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24日,是袁隆平院士的遗体告别式。
全国哀恸。这是家庭君见过最悲伤的一次热搜榜。
从早上开始,家庭君的眼泪一直流个不停。
不仅是为袁老的离世,更为这场告别式的每一个细节。
01
或许是知道昨天会有很多人来,下了大半个月雨的长沙,奇迹般地放晴了。
这是注定被载入历史的一天。早上10点,袁隆平院士的遗体告别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正式举行。
一大早,一批又一批群众赶来见袁老最后一面。年轻的夫妇抱着婴儿,拖着行李箱,特地从外地仆仆而来。
本地的市民,则从前一天开始陆续过来排队悼念。
航拍镜头下,长长的队伍蜿蜒数里,人们撑着雨伞,耐心等待。据 道,有超过十万人前来排队。
长沙,袁老最后停留的地方,也是一座可爱的城市。
鲜花已经被卖光,不少花店老板将所有的库存搬了出来,表示免费赠送给去悼念袁老的民众。
的士司机纷纷在车窗前贴上“免费接送去明阳山的群众”字样,有的还免费送口罩。
从23日晚上开始,的哥的姐们什么活也不接,专门往来于高铁站和明阳山之间免费接送,通过这样朴实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袁老的敬重。
不能亲自来送行的人们,从北京,从上海,从广州,从武汉,从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在外卖软件上下单代表悼念的黄白花,委托长沙城的快递小哥替他们尽一份心意。
快递小哥们也很注重仪式感,坚持花要一份一份地送。
在他们看来,那每一份看似羸弱的鲜花,都承载着沉甸甸的不舍与思念。
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
在袁老的母校西南大学,在他抱着稻穗的塑像前,人们围出一片花海;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通往袁老办公室的台阶上,人们铺开一道花海;
在明阳山殡仪馆,到处是花的海洋。
02
上午10点,送别仪式正式开始。
灵堂外排队已久的人们,举着鲜花,缓慢而有序地进场。
袁老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知情人士透露,袁老最后是在家人的歌声中,面带微笑着离开的。
弥留之际,家人们给他唱《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袁老的血压和心率由此一度回升。
家人说,“他走得很安详,是笑着走的。”
有人说,长沙的长是长情的长。
袁老91载的人生里,成就斐然,也与许许多多人结缘。
在告别仪式这天,数不清的人赶来,诉说他们与袁老的故事。
从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发出的每一条微博,都让人破防。
在灵堂外,年过50的倪阿姨掩面哭泣的画面感动了很多人。原来,她的外公是常德农校的教授,曾和袁老有过多次接触。
80年代时,常德农校旁有一片实验田,她常听外公提起,袁老总是戴着一顶草帽在田里忙碌,外公也时常带着学生去田里学习:
“母亲委托我,一定要送袁老最后一程。”
受惠最多的农民,最舍不得袁隆平。
年过七旬的老农民周秀英,24日和全家5口人一起过来送别袁院士。
“袁隆平在我心中是个伟大的人,没有他我们家种的粮食就没有这么多,我们农民就没有这么好的日子。”
她掉下了眼泪,哽咽着再也说不出话来。
旁边的儿子强调:“我们在家种田,以前种的稻子亩产只有500来斤,后来种上了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亩产有1000多斤。”
更多来送别的人,一生没有见过袁老,却受他影响很深。
在长沙经营了一间盲人按摩店的江西人袁海根,带着他的一位视障员工,赶过来送别袁隆平院士。“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袁海根说,他的家人和员工们让他作为代表前来感谢袁隆平院士,
“感谢他,让我们的一粥一饭变得格外香甜。”
一位退休职工专门开了14个小时的车来长沙吊唁:
“太舍不得他了,特别想来送他一程,多看他几眼。他不仅属于湖南,还属于全中国、全世界。”
人们把自己的哀思寄托在花束中,上面的留言,看哭了整个中国:
“我和他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此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风吹过稻田,我就会想起您。”
未见其面,却蒙其恩!袁爷爷再见,从今往后,我们一定好好吃饭!
03
在如山的花海中,少年人和青年人的留言总是特别好认。不是因为字迹,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爱把自己称为“一粒小小的种子”。
袁隆平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袁老撒下的,不仅是能长出优良稻谷的种子,更是能感染和鼓舞年轻人的精神种子。
他不畏艰险,永不止步,探索未知,攻克难关的精神,正是新一代年轻人所需要的。
年轻人自比种子,让家庭君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生前,袁隆平遗憾自己还有很多想法没能实现,但他对后辈充满信心:“我没实现的梦想,会有人替我实现。”
许许多多农业学子,以及非农业专业的学子,都选择在这一天,晒出自己的获奖证书,不为炫耀,只为承诺:吾辈当自强!
不少学生发起了“光盘才是最好的纪念”行动,晒出自己吃得精光的饭碗,身体力行实践不浪费粮食的生活信条。
在吊唁现场,也有年轻的面孔。
一个大三的小姑娘,特地从浙江嘉兴赶到长沙。得知她要来,同学们都托她带上鲜花,献给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面对媒体,小姑娘一点也不怯场,发言很有水平,铿锵有力:
“袁爷爷对科学的认真执着和奉献精神,堪称时代楷模,他为全世界作出的贡献有口皆碑!
尽管袁爷爷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作为青年学生,我将以袁爷爷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做一个像袁爷爷一样对 会有用的人!”
短短一席话,却让人感受到了小姑娘心中除了难掩的悲伤,更有澎湃的热血。
这就是时代楷模的强悍力量!
家庭君相信,不管是到现场的年轻人、小朋友,还是在远方默默留下眼泪悼念的学子,都会在袁老精神的鼓舞下,茁壮成才。
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而吾辈,当自强!
了解更多:十万人送别袁隆平,离世前最后影像让人破防:此后每一缕炊烟,都是来自人间的怀念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已致21人遇难:他们原本有三次活下去的机会
袁隆平逝世,市民十里相送:真正的巨星不会陨落,只会长存人们心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