题表达更到位。后期处理很重要,前期拍摄更重要!只有前期拍好照片,才有成功后期处理可言。如果条件允许,前期带着如何后期处理的思路去拍摄,成功修图必将事半功倍。
《柿乡人家》(原图),使用iPhone X拍摄于广西桂林市平乐县沙子镇
《柿乡人家》(后期处理后),使用iPhone X拍摄于广西桂林市平乐县沙子镇
误区2:“鲜艳夺目的照片才出彩”
“鲜艳夺目的照片才出彩”,这是许多初学摄影小伙伴普遍普遍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在这样理念的支撑下,“四高”(即亮度高、饱和度高、对比度高、锐度高)的手机照片频现,画面失真、色彩过度饱和、高光处过曝、过渡不自然、细节缺失等“后遗症”屡见不鲜。
《一路繁花盛开》,源自朋友圈。照片高光过曝,色彩调整过度饱和严重
2000多年前,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明确告诫后人,不可过于追求欲望和享受,太过夸张的感观刺激并不适宜,凡事要适可而止。同理,照片后期处理也不可过度,也要适可而止。照片后期处理就如女生化妆,一定要浓淡相宜,最高明的化妆是让人看着自然、舒服。过度的处理会导致画面不自然,看起来不真实,同时还会遏制受众对照片的代入感,影响的照片视觉效果。也有人把照片的后期处理比喻成做菜的味精,适量调味鲜美,加多了反而影响菜的本味,甚至让人无法下咽。
《当过“评委”之后》在《中国摄影 》2017年2月7日第2版的刊发版面
《当过影赛评委之后》在《人民摄影 》2016年8月10日第12版的刊发版面
误区3:过度依赖app
现在的智能手机,不论IOS还是Android系统,都有大量的手机摄影及后期处理app可选用,而且大都是免费的,易学好用,操作简单,功能还非常强大,其后期处理的便利和优势是得天独厚的。许多小伙伴处理手机照片也因此过度依赖于手机app,由于手机屏幕小处理力度不好把控,后期处理不当、过度的情况时有出现,修出精品难有保障。
误区4:滥用app
现有的app良莠不齐,有些app名义上是美图,实际上毁图。许多小伙伴只是为了方便,为了好玩,没有特别留意区分优劣,选用app任性随意,这样后期处理出来的画面效果与画质可想而知。
《推荐的3款手机照片后期处理app图标》
误区5:后期处理方法不正确
多数小伙伴没有系统学习过后期处理,其中各种修图“工具”或“命令”认识小伙伴,而且小伙伴却不认识它们,修图时全凭小伙伴的个人喜好操作,不但难以实现精准修图,还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或使用顺序不对,影响修图效果,甚至造成不可逆的画质损失。
比如“亮度”的提升,只有在整体曝光不足的情况下使用。如果高光处已曝光充分或是已经过曝,这时还使用“亮度”工具提升画面亮度,必然引起或加重过曝的不良影响。
又如,“饱和度”、“自然饱和度”(“鲜艳度”),都可以用于调整色彩的饱和度,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对于“饱和度”,使用不慎极容易使色彩过度饱和;而“自然饱和度”(“鲜艳度”)则温和许多,不大容易出现色彩过度饱和的现象。
通过下图“饱和度”与“自然饱和度”调整效果的对比,可以清楚地了解“自然饱和度”与“饱和度”的区别。
《“饱和度”与“自然饱和度”调整效果对比图》,照片用iPhone 6 Plus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图片说明:《“饱和度”与“自然饱和度”调整效果对比图》,照片用iPhone 6 Plus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上图为原图,左下图为调整“饱和度”+50的效果,右下图为调整“自然饱和度”+50的效果。本图作为《10招避免手机照片色彩过度饱和》一文的配图获刊登在《人民摄影 》2018年10月24日第12版
《色彩过度饱和为手机摄影“重灾区”》在《人民摄影 》2018年5月9日第12版的刊发版面
《10招避免手机照片色彩过度饱和》在《人民摄影 》2018年10月24日第12版的刊发版面
再如,Photoshop一些与更改照片颜色不直接相关联修改命令的调整,同样会影响色彩饱和度,比如“亮度/对比度”“色阶”“曲线(亮度、对比度的调整选项)”“阴影/高光”“色阶”“自动色阶”“自动对比度”等的调整,如果操作不当同样可以导致色彩的过度饱和。
下面这幅图
《快乐小伙伴》,用iPhone 6 Plus摄于广西昭平黄姚古镇,摄影:周正森,图文源自“手机行摄”
作“曲线”调整,却致使色彩过度饱和
《快乐小伙伴》(“曲线”调整后效果图),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广西贺州昭平黄姚古镇
图片说明:《快乐小伙伴》(“曲线”调整后效果图),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广西贺州昭平黄姚古镇。非常明显,“曲线”调整致使小女孩的脸上色彩过度饱和。
再以“锐化”为例,在控制好噪点的同时,适度调整“锐化”可以改善图像的清晰度。但如果“锐化”、“对比度”操作完成后再做其他调整,很容易产生或加重噪点的不良影响。
误区6:调整“用力过猛”
后期处理时,不注意调整“力度”的控制,时有“用力过猛”的现象出现,导致照片失真、色彩过度饱和、高光过曝、过渡不自然、细节丢失等后果。
正确的做法是,“温和”地调整,一边调整一边预览,随时查看调整后的效果,避免后期处理过度。
误区7:调整“一步到位”
粗放修图,调整“一步到位”,有的甚至是“把油门一脚踩到底”,这样处理的画面效果会是什么样,可想而知。
科学、高效、合理的修图,最好是分步、分色、分通道、分影调、分区域调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精准修图,修出精品。
《芋田倩影》,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误区8:滥用滤镜
许多小伙伴为了“美颜”或追求新奇特的艺术效果,喜欢使用各种各样的滤镜,由于选择或使用不当,不但没有“增光添彩”,反而“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后期处理的滤镜,不同于专业相机的物理滤镜,它只是虚拟的,是PS的效果,它的使用或多或少会影响照片的清晰度,或多或少会造成画质不可逆的损失,选用一定要慎之又慎。
《骑行时光》(滤镜处理效果),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都湖
作品说明:《骑行时光》(滤镜处理效果),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都湖。滤镜处理后,在手机屏幕观看问题不大,一旦拷入电脑放大到实际大小细看,惨不忍睹。
总结语
由于手机的传感器、镜头等硬件条件以及专业拍摄性能远不如单反相机,其所拍照片的画质无法媲美单反相机,为了在保障画质的同时追求画面效果,其后期处理自然有着更大的难度。以上8个“误区”便是手机照片修图的“拦路虎”,只有走出并克服以上8大“误区”,手机照片后期处理的画质和画面效果才有保障。
周正森,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瀚图中国手机摄影师;在国际、国内摄影赛事及展览、《中国摄影 》等专业摄影 获奖、入选或发表手机作品200多幅,在专业摄影 发表摄影及理论文章50多篇;凭手机作品获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积分远超所需的15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