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期:智能 · 电动 · 应用 · 政策 ·人才(一周汽车大事锦集)

智能

01

埃安发布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星灵架构

11月8日,埃安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高端电子电气架构——星灵架构,这也是埃安在发布全新一代AEP 3.0纯电平台不久后,又一项重磅ICV技术发布。星灵架构在去年已经发布的行业第三代电子电气架构EEA 3.0基础上,通过风云三 红外遥感技术、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航天级星基定位融合等多项全球领先技术,针对智驾安全进行了全面升级,对新一代智能纯电车的智驾安全问题给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真正解决了用户对智能驾驶“敢装不敢用”的痛点问题,在安全问题上,对特斯拉等车企实现了超越。

02

远程无座舱重卡率先落地L4级自动驾驶

11月7日,远程汽车公布了创领行业发展的全场景零碳智慧物流方案——天地一体化系统,并基于该理念推出了吉利首台无驾驶座舱的汽车远程星瀚H无座舱重卡,以及面向城市场景千变VAN化的全新物种远程超级VAN。天地一体化系统通过数据赋能驱动,全面整合地表生态系统和天基信息系统,连点成 让运力全面升维,构建立体化物流体系,可为用户提供全场景定制的零碳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在地表生态系统方面,远程汽车通过将自身优势与科技创新相融合,以新一代绿色智能商用车为锚点,串联运力和补能 络,协同上下游供应商及生态伙伴,实现人、车、货、站、能的全面打通,提供全定制的综合运力服务。同时面对未来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地表生态系统也必须实现全链路的信息融合和数据共享。为此,远程汽车携手吉利旗下时空道宇,在天基信息系统方面展开合作。

03

福瑞泰克发布ODIN智能驾驶数智底座

11月10日,在福瑞泰克品牌日上,福瑞泰克正式发布ODIN智能驾驶数智底座战略,通过福瑞泰克软硬协同、软硬一体化的技术底座,搭建起全堆栈、全周期的可持续平台,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持续提供动力。ODIN智驾数智底座由自研域控硬件、传感器、自动驾驶算法、数据闭环系统四块核心技术驱动,具有强大的纵横双向整合扩展能力。在每一块技术引擎中,福瑞泰克都部署了相应的产品或解决方案,通过模块化服务以及持续进行的系统集成,支持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度演进。

04

速腾聚创发布补盲激光雷达E1

11月7日,激光雷达厂商速腾聚创RoboSense发布面向ADAS前装量产车的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E1。该产品定位为近距补盲激光雷达,最大量程为30米(10%反射率),FOV(视场角)为120°X90°,最高帧率≥25Hz,位置感知延迟低于40ms。该激光雷达的芯片采用3D堆叠工艺,集成了发射、接收和信息处理三大模块,从而做到器件数量减少70%。雷达利用2D电子扫描,可以任意点亮某一块,相比1D扫描方式,功耗降幅达70%。雷达中接收芯片的最大SPAD面阵可达当前行业标杆产品的2.5倍,像元数量提升150%;接收芯片的最高光子探测效率>20%。产品价格方面,速腾聚创透露,2颗补盲激光雷达的售价会小于1颗主激光雷达的价格。量产进度方面,公司表示,该产品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完成SOP(Start Of Production,开始量产)。

05

零束科技发布基于地平线征程5的智驾计算平台ZPD

11月8日,零束科技发布“基于地平线征程5芯片、操作系统、BEV算法、数据工场”的零束银河智驾计算平台ZPD。在硬件层面,ZPD平台的算力达128TOPS,真实性能达1,531 FPS,可支持12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2个激光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接入。

在操作系统层面,ZPD预装零束银河智驾操作系统,具备以下特点:

  • 安全实时:全栈自研车规级操作系统,通过统一接口实现在芯片内、芯片间和跨域间的实时通信和确定性调度,功能安全达到ASIL-D。
  • 车云一体:运用容器化技术,打通ARM和x86架构,实现算法便捷的云端开发、车端部署。
  • 生态兼容:除了常规AUTOSAR AP、RTE接口,兼容智驾领域广泛使用的ROS2生态,算法、应用软件开发与适配更高效便捷。
  • 软硬协同:有效协同CPU、BPU、DSP等计算单元,提供端到端全面的硬件加速,实现最高效的异构计算。
  • 在算法层面,零束联合地平线使用BEV感知算法,基于“中融合”的BEV技术,可实现更高维度的感知融合,支撑复杂城区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具备以下特点:

