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 群“三点钟区块链”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似乎一夜之间到处都在谈“区块链”,甚至有人用“飓风”来形容这个风口——他们不眠不休地研究、讨论这项技术,这是许久未见的集体兴奋,仿佛错过几天,就错过了一个黄金时代…
题图:警方查没的“五行币”
文|郑芷倩
与此同时,“一币一别墅”的财富神话也成为币圈“励志”典范,无数小散排队入场,希望能赶上虚拟货币这趟实现财务自由的班车。对此,有专家提醒,数字货币入门有极高门槛,投资者要学会区别真正的数字货币与传销类的“山寨币”,小心掉入陷阱,成为疯狂币圈的“接盘侠”。
小散排队入场,“私募”等场外交易火爆
在币圈,几乎所有小散都有“暴富”的梦想。而“没有韭菜,哪来的市场。韭菜才是币市的第一生产力”成为币圈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在去年9月4日,监管命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后,想交易的投机者们转战场外交易和海外ICO市场。
一般会通过建立微信群、现场讲解等方式,组织、领导以推销虚拟货币,或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购买虚拟货币的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其中费用也五花八门,有在百元以下级别的,还有千万元甚至万元级别的“入群费”。被宣称入群后可以拿到最新炒币信息,得到庄家信息第一时间买入卖出等等。
层级式“拉人头”,交易所似“赌场”
2018年1月15日,北京海淀警方破获一起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嫌疑人仲某用自己管理员的权限,修改某交易平台电脑内应用程序,盗取100个比特币,价值数百万元。
“交易所赚钱的模式大家都心知肚明了,自古赚钱的就是这些做庄家的,就好比赌场、券商,大家炒币亏的多,赚的少,但是交易所是旱涝保收。”小辰表示。
零和博弈,炒币者在等待下一批“接盘侠”
在这些投机者的眼中,新的代币采取了什么样的技术,应用于哪个场景,发行规模等无关紧要,更多的评估集中在这个概念是否能炒作起来,这个品种是不是能找到足够的人接盘。
“人性之贪婪是诱发代币投机狂潮的本源性因素,截断财富效应才能从根本上对治贪婪。”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 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这种投机交易是零和博弈,开始是庄家和投机者赚“割韭菜”的钱,当“韭菜”不够用时,自以为聪明的投机者就成了韭菜,庄家开始赚投机者的钱,投机者也血本无归时,交易活跃度趋零,市场就会崩塌。
他也表示,目前炒币仍存在较大的监管风险,由于ICO通常募集的主体是项目而非传统的法人主体,此前在募集上并没有受到人数的限制,属于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而另一方面对于项目发起方,除了代投协议,并没有任何约束条款,“空气币”项目(即没有任何实际产品作为支撑,单纯作为 ICO 的代币)、跑路现象也时有发生。
专家提醒:交入伙费、拉人头等属于传销活动
大部分的投资人对于数字货币的运作机制并不清楚,无法分辨传销的“山寨币”和数字货币之间的差别,这就为这类“山寨币”的出现创造了可能。
还有业内人士提醒,首先要验证获得的是不是真的智能合约代币,是以区块链还是以中心化的方式发行;第二步看有无真实的技术团队、懂不懂区块链、有没有一些落地的项目以及 区的活跃情况。
“真正做技术的项目和传销还是有区别的,而传销类山寨币则是通过积极发展下线拉高价格。” 张叶霞也强调,凡是有交入伙费、拉人头、团队计酬等行为特征就基本属于传销活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