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件开发流程:
1)可行性研究:了解用户的要求,以及现实环境,
2)需求分析:确定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运行环境约束
3)概要设计:定义各个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全局数据库数据结构,设计约束,测试计划
4)详细设计:对于上一步概要设计的功能模块做进一步的细化。
5)编码:根据详细设计文档做进一步开发。
6)测试:
7)部署交付:
8)维护
二、软件开发模式: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瀑布模型。 严格遵循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固定顺序。
2)面向对象法:喷泉模型
3)原型化方法:快速原型模型、演化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
三、软件项目管理
主要任务: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对人员进行分工,组织。按照计划进度、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进行软件开发,最终完成任务。
1)成本估算
成本估算的方法有:
(1)参照已经完成的项目:开发费用=人月数 X 每个人月的代价
(2)大项目分解成子项目,最后统计整个项目的成本和工作量
(3)按照软件项目周期分解,估算各个阶段的工作量和成本:
开发费用=源码行数 X 每行平均费用 行数=ai+4Mi+bi 其中 ai:最高行数,bi:最低行数 Mi 平均行数
(4)根据成本经验估算公式
2)风险分析
- 项目风险
- 技术风险
- 商业风险
风险识别
风险预测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
3)进度管理
进度安排方式:(1)依据最后时间从后往前排(2)根据项目和资源情况指定软件开发初步计划和交付日期
进度管理常用工具:甘特图&PERT(program evaluation review techniques )图
4)人员管理
5)质量管理
功能性: 适宜性、准确性、互用性、依从性、安全性
可靠性:成熟性、容错性、可恢复性
易使用性:可理解性、易学性、可操作性
效率性:时间特性、资源特性
可维护性:可分析性、可修改性、稳定性、可测试性
可移植性:适应性、易安装性、一致性、可替换性
四、系统分析概述
系统分析:对现行系统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调查,将调查所得的结果(文档/图片)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为开发提供所需资料,其目的是得到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1)系统分析的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
(1)数据流图:便于用户理解和分析系统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是一种用来刻画数据流和转换的信息系统的建模技术
绘画数据流的时候应注意:
命名清晰,避免绘制控制流,输出流与输入流不能同名,数据流的输入与输出与加工可以多对多,加工必须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父图与子图平衡。
(2)统一建模语言
2)系统分析 告:
描述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作为用户与开发方的协议或合同,作为目标系统的验收和评价 告。
主体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说明。
五、系统设计
抽象、模块化和信息隐藏、内聚度、耦合度、扇入扇出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包括:层次结构+数据结构
层次结构:子系统要具有独立性、数据依赖性尽量小、数据冗余小、
数据结构:数据输入+数据输出+处理功能+内部数据+程序代码
数据存储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文件设计
六、详细设计
包括:(伪)代码、输出、输入、处理过程、用户界面、安全控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