  • 数据驱动:时空双域融合感知的BEV架构,更高效的实现全流程数据闭环迭代;通过特征层面上的中融合,算法可以抓取、利用更多的特征信息融合,提升准确性和稳定性。
  • 双重冗余:在软件层,前视2D感知和BEV感知构成异构软件冗余,利用不同的传感器组合和算法结构,对关键区域进行冗余感知覆盖,即使一方失效另一方也能保障安全避险。在硬件层,BPU贝叶斯对多源数据融合进行底层优化,双征程5的互相校验提供系统级的冗余设计。
  • 3D感知:征程5芯片丰富的异构计算资源能够高效处理海量数据,让整个感知输入过程不存在瓶颈。关键的3D感知能力上,可直接输出3D空间感知结果,此外,还利用多尺度BEV输出兼顾距离范围和精度。
  • 在数据层面,ZPD平台与云管端数据工场结合,通过计算平台所搭载的SOA-DC采集模块、影子模式,实现车端数据实时动态采集,通过TSP上传云端,云端实现AI自动标注,模型训练,系统仿真,OTA推送升级,全域数据闭环可提升数据流转效率,支撑智能车数据闭环与迭代。

    06

    联想首次发布车计算战略规划与发展愿景

    11月9日,在2022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集团首次发布了车计算战略规划与发展愿景。在本次大会上,联想首次展出了与奇瑞汽车深度合作打造的全新概念智能座舱系统。该系统包括一机多屏、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曲面透明A柱系统(包含柔性曲面屏和对应的景物融合算法)、驾驶员健康监测系统、多设备无线充电等智能产品,以及柔性曲面中控屏、双联屏等更贴合座舱的车载屏幕和对应的用户界面。

    07

    阿里云发布行业解决方案“汽车云”

    11月4日,据《科创板日 》 道,阿里云发布了行业解决方案“汽车云”,在研发、制造、流通三个业务场景形成了“自动驾驶云”“智造云”“营销云”解决方案,提供“产研供销服”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支持。目前,阿里云“汽车云”在国内已服务超过70%的汽车企业,小鹏、一汽、吉利、长城、长安等均已上云。

    08

    清智科技发布全新线控制动系统产品

    09

    瑞萨电子进博会展示多项创新解决方案

    10. 闻泰科技推出车规级摄像头可替代后视镜

    11月7日,据《科创板日 》 道,闻泰科技在进博会上推出并展示了一款车载左右外后视镜摄像头(CMS 摄像头),该摄像头可以替代传统左右外后视镜。闻泰科技称,此款产品拥有小尺寸、超广角、透雨透雾,在夜间昏暗环境下行车视野更清晰,可实时监测后车距离速度及安全预警。

    11. 华为Huawei XLight智能光控首次亮相

    12. 魅族Flyme发布FlymeAuto Alive Design

    11月11日,魅族Flyme发布FlymeAuto的Alive Design 篇,Alive Design的设计理念旨在给功能、视效、交互赋予生命感。基于 Alive Design 的设计理念,Smart Bar、小窗模式、节日桌面三大手机核心功能在 FlymeAuto 上得以延续,未来 FlymeAuto 在更大的智能座舱界面上,将以更优雅、灵动的生命力呈现。新的Smart Bar在传统Dock栏基础上,增加动态自适应交互,智能匹配不同场景需求,直观呈现关键信息,且不遮挡主屏画面。小窗模式,解决大量临时性交互需求,轻量打开,临时介入,灵活跳转,通过更高效的同屏多任务展示方案,减少反复切换应用的次数。节日桌面,不止是一张动态壁纸,更是根据当前节日实时更新的全3D渲染场景桌面,配合特殊节日交互式菜单,为用户带来更为沉浸的节日氛围。

    14. 亮道智能侧向补盲激光雷达通过AEC-Q认证

    2022年5月,亮道智能发布国内首款纯固态侧向补盲激光雷达LDSatellite?,该产品面向前装量产,是一款兼顾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的车规级激光雷达。目前产品开发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亮道智能的LDSatellite?核心元器件SPAD芯片已经通过AEC-Q100认证。AEC-Q100认证是汽车电子元器件准入必备的车规质量通行证之一,主要针对其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其测试标准与条件极为严苛,需要对产品功能与性能进行加速环境应力测试、加速寿命模拟测试、可靠性测试、密封性测试七大类40多项规范测试。

    15. 思特威获汽车功能安全ASIL D认证证书

    11月8日,思特威获得由国际公认的检验、测试和认证机构SGS(以下简称为”SGS”)颁发的ISO 26262:2018汽车功能安全流程ASIL D认证证书。作为国内鲜少能够提供车规级CMOS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的高尖技术企业,此次获证意味着思特威已经按照ISO 26262:2018版标准要求,建立起符合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 D”级别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打造先进车规级芯片、助推智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16.大众ID. Buzz引入新的智能辅助系统

