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卫星写代码原来这么酷—仪器光电学院李济民学长专访

新闻速递

2022年10月29日09时0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 丁运载火箭成功将 试验二十 C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试验二十 C卫星发射现场及研发团队合影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发现

在上面的大合影里

有多位北航人的身影

那么

航天系统中工作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嘤鹰第一时间联系了我们的学长

一起去见见

本期的领航员吧~

李济民 2019届毕业生

2019年1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光电学院,工学硕士,师从赵慧洁教授。

2019年3月-至今,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工作,从事卫星应用软件设计,卫星在轨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定义卫星智能成像设计等。

参与中国科学院试验20 c星,软件定义卫星XX系列等多个国家卫星型 项目的软件设计。

热烈欢迎学长,撒花撒花!话不多说,我们马上开始吧~

1

关于我的工作

Q

试验二十 C卫星的发射有什么进步意义呢?

试验二十 C卫星,是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发射的首颗卫星,也是后续一系列卫星的开端之作为后面的一系列新技术试验验证都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Q

这颗卫星的研制期间学长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说实话,这个型 的研制时间非常紧,同时 创新的东西又非常多,有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架构、新的软件,需要大量时间论证和测试。

疫情期间经常出差的我们确实经历了很多的困难, 经常一出去就是一两个月回不了家我小儿子今年8月19 出生,我陪我爱人刚出院,就奔赴上海进行卫星测试,然后又奔赴发射场,这一去就2个多月。我爱人打电话开玩笑说,再不回来孩子都要忘记你了。

但是对于航天事业的热爱、对于研制的投入都让 我和我的同事,还有很多心系航天事业的人们都为了这个型 的成功而不停奋斗,这可能就是奉献精神的体现,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奉献越讲,境界越高”。

Q

学长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呢?(求科普)

我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日常工作是卫星上算法软件的设计实现,像是卫星图像数据的在轨处理,卫星载荷的智能成像,以及软件定义卫星。今天我主要想讲一讲软件定义卫星,简单来说就是“ 给卫星写代码”。

传统卫星都是以任务为驱动,就比如最近刚发射的“夸父一 ”。但我们做的 软件定义卫星是以软件为主体,通过共享构建一个互联的共享星座通过软件代码的上注来使卫星实现不同功能,打破了传统的以单一任务为主的卫星工作模式

我们可以先往天上发射一系列的卫星,然后到我们想执行什么任务的时候,我们通过上注软件程序,来实行特定的功能,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

整个的星座架构起来,再通过构建一个天基 络,然后可以实现 在地面通过软件的方式,上传我们的程序来实行特定任务。同时呢,我们这个星座还是可以共享的,就是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终端去跟卫星进行沟通和通信,还可以上注自己的代码去进行验证。 进行共享的生态,这是我们现在做的理念。

Q

学长觉得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在北航学习的知识关联性大吗?

我觉得关联性非常大,其实现在想想,都挺后悔有些专业课没有完全投入的学习。

我的本科是光电信息专业,与现在的工作关联度非常大,基本上以往的专业课程都能在工作中用到,就是要求 光机电算都要懂。卫星智能成像或是智能载荷算法和一般图像处理不同,图像处理更多是突出算法,但是卫星成像信息处理则是光机电算的结合。

光:即是载荷探测器的波段,不同波段载荷用途也不一样,可见光到近红外,多光谱高光谱载荷等等,要做处理得懂其成像机理和用途。

机:我理解为载荷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影响在轨运行时成像的效果。

电:电为载荷电子学设计,光电转换过程的传递函数等等。

算:最后才是算法,所以作为研究软件算法的人,光机电都要懂一些。这和我们专业课程非常相关。

2

航天人有话说

Q

学长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给卫星写代码这份工作呢?

当年找工作的时候,我非常纠结。因为我的课题组主要从事卫星遥感仿真与数据处理,所以我的代码水平还可以,从技术优势角度来说比较适合IT行业,但是我 心里依然热爱航空航天,想去院所参与重大型 任务,男生嘛,心里都会有那种对荣誉感和成就感的渴望。后来发现给卫星写代码很酷,就来到了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工作。

在我看来, 卫星未来的趋势是微型化智能化,以软件为核心,以多星组 来实现大规模任务的未来模式现在我国造卫星还是以任务驱动为主,国家立项,由科研院所去承接实施,经过几年论证设计生产组装,再把这个卫星打上去。

但软件定义卫星的时代已经到来, 以软件为核心,以低成本小型化可复用的卫星构建低轨的共享星座,构建天基智能生态。由我们牵头的我国第一颗软件定义卫星2018年已经发射成功,接下来还会有更多惊喜。

Q

都说“航天苦,航天累,搞航天是为爱发电”,学长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航天有苦更有甜,我 自知其苦,亦自得其乐

航天事业的重要目标第一是要保成功、第二是是保质量,所以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

但是 当卫星真的发射成功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很自豪、很荣耀的事情,经历的辛苦、困难都被一种浪漫的荣誉感冲淡了。你会有一种从内而外的自豪感和团体的荣誉感。航天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团体的荣耀。

Q

新一代航天人最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呢?

我认为是 不断学习,攻坚克难的素质。现在的航天任务都是新的,所有系统都在更新新技术,以 试验二十 C卫星为例,它有着全新的数据架,数据流非常复杂,对软件的实时性,可靠性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 软件系统适应卫星日异月,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攻坚克难。 我们的工作并不是每天一尘不变的敲代码,反而有点像在搞科研,什么轨道研究啊、姿态控制啊,在学校里面没有深入学习,就必须在工作中学习。可以是跟前辈学、从课本里学习,或者从工作中慢慢自己学。

3

对学弟学妹想说的话

Q

对同学们有哪些建议呢?

把自己的专业课知识学好,打好基础,将来都会用得上。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参与一些 科研竞赛类型的课题,比如 冯如杯、大创、挑战杯,这些比赛经历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都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科研方面,本科生其实能够早点进实验室还是非常不错的。多参加一些课题研究、科研竞赛,能够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努力寻找将来要从事的方向。但是 大部分人还是以学好自己专业知识为基础,鼓励多多参与科研工作

Q

对未来有志加入航天事业的同学,学长有什么想对他们说呢?

空天 国精神的熏陶下,北航的同学都是 实干实学、非常优秀的,在航天领域有口皆碑。 航天又是一个特别综合的领域,任何一个专业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属于自己萝卜的一个坑”。所以学弟学妹们只要有逐梦星辰的想法,都可以进入航天事业,来亲眼见证和陪伴中国航天的发展,感受“硬核的浪漫”。

最后来几张发射场的美图~

非常感谢李济民学长的分享

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

从事航天工作的体验

感受卫星发射的浪漫

还有其他需要学长学姐领航的问题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出哦~

采访:time-stealer,小熊猫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