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软件产业发展,川渝企业联合发布协同发展倡议书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汽车行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那就是‘缺’,要是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缺缺缺’!”1月12日上午,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简称“软洽会”)在成都开幕,在下午举行的“区域协同发展专题会议”上,来自宜宾的凯翼汽车研究院架构开发工作人员余鹏在主题演讲环节提到制造业企业对软件人才的渴求现状,顿时引发现场参会企业代表的共鸣。

大会现场

在区域协同发展专题会议上,与会人士聚焦软件融合应用,现场发布了《成都市软件产业锻长板、补短板、提能力全景图》、《区域合作重点行业需求与软件供给能力清单》、《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 告》,其中,《区域合作重点行业需求与软件供给能力清单》还收录了重庆、西安等地企业的供需信息。此外,川渝相关产业园区还联合发布了促进区域软件产业协同发展倡议书。

产业奔向智能化

软件人才如何培养?

“现在的汽车产业朝着智能 联汽车方向发展,在业内,‘软件定义汽车’趋势日趋明显。”凯翼汽车研究院架构开发工作人员余鹏对当前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趋势深有体会。“软件定义汽车”意味着什么?余鹏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包括快速的开发、便捷的部署,收集数据并产生价值”。

在余鹏看来,“快捷的开发”意味着能够快速更迭车辆软件。“便捷的部署”,意味着能够便捷地将软件部署到用户车辆上,用户也可以随时获取新的软件功能。此外,通过软件能够收集用户使用车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基于此提供额外的服务,还能够从整个软件和服务的提供中获得其他价值。

“智能 联汽车正在兴起,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行人、车与互联 之间正在被嵌入一个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一体化 络中,交通管理、信息服务、车辆控制都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余鹏认为,现在多方力量正抢滩汽车产业,业内对软件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尤其是了解汽车产业的IT人才。

制造业存在软件人才缺口,那么如何做好专业人才输出?现场,重庆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汪俊良谈到了当前软件人才的培养现状。“人才和产业紧密结合,不可脱离产业实际进行人才培养,针对软件人才培养,一定要突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实训体验。”汪俊良说,当前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可以采取“定制订单班”、“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共建产业学院”等形式,“归根到底,其实就是要实现人才与产业需求相结合,专业实习与企业岗位相结合,专业课程与企业案例相结合”。

100条供需信息发布

川渝共推区域软件业发展

《成都市软件产业锻长板、补短板、提能力全景图》聚焦当前成都市软件行业的发展实际,对产业面临的战略机遇、市场机遇、政策机遇、窗口机遇等进行了系统梳理,该全景图瞄准推动全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未来发展目标。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背景下,区域合作就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比如,某个地方的软件业很强,可以进行产品和方案输出,提供给其他地方的企业使用,在此过程中,能够帮助相关企业更好发展,也带动了软件业的整体发展。”成都市经信局软件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探索区域产业合作,可从一些容易突破的地方入手,逐渐探索出一些经验举措,“考虑到不同地域的企业和产业协作存在差异,前期我们倾向探索出一些标准化的合作机制,尤其在软件人才方面,我们希望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更好地促进不同区域间优秀软件人才的流动,形成互利共赢的人才合作机制。”

现场,成都、重庆、德阳、绵阳、眉山、雅安等地的产业园区联合发布了《促进区域软件产业协同发展倡议书》,将围绕体制机制、产业协作、人才交流等领域,共同推动区域软件产业协同发展,打造现代化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下载红星新闻, 料有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