    11月8日,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宣布其大众ID. Buzz电动货车将引入新的智能辅助系统,可以使驾驶更加方便并提高安全性。该车辆可以使用群体数据(Travel Assist with swarm data,具有群体数据的旅行辅助)并学习重复的停车操作(Park Assist Plus with memory function,具有记忆功能的停车辅助增强版)。Travel Assist可使车辆保持在车道上,与前车保持距离,并确保车辆保持在驾驶员设定的最大速度之内。此外,它还使用自适应车道引导系统,主动将车辆保持在车道中间。Travel Assist会根据驾驶员的驾驶风格进行自我调整,并且还可以使车辆在车道上更靠左或靠右,而不是正好在中间。Travel Assist还带有预测巡航控制和转弯辅助功能。因此车速可以根据有效的速度限制和道路走向(弯道、环形交叉路口等)进行调整。

    17. 英飞凌推出全新XENSIV TLE4971传感器

    11月4日,汽车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英飞凌(Infineon Technologies)宣布推出其汽车传感器产品组合的新系列XENSIV? TLE4971。该3.3 V器件是下一代TLI4971器件,采用TISON封装和集成导轨,并可支持四种不同的预编程电流范围:25 A、50 A、75 A和120 A。TLE4971是最先进的传感技术,非常适合汽车用例,包括车载充电器(OBC)、高压辅助驱动器和充电应用。此外,该电流传感器还非常适合工业应用,包括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器、工业驱动器、伺服驱动器和光伏逆变器。

    18. 英飞凌推出950 V CoolMOS? PFD7系列

    11月8日,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推出了全新的CoolMOS? PFD7高压MOSFET系列,为950V 超结(SJ)技术树立了新的行业标准,满足当今市场对产品小型化、高能效的需求。全新950V系列具有出色的性能和易用性,采用集成的快速体二极管,可确保器件的稳健性,同时降低了BOM(材料清单)成本。该产品专为超高功率密度和超高效率的产品设计量身打造,主要用于照明系统以及消费和工业领域的开关电源(SMPS)应用。

    19. 京瓷开发出全球最小GaN激光芯片

    11月2日,日本京瓷公司(Kyocera Corporation)宣布开发出新的薄膜工艺技术,用于为基于氮化镓(GaN)的微光源(包括短腔激光器和微型LED)制造独特的硅(Si)基板。京瓷在日本京都的先进材料与器件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Materials and Devices)成功开发出新工艺技术。首先,该公司在Si衬底上发展GaN层,且该层可以较低成本大量获得。然后GaN层被非生长材料(中心有一个开口)掩蔽。此后,当在Si衬底上形成GaN层时,GaN核生长在掩模中的开口上方。GaN层是生长核,在生长初期有很多缺陷。但是,通过横向形成GaN层,可以创建具有低缺陷密度的高质量GaN层,并且可以从GaN层的低缺陷区域成功制造器件。

    20.延锋在欧洲发布数字豪华智能座舱XiM23

    21. LG Display发布下一代可拉伸显示屏

    据外媒 道,LG Display发布据称是全球首款的12英寸高分辨率、可拉伸显示屏。基于先进的自由形态技术,该显示屏可拉伸、可折叠和可扭曲,而不会出现变形或损坏。这款可拉伸显示屏,能够实现20%的可拉伸度、100ppi分辨率和全彩RGB。此外,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耐用性和可靠性,从而充分提升其商业化潜力。基于由隐形眼镜中使用的特殊硅制成的高弹性薄膜型基质,该显示屏具有橡皮圈一样的灵活性,可以拉伸至14英寸。这种自由形态显示屏提供了一种尖端解决方案,可以超越现有的可折叠和可卷曲技术。

    22.上汽AI LAB发布首款L4自动驾驶MPV

    11月9日,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汽AI LAB)已在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发布全国首款纯电L4自动驾驶MPV(RoboMPV)。该车型基于上汽大通MAXUS MIFA 9进行前装,搭载了上汽AI LAB自主研发的高级别自动驾驶2.0技术架构,并配备远程驾控系统。

    23.比亚迪新专利:车辆漂浮状态下仍可行驶

    11月7日,比亚迪申请的“车辆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介质、电子设备”专利已公布。摘要显示,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车速和油门深度;根据车速和油门深度得到车辆的整车需求扭矩;将整车需求扭矩分配至四个驱动电机,以使四个驱动电机输出扭矩;确定车辆进入浮水模式时,获取车辆的实际横摆角速度;根据实际横摆角速度对四个驱动电机的输出扭矩进行修正。该车辆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在车辆进入较深的涉水路面,整车处于漂浮状态后依然可以正常行驶。

    24. 香港汽车科技研发中心无人小巴新品亮相

    11月8日,PIX Moving和香港汽车科技研发中心(简称 APAS)共同打造的无人驾驶小巴亮相第五届进博会汽车展区。据了解,该无人驾驶小巴可以实现 L4 级别的无人驾驶,可以搭载 6 名乘客,计划明年初完成场地测试和路测。

