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和 ” 高仿版 “
案例:” 高仿 App” 下载量超 700 万,换个 ” 马甲 ” 重新上架?
近日,吴女士在华为应用市场上搜索一款此前使用过的,名为 “GuitarTuna” 的乐器调音软件。输入前几个字符后,位居搜索结果首位的是一款和原版图标非常相似的 App,且下载量高达 700 多万次。吴女士使用几秒后,该应用便弹出对话框,称用户必须充值才能使用。根据以往良好的使用体验,吴女士立刻充值。可充值后,该应用的功能仍然无法使用。仔细检查后,吴女士发现,自己下载的 APP 名为 “GuitarTuner”,和原版 “GuitarTuna” 相差了两个字母。
随后,吴女士向华为应用市场进行投诉。吴女士要求华为应用市场解释这款应用是否属于盗版。此外,她还要求平台方对此款软件进行下架处理。同时,由于该应用充值的收费方是微信平台,因此吴女士在微信上对此次交易提出异议,并附上了差评的截图,要求退款。
当晚,吴女士收到了来自微信的退款。同时,华为应用市场回复吴女士,称平台已对此款软件做下架处理。不过,由于 “GuitarTuna” 乐器调音开发商未对 “GuitarTuner” 进行侵权投诉,所以暂不能认定是盗版或是存在侵权行为。
△除了图标和下载量略有不同,其他细节都一样
调查:仿冒 App 屡见不鲜,消费者维权困难
实际上,近年来,不少 络运营商通过模仿正版应用的图标和功能,制造出以假乱真的 ” 高仿 App”,并以此骗取消费者的财产或个人信息。早在 2018 年,国家互联 应急中心 站发布的《2018 年我国互联 络安全态势综述》就指出,在虚假的贷款 App 上提交姓名、身份证照片、个人资产证明、银行账户、地址等个人隐私信息的用户超过 150 万人,大量受害用户向诈骗分子支付了上万元的所谓 ” 担保费 “” 手续费 ” 费用,经济利益受到实质损害。
黑猫投诉平台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有相关投诉及企业反馈,一些不法分子会仿冒官方 App 向用户实施诈骗,” 高仿 App” 不仅名称和图标与官方 App 相近或者相似,甚至点进去连界面都相差无几,主要涉及借款、投资等金融借贷类 App。
而在投诉的过程中,不少消费者表示很难直接与平台、销售商、开发商进行联系,这给维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虚拟商品的退换货规定相较于其它实体商品的规定更加苛刻,对于应用是否存在诈骗行为、能否 ” 正常使用 ” 等问题的认定也很复杂,如华为应用市场要求消费者将手机使用该款软件的全过程进行录屏后发到指定邮箱。
△评论区大多为差评
江苏警方:保存好相关证据,情节严重时应尽快 案
那么, 络用户应该如何防范 ” 高仿 App” 骗局呢?江苏警方认为,第一,对于 络用户而言,应当慎重下载 App,尤其要警惕那些没有规范途径的或者自己非常陌生的 App,提高对个人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的保护意识,防患于未然。在下载 App 时,用户应尽量选择知名应用市场及知名应用开发商,下载前可仔细查看 App 近期的 ” 差评 “,确保无钓鱼、欺诈嫌疑后再下载。第二,对于 络平台运营者而言,其是有效规避、防范真假 App 的核心,因此应当强化管理意识并提高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并通知并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相应的调查和处理。对于因为 络平台运营者的过错而导致相应损害发生的, 络用户有权向其主张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