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S质量管理软件盘点:主流产品形态及功能对比

QMS质量管理软件盘点:主流产品形态及功能对比 QMS质量管理软件盘点:主流产品形态及功能对比

数字化生产是工业互联 的基础,工业制造企业在拥抱工业互联 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人-机-料-法-环-测”全工业生产要素的数字化连接。

质量作为研发设计及生产制造的关键结果指标,用数据反馈设计及管理的过程能力,满足数字化生产的QMS(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相较于传统QMS有着本质的区别。



满足数字化生产的QMS需要基于“数据共享,功能协作,管理协同”设计理念去选型,包含研发质量管理、进料检验管理、制造过程质量管理、供应链质量管理、售后质量管理、质量追溯分析等功能。

质量指标的反馈类比为就医时医生的诊断结果,找到病因,精准治疗,如此才是最优 会资源配置,最优性价比投入。

海岸君对市面上主流的QMS产品进行了全方位调研分析,本期就先从产品形态和功能讲起。

01

产品形态——

B/S架构逐渐成主流

此次调研的QMS产品厂家有西门子、海克斯康等跨国企业,也有云质、安必信等国内厂家。

QMS质量管理软件盘点:主流产品形态及功能对比

从产品形态来看,国外QMS产品以西门子、海克斯康为代表,更多采用传统C/S架构,即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系统需要固定在内 和安装软件的电脑上登录使用,安全性更高,响应速度更快;

但同时传统的C/S架构在国内也面临分布性挑战,由于系统需要安装才可使用,用户群固定,难以满足大型企业多人多地访问操作的需求,后期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云计算技术的成熟,移动办公的兴起,工业软件变得越来越多,软件需求规模越来越小,也越来越细化,这些高频而细小的需求,促使工业软件架构需要更合理的分配与动态维护,未来B/S架构将逐渐成为工业软件的主流产品形态。

云质、海岸线科技等国内厂家研发的QMS更多采用基于B/S架构的 页端产品形态,无需安装客户端,只要有Web浏览器就可以进行运行,通过一定的权限控制实现多客户访问,交互性强,升级维护成本也极低,在易用性、扩展性、共享性上更具优势。

02

产品功能——

进阶功能差异化竞争

QMS质量管理软件盘点:主流产品形态及功能对比

QMS实际上是一条以“质量链”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市面上主流的QMS系统核心功能都差不多,紧扣“质量”进行质量先期策划、评估,过程质量管理,最终质量分析与改进的综合性管理,对比国内外多家产品,谁也没多出一项,当然谁也没有少一项。

强敌环伺,如何破局而出?各家都在进阶功能上大胆尝试,呈现多样化与专业化,更多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和操作习惯,打造“差异化”优势

比如在检验配置录入执行层面,海克斯康-SMART Quality能基于二维、三维相关技术自动解析生成检验项,设备对接自动获取检验录入项;

云质-QMS可根据版本管理不同场景的检验标准,对应供应商与客户角色不同,选择不同的检验项,支持Web+手机双端录入;

海岸线-PQM支持按照不同检验场景(IQC-OQA)进行分别配置,提供完整的抽样方案,支持导入、导出、复制、模板等多项简化配置手段,同时在移动端录入便捷性上颇具优势,还可关联条码,实现单件质量追溯。

QMS质量管理软件盘点:主流产品形态及功能对比

在应用于管理决策的数据分析层面,海克斯康-SMART Quality、云质-QMS可根据自定义表格实现不同维度比对,也有如海岸线-PQM可打通上下游数据通道,实现平台型数据互通,在每个模块具体功能的全面性、操作的便捷性上各有千秋。

03

闭环管理——

平台化产品优势凸显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几乎每家产品在设计时都有意识地运用PDCA循环这一持续改进模型,从项目管理、质量预防、质量控制、质量分析、质量改进、质量追溯各方面重点强调质量问题的闭环管理,以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障能力。

QMS质量管理软件盘点:主流产品形态及功能对比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岸君实际试用了多家QMS产品后,得到的感受是C/S架构产品在与其他模块、检验结果无法进行数据联动,数据孤岛并不能给予管理决策赋能;

而采用组件式设计的B/S架构产品,覆盖多个业务组件,部分QMS产品的模块可自由组合,灵活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但是依然缺乏数据联动或者数据共享能力弱,依然满足不了为决策赋能。

海岸线-PQM基于“数据共享,功能协作,管理协同”设计理念,不仅可与自身各模块数据共享,功能互动,实现1+1>2的效应,尤其与海岸线有码应用结合,可实现单件质量成本追溯,还能以平台的形式,将上下游的数据链路打通,实现检验标准共享,检验结果协同、异常信息同步、经验积累共享等,加快PDCA持续改进,给客户提供可持续性的管理价值。

产品形态及功能仅仅是制造企业在选择QMS软件时会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要挑选到既适合自身企业还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必要还要综合考虑交互体验、产品价格等方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2月2日
下一篇 2021年12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