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 、云计算及移动互联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被不断融入到各行各业当中,越来越多的行业从中受益。 教育,一直以来都作为一项百年事业而深受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投入更是在逐年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它对实现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还已经成为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教育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其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却相对落后!
而今,信息化变革不断深入,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智慧化已成潮流。各行各业被智慧冠名之后,都融入了更加先进的理念和创新。学校依托物联 有源RFID领域合作伙伴,以及智慧校园应用领域的大量经验积累,将新兴的有源RFID无线识别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互联 技术和移动互联 技术引入校园。
消除数据孤岛 打造数据中心
升级物联设备 深化应用融合
打通微信钉钉 移动轻量办公
一站服务大厅 方便师生使用
一、建设背景
众所周知,信息化是促进学校战略举措落地,推进业务变革的重要抓手,但现有的智慧校园已经不能满足职业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表现为:1)从学校主体看,现有信息化系统以支撑业务处理为主,少有支撑管理,烟囱建设、流程割裂、数据分散、易用性差的问题普遍存在。数据的价值没有体现为管理价值,更难以为管理现代化的提升提供更大的帮助;2)从学生主体看,现有智慧校园信息化技术运用手段相对落后,现在95后、00后学生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目前一些智慧校园的技术水平甚至落后于学生的数字化生活环境,对于新兴的技术手段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和学生培养模式升级都缺乏整体的筹划,因此,智慧校园必须进行重大升级。基于战略的思考,职业学校需要进一步理清业务诉求,定义和明确问题,针对性的夯实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撑,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模式全面融合,创新应用手段,打造智慧校园。
由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前瞻性、复杂性、系统性,没有可复制的现成方案,为借鉴国际一流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和思路,统筹考虑“智慧校园”建设路径,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复建设、应用脱节、数据孤岛等问题,因此急需率先启动智慧校园顶层设计项目,从定位省内领先的目标设计未来智慧校园蓝图,系统化、高效的推进未来五年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保证智慧校园建设的成功。
二、建设目标
为配合中职学校战略转型的目标,对标国际一流职业学校、高职院校的先进经验,通过智慧校园顶层设计项目,以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视角实现校内高度的业务协作与全面的信息整合,全面探索移动互联 、物联 、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校园的应用,构建彻底区别与智慧校园的校园信息化新形态。
在智慧校园项目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以下原则:
1) 国际化视野,对标国内一流,以建设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雄心来规划设计智慧校园;
2)突出软智慧,坚持应用创新,避免硬件堆砌,通过以智慧校园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3) 平台化建设,打造开放体系,构建学校动态成长能力。
通过2-3年的持续建设,建设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符合学校自身情况的智慧校园平台,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从而达到消除信息孤岛、建立信息与应用规范、提供集成的个性化的服务的目的。
在建设中,将以“数据、服务、决策”三大中心为信息化业务发展建设方向。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校园 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校园 进行整合,优化 络结构;建设无线校园 ,实现主要区域的无线覆盖;完善 络安全体系,保障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建设智慧教室、信息亭等基础设施,为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构建多维教学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2. 建设智慧校园标准规范,创建公共数据共享中心
软件开发遵守标准,如中高职学校管理信息标准(JY/T 1005-2011)、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标准(JY/T 1003-2011)、SCORM 2004标准。建立一套立足于应用建设长期发展的标准体系。通过校内信息标准的建设,指导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为学校信息化长期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创建全校公共的共享数据中心,整合学校现有资源,集中存储,打破部门边界,消除数据孤岛,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与利用。
3.建设以业务为主线的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打造信息服务中心
4.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与 络学习平台,推进数字化教学模式
5.提供用户服务中心,方便师生、家长获取信息与互动
6. 建立面向长期发展的运维和服务支撑体系
形成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管理技术队伍,保障智慧校园顺利建设和应用发展。
7. 建立和完善师生信息化培训体系
建设信息化管理队伍制定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师生信息化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三者协调统一,做好信息化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应用水平。
8. 建立安全审计体系
从方案规划开始,就充分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建立相应安全制度,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在系统设计、开发全过程,贯彻安全思想,建立数据审计体系。对数据操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日志可查。
三、规划思路与建设原则
中职学校进行智慧校园规划的总体目标为:以学校现代化建设为契机,按照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学校目前的现状及战略发展方向,构建一个集教学、管理、科研、校园文化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益,创建信息化建设特色与示范学校,服务学校师生与领导决策。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设计细节和执行环节,需要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在建设的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如下:
1. 统一规划的原则
站在学校整体高度出发,进行统一规划,并且考虑建设模式、队伍建设、投入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内容需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安全保障制度、人才培养等内容。
2. 分步实施的原则
智慧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智慧校园建设的规划根据学校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
3. 协调发展的原则
智慧校园的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建设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与师生信息素养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教师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源泉,教师能否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4. 完善基础的原则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重视信息标准建设、应用支撑平台、配套规章制度等智慧校园基础类建设。
5.突出应用的原则
应用是智慧校园的灵魂,智慧校园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和服务的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
6. 实用优先的原则
智慧校园的建设规划从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出发,促成实际需求和服务模式的有效结合,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也不可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7. 灵活扩展的原则
智慧校园的建设要面向成果保护、学校发展、技术创新。所以,智慧校园的建设规划必须满足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尽可能采用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产品。
四、特色与创新
1、消除数据孤岛 打造数据中心
梳理中职学校现有的各类应用数据,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和相关行业信息标准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校数据字典和信息编码标准,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建立安全高效、充分共享的数据集成服务平台;规范信息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逐渐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信息利用、分析决策提供支持,为学校的管理及师生工作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将常规软件系统数据和物联 系统对应的数据进行关联、打通、清洗和标准化,使数据能够在各个应用系统之间进行交流使用。深度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实现学校数据在各个系统间的流畅传输,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减轻师生在数据处理上的重复劳动,有效提高平台的亲和力和使用率。
2、升级物联设备 深化应用融合
部署一卡通系统,包括学生进出校门、学生消费、教室和宿舍刷卡考勤、汽车出入通道。刷卡和消费数据其实在教务教学和学生管理活动中都是非常有用的实时数据,对课堂点名、班主任了解学生到校情况、家长了解学生到校情况都有很大的支撑作用。如果将这些物联 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送,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建设中,考虑将这些数据与具体应用进行深度融合,即在教务、学生管理和家校互通管理中通过从共享数据中心分享和利用这些数据,解决了原来有系统无支撑数据导致系统推进不畅的问题。做到系统间功能深度融合,打破原来的系统孤立服务。
3、打通微信钉钉 移动轻量办公
办公是学校每天都使用的业务功能,为了提高系统的粘合度,将办公系统与微信企业 和阿里钉钉打通。充分利用这两款免费即时交流通信平台的云服务功能,做到各类通知事项提醒及时,通知公告发送的查阅方便友好,业务流程办理方便快捷,考勤定位更简单,轻松实现移动云办公。
4、一站服务大厅 引导师生使用
在平台服务上,弱化原有的系统概念,平台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大厅,即不同角色进入大厅后可以办理哪些业务,有哪些权限一目了然。至于每个功能对应哪个业务系统,使用对象无需关心,平台自动引导。用户角色变动后,在一站式服务大厅里面的权限和功能自动变化,最大限度减少系统的维护成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