    25. 英伟达向中国市场推出A800芯片 替代A100

    11月8日,据路透 道,英伟达于本周一表示,将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一款新的先进芯片,该芯片可作为A100芯片的替代,且符合美国近期出台的半导体出口新规。英伟达为该款芯片命名“A800”, 道称其命名考虑了中国文化对数字8的偏爱。此款芯片也是应对美国政府对中国芯片限制的替代方案。根据高性能计算技术供应商北京容天(Omnisky)在其官 上展示的A800参数来看,该GPU芯片各项性能参数与A100相仿,最大不同是A800的带宽为400GB/s,而A100为600GB/s——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新规,被限制出口芯片带宽指标正是“600GB/s及以上”。

    26. 爱驰汽车与高能数造合作3D打印技术

    11月10日,爱驰汽车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氢驰动力科技(山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驰动力)与高能数造(西安)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能数造)举行线上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内容,未来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新型应用场景的全固态电池和甲醇重整制氢高温燃料电池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此次合作,氢驰动力将充分发挥甲醇重整制氢高温燃料电池方面的技术优势,依托高能数造在电池智能制造方面的创新突破,立足于高性能动力电池产业,双方将在全固态电池和甲醇重整制氢高温燃料电池3D打印材料、结构、工艺及设备开发领域深入合作,全力推动全固态电池和甲醇重整制氢高温燃料电池的产业化量产及应用。

    27. 均胜电子与华为合作升级座舱智能化

    11月7日,均胜电子控股子公司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联智行”)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此次,均联智行扩大了与华为的合作,意在共同加速座舱智能化升级,早日实现生态共享。按照规划,后续双方将发挥各自经验及优势,加强在座舱及座舱生态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共同打造基于智慧出行HiCar平台的整体产品解决方案,共同拓展市场、强化品牌建设,形成新的价值合力,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座舱生态体验。

    28. 丰田联合索尼、电装等合建芯片公司

    据外媒 道,知情人士透露,包括丰田汽车和索尼集团在内的八家日本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芯片公司,以在日本生产下一代半导体。其他参与合作的成员还包括零部件供应商电装、软银、日本电 电话公司、半导体制造商kioxia、电子产品制造商NEC和三菱 UFJ 銀行。消息人士称,日本政府计划向该芯片公司提供700亿日元(合4.78亿美元)的补贴,而这八家公司将总共向新公司投资约70亿日元。据悉,新公司名为Rapidus,由芯片设备制造商东京电子前总裁Tetsuro Higashi领导成立,将开发和制造芯片,并推进半导体行业人才的培养。日本产业大臣Yasutoshi Nishimura将于11月11日宣布新公司的成立。消息人士称,Rapidus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开发和生产2纳米及以下半导体。目前,日本企业只能生产线路宽度约为40纳米的芯片。

    29. 宝马采用HERE实时高精地图可脱手驾驶

    据外媒 道,当地时间11月5日,位置数据及技术平台HERE Technologies宣布,宝马集团已采用其HERE HD Live Map(HERE实时高精地图),以在美国和加拿大实现脱手驾驶(hands-free driving)。HERE是全球最早为L2+自动驾驶量产车提供高精地图的公司之一,此次合作也是宝马与HERE长期合作下一代地图测绘功能的成果。宝马集团于2018年首次推出了最高时速为85/mph(130 km/h)的脱手驾驶功能。现在,全新宝马7系车型是该家高端汽车制造商推出的首款具备SAE L2+自动驾驶功能且最高时速达85/mph(130 km/h)的量产车。采用了HERE实时高精地图后,车辆能够在洲际公路和高速公路上实现脱手驾驶,只需要驾驶员保持专注并随时准备好接管驾驶。

    30. 诺和谷歌合作车载和非车载软件组件

    11月8日,雷诺集团(Renault Group)和谷歌(Google)宣布扩大合作关系,旨在为“软件定义车辆”(SDV)设计和交付数字架构,并加速雷诺集团的数字化进程。双方将开发一套专用于SDV的车载和非车载软件组件,并将增强与雷诺“迁移到云(Move to Cloud)”战略相关的协同效应和用例。2018年,两家公司开始就云计算开展合作,并结合数字孪生(Digital Twin)不断推进合作。数字孪生是一种车辆的虚拟双胞胎,具有最先进的人工智能(AI)功能,可以更轻松、持续地将新服务集成到车辆以及创建新的车载服务和车载应用程序。雷诺集团计划最终将其整个运营模式转变为云,以获得更高的敏捷性、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盈利能力。

    31.雷诺与高通加强集中式计算架构合作

    11月8日,雷诺集团与高通宣布,两家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合作,计划为雷诺的下一代软件定义汽车提供集中式计算架构。该高性能汽车平台名为“软件定义汽车”(SDV)平台,将基于高通的骁龙数字化底盘(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解决方案打造,并支持数字化座舱、智能 联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32. 特斯拉与Zoom联手打造车载视频会议

