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物联 、大数据、GIS等现代技术不仅应用在了都市农业当中,在今年的春耕期间,这些新技术也广泛用在了大田作物的种植中,不仅是省心省力,而且也为增产增收打下了好基础。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 道,在江苏省射阳县,52岁的姜少青种植小麦2000亩,他说,今年春耕期间,受到疫情影响,他第一次使用了手机种地APP,手里一部智能手机,眼前一幅田管图,只要在自家地头打开APP,就能看到整个大田的情况。地块颜色反映小麦的不同长势,浇地、打药、管理都一目了然。据介绍,智慧农业APP是通过卫星遥感来观测地面作物的长势,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后,第一时间就会给出指导意见。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 道
今年农业农村部遥感应用中心,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2020年14个主产省(区、市)的冬小麦长势和冬麦区耕地土壤墒情进行了监测。
上面这张通过易智瑞地理信息系统桌面软件绘制出的遥感地图,解析了300多万个像素点在十天时间里的卫星拍摄影像,绿色表示与去年同期长势持平,红色部分则意味着好于去年。
其实,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归结为三个大的方面:作物监测、资源监测、灾害监测。其中作物监测,包括农作物面积、长势情况、产量估算、土壤墒情、病虫害等作物信息监测。
这里用到的就是作物长势监测:通常的农作物长势监测指对作物的苗情、生长状况及其变化的宏观监测,即对作物生长状况及趋势的监测。
图:不同麦苗情况在遥感图像上表现的特征
据 道,当前西南地区小麦正处于拔节期,江淮地区已全面返青,黄淮、华北、西北陆续进入返青期,正是加强春季田管、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今年冬小麦苗情总体好于常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