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新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 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速推进
补短板强韧性 央地合力锻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央地新一轮部署落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中强调,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近期从部委到地方正展开密集部署,明确具体实施路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宁吉喆日前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时提到,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近日表示,在前期确保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打好产业技术基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这三大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基础。
从近期地方两会透露的信 看,“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成多地政府工作 告中的高频词,其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补链强链”基础项目、培育优势产业链成为发力重点。
湖南将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全力培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要落点,提出将培优育强22个优势产业链,支持领航企业、链主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带动零部件、原材料企业链式发展。四川明确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优势,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专项行动,大力培育“链主”企业。江苏则提出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撬动引领作用,聚焦先进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亟须突破的领域,部署推进100项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等。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6.6%。“去年工业经济恢复增长,制造业总体发展较快,效益提升也比较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得到了保证。在一些基础和关键领域,技术、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在集装箱、光伏、风电、能源、电力等装备制造业上体现更为明显,其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田玉龙说。
聚焦关键领域布局创新中心
当前制造业创新体系正不断健全,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重要发力点。
在湖南株洲市,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是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这里实现了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多项技术“零”的突破。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多项技术和产品国际领先,但研发力量较为分散,成果转化还不畅。”黄志华表示,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整合了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电机多方面创新力量,地铁动车组智能诊断运维系统、激光增材制造等技术得到突破。
这不是个例。数据显示,目前工信部已建设2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国家地方共建中心,带动各地培育建设203家省级中心。
面向2022年,从部委到地方都将加快布局创新中心作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工信部明确,将进一步聚焦关键领域加大创新中心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质量提升行动等,大力发展优质制造。
地方上,江苏提出,加快建设一批省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好用好国家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提升创新要素集聚浓度,将辐射范围向全省拓展。四川提出,加快推动工业云制造、钒钛新材料、超高清视频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创新中心,对新获批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专项支持。
加强基础产业领域资源保障
在业内看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鼓励创新政策机制和实施模式,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基础领域集聚。
朱明皓表示,“十四五”期间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其中,解决产业基础薄弱问题还是要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大技术要素投入,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加快项目布局,进一步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作用,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助力企业开展技术迭代升级和创新成果商业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