    据外媒 道,特斯拉和视频会议应用程序Zoom宣布正式合作,将视频会议带入特斯拉汽车。在过去的几年里,特斯拉在功能开发方面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旨在改善其车辆自动驾驶时的车内体验。如车载视频游戏和特斯拉剧院(Theater),将Netflix和Hulu等流媒体应用程序直接集成到特斯拉汽车的中央显示屏中。在自动驾驶彻底实现之前,这些功能只有在车辆停车时才能使用,尤其是在充电时。而特斯拉此次与Zoom建立合作关系是其在原生应用程序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33. 英飞凌与REE合作REEcorner?技术

    目前,颠覆性技术正在推动移动出行转型。汽车与功率半导体市场领导者英飞凌(Infineon Technologies AG)正与汽车公司REE Automotive合作,推动绿色智能出行技术的发展。该家汽车技术公司研发了REE模块化电动汽车平台,可成为自动驾驶出租车、商用货车、电动客运接驳车等各种电动汽车的设计基础。该技术将关键汽车部件打包至一个位于底盘和车轮之间的紧凑型模块中,让REE能够打造完全平坦的电动汽车平台。REE的旗舰版P7电动汽车平台就是基于4个REEcorner模块,采用REE的x-by-wire技术打造。与内燃机(ICE)汽车或类似尺寸的电动汽车相比,该款P7电动汽车平台模块化程度超高,能够为乘客、货物和电池提供最大的内部空间。

    34. 固特异与Drive TLV合作移动出行方案

    据外媒 道,轮胎制造商固特异(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与以色列移动出行孵化器公司Drive TLV合作,为以色列开发先进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自2017年以来,Drive TLV通过其FastLane商业化计划支持了50多家以移动出行为重点的初创公司,并获得了先进的原型实验室和支持 络和协作的共享工作场所。Drive还将初创公司与其企业合作伙伴相联系,以帮助双方开发可行的市场就绪解决方案。Drive将推动固特异与其初创公司 络之间的合作,专注于先进移动出行解决方案的合作。Drive还将通过固特异风险投资公司(Goodyear Ventures)为Drive的初创 络提供潜在投资可能。

    35. 三星合作开发新型汽车芯片封装技术

    据外媒 道,三星公司(Samsung)与其主要合作伙伴正在开发一种Al2O3涂层引线焊接技术。与以前的引线焊接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绝缘性。三星公司采用铝替代品来提高粘接性。该材料由三星公司与Electron、NCD和LT Metal合作开发,在用作连接线的金属上涂覆纳米厚度的氧化铝。氧化铝与绝缘涂层材料(使用环氧树脂)结合良好。而且,用于涂覆氧化铝的前体(如三金属铝),相对成本较低。三星还计划使用原子层沉积法沉积氧化铝,以测试不同厚度。然而,挑战依然存在,比如偏心球。通常,在连接到电极的焊接引线的端部会形成小球,这个球必须居中偏右。

    36. Spartan与Faction合作4D成像雷达

    11月10日,传感器软件公司Spartan与无人驾驶车辆平台(配送和按需车辆方面)公司Faction Technology达成合作,以提供车辆周围雷达传感器的360度感知解决方案。作为一家软件公司,Spartan与Uhnder合作提供雷达硬件,将态势信息馈送到Faction的DriveLink?数字车辆平台。DriveLink是与车辆无关的感知套件,依赖于摄像头、雷达和GPS。着眼于以低成本实现商业化,Faction不会使用光探测和LiDAR。通过利用当前车规级产品,Faction旨在通过先进的软件提供安全性和可靠性。

    37. Cepton、ALP.Lab与TE合作扩展视野

    据外媒 道,硅谷高性能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创新公司Cepton与奥地利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解决方案技术提供商ALP.Lab GmbH及传感器与连接器世界领导者TE Connectivity合作完成了一个概念验证项目,证实了一个集成式系统能够警告驾驶员车辆前方看不见的危险。该项目名为“Periscope”,通过安装在十字路口以“环顾四周”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成功扩展了驾驶员的视野,还能够在行人出现5秒前,发出警告。采用Cepton的智能3D激光雷达感知、ALP.Lab的系统集成、测试与数据分析专业知识以及TE Connectivity的车到一切(V2X)解决方案,三家公司合作创造了一种解决方案,能够实时向车辆传递有关路口情况的额外信息,为应对潜在危险情况提供更多的时间,提高整体安全。

    38. Aurora与Ryder合作车队现场维护试点

    据外媒 道,自动驾驶汽车企业Aurora Innovation和供应链、专用运输和车队管理解决方案企业Ryder System宣布,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开展车队现场维护试点。Ryder的技术人员将前往位于达拉斯南部的 Aurora站点,为目前的试点项目提供支持,并为大规模商业运营做准备。在Aurora准备开始向其客户提供Aurora Horizon服务时,Ryder近90年的车队维护经验将发挥重要作用。Aurora预计,随着其试点客户运输量提升到每周100次(该公司预计这一目标将在2023年底时达到),其站点的现场维护将发挥重要作用。

