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厦门这个美美哒城市
随处都能看见许多美美哒小花
可是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有时也让人头疼~
最近各种识花App开始走红
拍张图片上传
不用三五秒就能自动识别花的种类
告诉你它的花名~
真的这么好用吗?
也有不少市民反映
这些识花软件时常出错
来看日 君亲测↓↓
识花软件也犯“花痴”
野菊认成向日葵
市民蔡先生:我随手拍的一棵行道树,选了不同角度,连续拍了5次,形色软件却给出了5个答案。这下,我也分不清哪个是对的……
对同一种花识别
四款软件给出的结果不尽相同
且这种情况占了7成
同样的蘑菇不同App的识别结果却不同↓↓
其中,同属答案的情况较多,如月季、美蔷薇和玫瑰(蔷薇属),皱皮木瓜和日本木瓜(蔷薇科)。而且,还时常出现“不太着边”的答案。
来试一下路边野菊花
形色识别是蟛蜞菊
花伴侣和花帮主是南美蟛蜞菊
微软识花是棣堂花 且匹配度是99%
花的位置、是否特写、花形变化,也会影响测试结果。
同样是野菊花的图片
把它放大
微软识花识别成向日葵 匹配度仍是99%
多次拍摄 答案也会不尽相同
软件也要靠学习
很难准确识别
形色软件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形色识花的技术基础是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通过模型的更新和数据的积累,让系统的识别能力提高并且越来越精准,再利用系统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升识别准确率。
有很多树木目前不在形色的学习名单中
且由于光线、角度等原因
识别结果会受到影响
形色也找了几位植物爱好者看了蔡先生提供的照片。不过,他们表示:这样的叶子的树很多,没有树形,没有花形,确实没办法给出准确答案。
靠叶子难以辨别种类
拍照要抓取植物特征
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李振基教授介绍,传统的分类往往通过检索表来分门别类往下查,即通过非此即彼的排除法,根据拿到的植物上的花、果实、种子的线索,一步步接近要查的目标。相对而言,花的特征稳定,而叶子受环境影响较大。所以,这些软件也大多是识花,再看果实,再参照叶、托叶、茎等特征。无法通过识别叶子来辨别植物等问题,也是正常的。
运营者建议在拍照识别过程中
可按花、果、叶的顺序
尽量抓取植物的特征
同时,尽量保证照片清晰
不会过暗或过曝
保持植物主体在屏幕正中
据了解,目前,形色、花帮主等软件都设置了鉴定区或者交流区,有植物专家帮忙鉴定。花伴侣也在计划推出地方常见植物的专题版等。
千万别用这类软件
去采野菜和蘑菇吃
李振基教授认为,这些软件只是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种工具,它们的答案只能作为参考。
所以
切记不要依赖这个软件
特别是不要用它们去采野菜或蘑菇吃
这一点也得到多位软件运营者的认同
目前,世界上有记录的植物就约有37万种。这些软件能够识别的植物种类仍然有限。而且,这些软件是根据上传植物图片中的色彩、形状,与学习过的植物进行对比,给出识别结果。有时背景相似,识花软件也会给出答案。
有问题找专家
大家千万别太依赖这类软件~
厦门日 新媒体中心出品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厦门日 Ap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