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性能的强大,同样让苹果自己也困惑
这是采用M1芯片的IPad Pro的表现,在Geek Bench5的跑分上面,对比采用酷睿I9的MacBook Pro16,M1单核领先I9 55%,多核方面也小幅领先酷睿I9,M1芯片刚发布时,大家还以为它像高通那样对标酷睿I5,没想到上来就把I9秒了。
(图为Geek Bench5跑分)
尽管有强大的芯片,其实干的活也是一样的。IPad Pro拥有11寸和12.9英寸的型 ,在完成剪辑视频、修图方面绰绰有余,但在硬件太强的光环上,用户自然对M1平台的IPad要求更多。起码IPad应该能让大部分(90%)的用户操作更简便,他们希望能像Windows那样窗口化管理页面,多后台运行软件并可以随时切换。能够满足娱乐的基本功能上又能完成专业的办公,如同时运行Slack、Messages、PhotoShop及30个以上的Safari页面。虽然提的意见很理想,他们的愿望就是能够以更小尺寸的IPad取代自己所用的笔记本,做到更多事情。
苹果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让自己更疑惑。
苹果认为提供过多的功能会影响自家MacBook的销量,于是就堆料硬件上,让A家族芯片一骑绝尘高通,让M家族与Intel同台博弈。这样做,只能满足20%的专业用户,巨大的软硬件差距,让自己的IPad像还不怎么会开车的司机开一辆玛莎拉蒂,想运行又显得畏首畏尾。
因此,古尔曼认为,IPad变得跟MacBook一样强,MacBook更先进的功能,更完善的管理机制与操作界面并不会下放给IPad,IPad只能在堆料的道路上不断的摸索,他强烈建议苹果为IPad针对性优化,推出三种模式:
1,触控优先模式,支持常用主屏幕,目前已被引入IPad OS
2,当用户连接Apple Pencil时,优化相应界面文字,图标大小,方便用户操控。
3,当IPad连接到键盘或触控板时,启动新的“Pro”模式,让IPad能像MacBook那样窗口化多任务管理。
不可否认IPad在平板电脑上是领头羊,但硬件解决软件落后等差距的思路不可取,硬件是创新,而软件则是在管理,失控的创新是疯狂的。如果苹果足够重视IPad,如今应该又被写入“科技界”的教科书了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