    39. 日本将与美国合建先进半导体研究中心

    11月6日,日本政府计划拨款3500亿日元(约23.8亿美元)预算与美国合作建设先进半导体研究中心。该中心将在年底前建立,规划在2025年-2030年间拥有2纳米制程芯片的量产能力。IBM是美国方面的候选合作伙伴之一。参与的日本公司的名称和其它细节将于本月公布。东京大学、国立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和理研研究所以及美国和欧洲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将参加。

    40.长城汽车与阿里云签署战略合作

    11月8日,阿里云官微宣布,长城汽车已于近日与阿里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云上智慧协同、数字化办公平台服务、产业互联 、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信息安全建设等领域拓展合作关系。

    41. 地平线征程芯片获蔚来新品牌车型定点

    11月9日,在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表示,上周,地平线征程芯片已经正式定点蔚来旗下新品牌的一款新车型。除主品牌外,蔚来旗下的第二个汽车品牌已定名“阿尔卑斯”,该品牌车型将在2024年开始量产,覆盖20-30万元市场。蔚来旗下的第三个汽车品牌将覆盖20万元以下的市场,项目代 为“萤火虫计划”,品牌名称暂未确定。

    42. RoboSense公布新一轮战略融资投资方

    11月11日,智能激光雷达系统科技企业RoboSense(速腾聚创)再度公布新一轮战略融资的多个产业投资方,包括吉利控股集团&路特斯科技、北汽集团、广汽集团。至此,参与RoboSense(速腾聚创)新一轮战略融资的投资方有宇通集团、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香港立讯有限公司、吉利控股集团&路特斯科技、北汽集团、广汽集团、比亚迪集团、德赛西威,以及华兴资本、云锋基金、昆仲资本、景林投资、晨岭资本、东方富海旗下多支基金、康成亨、中新融创和星韶创投等。

    43. 自动驾驶公司禾多科技完成数亿元融资

    11月11日,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禾多科技宣布已完成数亿元C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广汽资本领投,智都投资、混沌投资跟投,所获资金将继续用于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创新研发、规模化量产等领域。据悉,2021年11月,禾多科技与广汽集团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并引入广汽资本C1轮独家投资。双方以“产融联合”的创新合作模式携手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落地,搭载禾多自动驾驶系统的多款广汽品牌乘用车产品将从2022年开始陆续上市。与此同时,禾多科技正面向广大汽车主机厂客户,提供“域控制器硬件+底层基础软件+上层应用软件”的全栈式自动驾驶研发服务。由禾多科技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也在2022年获得了多家头部自主品牌车企定点,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

    44. 觉非科技完成近亿元新一轮战略融资

    11月9日,“自动驾驶感知决策算法与数据服务商”觉非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新一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专注前沿科技产业领域的专业创投机构民银国际控股集团领投,老股东和高资本战略跟投,并有产业生态头部企业及其他战略机构持续注资,实现近亿元融资规模。本轮融资将用于觉非自动驾驶融合计算新一代技术的研发与迭代,以及定点量产项目的持续交付。觉非科技将通过解决方案的全面赋能,持续助力中国自动驾驶的落地与发展。觉非的融合感知系统目前已覆盖车端与路端,构建了适用于全栈自动驾驶的具备“感知-决策-数据”闭环能力的量产方案,以“数据驱动量产化”为核心业务目标,为合作伙伴实现自动驾驶闭环能力。

    45. 赛微电子Silex收购FAB5被德国政府叫停

    11月10日,赛微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境内外相关子公司于9日晚收到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气候行动部的正式决定文件,禁止瑞典Silex收购德国FAB5。Silex是赛微电子位于瑞典的全资子公司,而德国FAB5指的是汽车芯片制造商Elmos在当地的所有产线资产,即标准的8英寸晶圆产能。去年12月,赛微电子和Elmos签署《股权收购协议》,Silex拟以845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为60,690万元)收购德国FAB5。彼时赛微电子称,若交割顺利,德国FAB5将在2022年7月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然而,收购审查历时10个月,德国政府的一纸通知,宣告了这场中资海外收购案以失败告终。

    46. 激光雷达制造商Ouster和Velodyne合并

    据外媒 道,激光雷达制造商Ouster和Velodyne达成了一项全股票合并协议,希望加快整合,寻求自动驾驶技术盈利。合并后公司的总市值大约为4亿美元。Ouster和Velodyne在一份声明中称,截至今年9月30日,两家公司的现金结余合计约为3.55亿美元,双方计划在合并完成后的九个月内实现至少7,500万美元的年化成本节约。该交易将导致Velodyne和Ouster的现有股东各自拥有合并后公司约50%的股份(以当前流通股计算)。Velodyne的股东每持有一股股票就可获得0.8204股Ouster股票,较Velodyne 11月4日的收盘价溢价7.8%。

