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软件学院834和公共课复习经验贴

首先介绍一下中科大软件工程(专硕)的考试内容吧。全国统考科目:政治(100 ),英语二( 100 ),数学二( 150 );学校自命题 专业课( 150 ):数据结构( 40 + 微机原理( 40 + 操作系统( 35 + 计算机 络( 35 )。其中数学二包含: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专业课的试卷是每门课一个部分共 4 部分的合卷。 以下是我个人的准备情况,仅供参考。 l 政治篇 所用资料:马原新东方阮晔的讲义 + 视频,毛中特 文都蒋中挺的讲义 + 视频,史纲 文都任燕翔的讲义,思修和法基 肖秀荣,时事政治 肖秀荣。练选择题:肖秀荣的 1000 题,肖秀荣四套卷。分析题:肖秀荣四套卷 政治在暑假之前我都没有怎么看,9 月份开始看了马原、毛中特的视频,边看边开始做肖秀荣的 1000 题。然后 10-11 月份开始看史纲、思修法基、时政的讲义兼做 1000 题。 9-11 月每天政治差不多花 1-1.5 个小时,这个阶段主要就是掌握相关的单选多选知识点,并通过做相应的习题训练来巩固。今年的肖四出的有点晚,差不多 12 10 的样子才拿到,此时才开始每天 2 小时的时间背肖四的分析题和一些选择题的知识点。政治不用担心大题,考前把几个著名老师的模拟卷的大题拿来背一背基本上能够应付的,主要是选择题部分,选择题做得好分自然就高了。 l 英语篇 所用资料:张剑的历年真题黄皮书,何凯文的1575 词汇,朱伟的背多分单词书和短语书,王江涛的作文书;何凯文长难句、阅读、作文相关视频,商志完型视频 英语先看了下何凯文的长难句和做阅读的相关视频,暑假开始做真题,做了一个月有十多套的历年真题吧,从最开始的35-40/60 逐步到 45-50/60 ,所以接下来的几个月除了背单词就没怎么看英语了,这个结合自己情况来安排吧。通过做真题,发现近几年的英语是比较偏简单化了,在攻克阅读新题型翻译外有余力把完型也可以多做做,看过商志的完型视频,完型从开始的 2.5-3.5 分慢慢也能达到 5-7.5 分的水平吧。最重要的一点:英语单词不能落下,虽然暑假过后的几个月都没看英语,但是英语单词每天还是会花 1 个小时的时间来巩固。到了做第二遍真题的时候,可以把阅读、翻译中的生单词摘抄到一个本子上, 11 月份开始可以重点记忆摘抄的单词,做真题的时候就发现了前几年的一些单词还会反复出现在接下来的年份中。作文我是 10 月份才开始着手的,开始时间太早我也会忘反倒做无用功,先看了一些视频,然后背了王江涛作文书大作文小作文各 10 篇,因为进度比较慢,就没什么时间用历年真题来练手了。关于看哪个老师的视频,个人觉得其实本质都差不多,就看哪个老师比较对胃口吧,基础好的同学不看视频也能考很好的分数。 l 数学篇 所用资料:同济大学高等数学6 版,汤家凤文都上课讲义 + 视频,张宇高数十八讲及高数、线代视频,李永乐复习全书,汤家凤 1800 题,李永乐的 660 题,张宇的 30 年历年真题 因为是二战的,去年政治和英语1 都还行,数学 1 没考好,所以今年专业课和数学就分配了比较多的时间。虽然做历年真题效果都还不错,不过今年错估了难度 – – 时间没有分配好,最后还剩了几个大题没有时间做,其中有几个应该都能做出来,真心呕 汤家凤视频因为去年看过,所以今年就没看他的视频,只是把去年做的笔记过了一遍。我是6 月份开始的,首先把同济大学的数学教材花了一些时间过完,接着看汤家凤的笔记和相关的讲义,暑假期间就主要看张宇的视频基础班 + 强化班,做了相应的笔记(笔记很重要的)。接着差不多 9 月份的样子,就开始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过完了第一遍。然后做了汤家凤 1800 题的一部分习题,有些题比如说基础篇大部分都偏简单,就只做了积分微分部分用来练计算能力。 10 月份的时候开始做 660 题, 660 题虽然只有选择和填空,但涵盖的知识点挺全面的,有些题也很有挑战性,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做一做。在做题的同时也用一个笔记本记录了错题或难题。接着开始又回顾了一次复习全书,就开始做真题,做了近 20 年的真题,并在 A4 纸上做了每年的错题解析。此时离考研差不多还有 1 个月的时间了,看了一些之前记录的错题难题,考前半个月看了几年真题,又过了一遍知识点并记忆相关公式概念等就上战场了。汤家凤的视频讲的比较基础,有些方法也是笨办法解题,不过对于做题也足够了;张宇的视频适合底子稍微好一点的同学,有些知识点讲的很透。看了两者的视频,可以说是互为补充吧,各有各的好,就看自己如何选择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是值得一看的,涵盖的知识点很全面,有些解题方法也很有技巧性。练题部分:汤家凤 1800 题、张宇 1000 题、李永乐 660 题就看自己选择了,大体上难度依次是 660>1000>1800 ,不过都有基础题和难题。 660 题高数部分对概念挖的比较深,有些题很费脑袋,感觉线代有点简单的最接近考研难度吧( 16,18 除外 – – ),张宇的比汤的要难一些。至于模拟题,也是看自己选择吧,就我知道的来说张宇的模拟题很难,汤家凤的接近于真题难度,其他老师的倒不是很清楚了,如有没有提到的请见谅。 l 专业课篇 所用资料: 数据结构:严蔚敏的教材,王道,天勤,李春葆的习题与解析 微机原理:周奶奶的第四版教材,以及图书馆找的2 本相关书籍 操作系统:汤子瀛教材,王道 计算机 络:谢希仁第5 版(有四版的最好,据说出题老师用的第四版),王道, TCP/IP 协议族 软工的834 感觉才是让人头疼的,像个磨人的小妖精哈哈,准备了很久也不一定能取得高分。记性不是很好,所以专业课反反复复差不多过了 4,5 次的样子吧,考场上发挥的也还是挺满意。今年专业课让人大跌眼镜,