    47. 集度汽车9亿元成立零部件公司

    11月9日,北京集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已于近期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夏一平,注册资本9.83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装饰用品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润滑油销售;涂料销售等。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集度汽车(香港)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控股。

    48. 畅行智驾获立讯精密战略投资

    11月8日,中科创达旗下子公司畅行智驾宣布已获得来自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以支持其在智能驾驶核心技术研发、核心产品规模化量产落地及人才梯队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

    49. 埃泰克汽车电子获小米等超5亿元C轮融资

    11月8日,埃泰克汽车电子宣布,完成新一轮超5亿元C轮融资,由小米产投、中金资本旗下基金、人保资本、安徽国江基金、中芯熙诚联合领投,跟投方包括闻泰产投、金通资本、兆易创新、国芯科技、上海橙谷、云岫资本、名川资本等,老股东十月资本、同创伟业持续跟投。

    50.激光雷达研发商Quanergy将从纽交所退市

    美东时间11月8日,美国激光雷达研发商Quanergy宣布,由于公司市值长期低于监管部门规定的上市标准,纽交所已经决定启动对该公司的退市程序。当日收盘后,Quanergy的股票已暂停交易。Quanergy称不会对纽交所的退市决定提出上诉。

    上下滑动,可阅读更多

    电动

    01

    大众开发氢燃料电池续航里程达2000公里

    据外媒 道,一项德国专利申请显示,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 Group)与德国Kraftwerk Tubes公司正合作开发一种新的氢燃料电池,以用于未来一款量产车型,使汽车续航里程可达2000公里。该专利申请于2021年7月由两家联合提交,但直到最近才公开,具体包括氢燃料电池堆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

    02

    苹果新热控制系统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据外媒 道,美国专利商标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公布了苹果公司一项新专利申请: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新型热控制系统。在专利背景中,苹果指出,电动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车厢热调节可能比使用内燃机的汽车更困难,因为来自动力系统的过量、废弃或副产品热量非常有限。一些电动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采用带有陶瓷组件的正温度系数(PTC)加热器,其电阻会根据工作温度而变化。但 PTC 加热器成本较高,并且在低温环境中需要高电流水平和高功耗,从而会消耗大量能量。与坐在车厢前部的乘客相比,新颖的车厢配置,例如包括相对座椅和开放式内部的车厢配置,增加了坐在车厢后部乘客的热调节优先级。

    03

    Enpower Greentech开发4095mAh圆柱形电池

    据外媒 道,恩力动力公司(Enpower Greentech)开发出4095mAh圆柱形电池,其能量密度(389Wh/kg和888Wh/L)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尤其是在可充电18650圆柱形电池领域创下了新的纪录。比起目前市面上的同类产品,Enpower的电池至少轻20%,能量密度高15%以上,将为制造更轻、更节能的电子设备扫清道路,包括无人机、电动飞机和电动汽车等。

    04

    卡博特公司推出LITX? 93导电碳添加剂

    据外媒 道,卡伯特公司(Cabot Corporation)宣布推出全新 LITX 93 系列导电碳添加剂(CCA),可用于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储能应用和消费电子产品。LITX 93 系列产品具有优异的分散性和导电粒子形态,有助于锂离子电池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高速率充放电性能。

    05

    星闪1.0系列标准发布

    11月4日,星闪联盟产业峰会在深圳召开,大会正式发布了星闪1.0标准,重点打造SLB(星闪基础介入技术)和SLE(星闪低功耗接入技术)两类技术,兼顾高速率、高质量连接,与低功耗轻量级连接。星闪1.0标准共由12项标准组成,包括接入层、基础服务层、通用(架构、标识等)、安全以及测试等部分。此外,在星闪首商用产品路标发布环节,共16家联盟成员单位发布了测试仪表、芯片、模组以及终端在内的星闪首商用产品路标(2022Q4-2023Q4)。

    06

    SK On与SQM签署五年协议购买氢氧化锂

    11月6日,据外媒 道,SK On与SQM签署合作协议,从2023年开始,SQM将向SK On供应总计57,000吨氢氧化锂,为期5年,该供应量能满足生产120万辆电动汽车。两家公司还同意讨论中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强合作关系,包括增加锂供应、对生产工厂的潜在投资以及废电池回收。由于智利是美国自由贸易协定 (FTA)合作伙伴,因此与SQM的交易预计将促进SK On满足美国IRA(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的要求。

    07

    宁德时代与大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1日,宁德时代宣布,已与大发工业株式会 大发宣布签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电池供应及电池技术方面开展战略合作,推动日本电动化转型。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为大发的电动车型提供动力电池供应。双方将推进CTP及BMS等电池技术的落地应用。