大概是这么多年来最简单的一年了。不按常理出牌的计算机 络这次出题也是中规中矩,数据结构也没有很多很难的代码题,操作系统也没有考pv操作和简答题并新增了10个判断题,微机原理还是老样子。18年专业课个人觉得更注重基础性和全面性,所以复习还是得全面。

    6 月份开始第一遍,因为本科学过数据结构,直接上手严蔚敏的教材并结合严奶奶的视频,如果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可以先上手王道或者天勤的数据结构,天勤比起王道又要简单一丢丢。第一遍我主要是把书中的概念东西都了解个遍,算法掌握,至于代码并没有特别看,只是达到看懂一部分。接着是微机原理,用的是周奶奶的教材 + 周奶奶的视频,对于基础不好的我来说,前几章都还好,不过中间和后面一些部分就有点吃力了,结合着周奶奶的视频过完了第一遍,第一遍的效果是前几章简单的会,指令等有个印象, 8253 8255 会写简单的程序,并做了 30 A4 纸的笔记。 7 月份开始看的操作系统,去年专业课考的是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所以操作系统就只是过了一道王道的书,并做完王道上面的大部分习题,有一些大题留着没有做,做了近 20 页的 A4 纸笔记。 7 月中旬开始计算机 络,第一遍先看的谢希仁的教材,并做了相关的笔记,后面的习题没有看。
   8 月份开始数据结构第二遍,这次主要是过一遍王道的书,兼看一部分天勤的知识点。用了半个月记忆了一部分知识,并做了王道非代码题部分。 8 月中旬继续看了一遍微机原理,做了书本后的一部分习题,达到记忆一部分指令,会连线,会写 8253 8255 的程度。 9 月份计算机 络过了王道的书,并做了后面的习题。因为操作系统知识点倒不是很多,并且去年也看过几遍所以就本次就没有再看操作系统,这一次把数据结构严书上的主要章节代码全部看了一遍并摘抄。 9 月中旬历时一个月把王道和李春葆习题解析上面的代码题全部过了一道并摘抄近 50 页的重要的习题留着考前回顾。     10 月份参加了软院 的专业课冲刺讲座,这真的是物超所值。授课的四门学长非常热心负责,讲的很好。上课的讲义内容很全面,才发现我之前做的笔记好多都偏离了方向,还好没有盲目的复习。这个讲座有一个月的时间,每天一个小时的直播课,收获很大,在此也感谢学长们的帮助。在这期间,主要就是每天听对应的直播课,并回顾掌握知识点。也过了一遍软院宝典,并做了相应的习题。    11 月份简单的过了四门课,就开始做历年真题。做完一套,对不会的地方进行解析,同时回到相应的章节回顾、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11 月中旬回顾了一遍自己所做笔记以及冲刺班的讲义,此时的目标就是数据结构算法尽量都掌握,树和图的部分重要代码能掌握的掌握不能掌握的理解记忆,前三章的代码简单的会写(我写代码真的很弱),结果考堆排序 只看了算法没掌握代码;微机原理目标是考点全部掌握,指令等全部牢记;计算机 络目标是数据链路层、 络层、传输层重点掌握,传输层的 TCP 相关知识点一个全不落、 udp 重要的掌握, 络层的 RIP OSPF 重要的掌握,数据链路层的 CSMA/CD,CSMA/CA 掌握,集中包的格式及首部掌握;操作系统目标是 pv 操作会写、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磁盘管理的算法会写,概念性的东西有个大概。考前 1 周又回顾了各门的知识点,倒也都还记得差不多。考前特别担心数据结构的代码题,操作系统的简答题,不过还好这次都特别少,结果也还比较满意。建议多研究历年真题,琢磨下出题主要是在哪些章节哪些内容,先普遍撒 ,再有针对性的重点复习,会有比较不错的效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3月11日
下一篇 2018年3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