    08

    福特、通用等与浦项化学就在北美建材料厂洽谈

    11月11日,据外媒 道,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Stellantis正与浦项化学(POSCO)就可能在北美投资建设电池材料工厂进行洽谈。知情人士称,工厂将生产电池正极或负极材料,但是目前谈判仍处在初步阶段。不久前的11月1日,浦项化学CEO闵庚浚(Min Kyung-zoon)向媒体表示,该公司正在与三家汽车制造商就在美国建设电池材料工厂进行谈判,但没有透露具体是哪些汽车制造商。

    09

    LG新能源与Compass Minerals确定6年碳酸锂供应

    11月10日,据外媒 道,LG新能源与美国指南针矿业(Compass Minerals)就购买碳酸锂签署承购协议。指南针矿业将其碳酸锂年产量的40%供给LG新能源,该协议将于2025年开始执行,每年为LG新能源供货约11,000吨,为期六年。指南针矿业以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锂矿提取而闻名,该公司正在利用其位于犹他州大盐湖的工厂所生产的卤水来开发锂资源。两家公司还希望在电池级氢氧化锂的生产方面开展合作。

    10. 广汽集团、广州产投计划合作组建300亿汽车产业基金

    11月10日,广汽集团与广州产投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活动,双方就组建百亿级汽车产业基金、布局和引入产业链优质项目等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将重点开展以下合作:一是探讨合作组建300亿规模汽车产业基金,支持广州汽车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助力广州培育以能源生态、智能 联、汽车芯片为核心的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二是共同搭建“链主企业+产业基金+龙头项目”联动模式,投资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具备产业协同效应的优质项目。重点推动动力电池、智能 联、汽车芯片等领域的新产能、新技术、新模式落地广州。三是合力推动新兴产业项目落地澳港澳大湾区。在能源生态、智能出行、金融保险、汽车试验中心、高端康养、产业研究等领域探讨合作机会。

    11. 欣旺达进入德国大众供应体系 获后者HEV项目电池包系统定点

    11月6日晚间,欣旺达公告,控股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了Volkswagenwerk AG关于HEV项目电池包系统的定点通知,公司将作为该产品的量产供应商,为德国大众HEV项目供应动力电池包系统。

    12. ST开元携手中南大学 共同研发锰基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

    11月10日晚间,ST开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麓元能材与中南大学于11月9日完成《技术开发(合作)合同》签署流程,双方将共同参与研究开发锰基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开发项目。

    13. 正平股份拟牵手摩洛哥阿特拉斯 拓展铜/钴/锂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11月10日晚间,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正平股份公告,公司与摩洛哥阿特拉斯、陕西阿特拉斯及范瑜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建立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矿权合作、国际贸易等,从而不断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努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其中,范瑜斌持有陕西阿特拉斯90%的股权。

    14. 巴菲特已累计减持2800万股比亚迪股票

    11月4日,港交所文件显示,11月1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169.87港元的均价卖出329.7万股比亚迪H股,套现约5.6亿港元。截至11月1日收盘,伯克希尔·哈撒韦在比亚迪H股的持股比例已降至17.92%,持股剩余约1.97亿股,相对于最高时期持股2.25亿股,已经累计减持2800万股。

    15. 固态锂电池研发商卫蓝新能源完成近15亿元D轮融资

    11月8日,据天眼查显示,固态锂电池研发商卫蓝新能源完成近15亿元D轮融资,本轮领投方为中国诚通混改基金,中信建投、国投创益、招商局资本、德屹资本、隐山资本、和暄资本、湖州经开、云和方圆资本等跟投,老股东淄博景能继续加注。

    16.小鹏汇天获60亿银行授信

    11月8日,小鹏汇天与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中信银行广州分行以及浦东发展银行广州市分行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四家银行联合向小鹏汇天提供授信额度合计人民币60亿元,以支持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研发及将来的生产制造。

    17. 富士康再向Lordstown Motors投资1.7亿美元

    11月7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ordstown Motors宣布,富士康旗下投资公司Foxconn Ventures将再次向其投资1.7亿美元,并成为其最大股东。投资完成后,富士康预计将持有Lordstown Motors所有未发行的优先股和18.3%的普通股,并有权向Lordstown Motors董事会指定两名成员。

    18. 西藏珠峰158亿元建阿根廷锂盐湖开采项目

    11月4日,阿根廷中国大使馆官方消息,西藏珠峰宣布将在阿根廷布局的两个锂矿项目中投资22亿美元(合人民币158亿元)。西藏珠峰计划在阿根廷迪亚比洛斯盐沼(Salar de Diablillos)项目上投资7亿美元,预计从明年起年产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同时,西藏珠峰在阿里萨罗盐沼(Salar de Arizaro)另外投资15亿美元设厂,到2024年,该工厂将年产5万到10万吨的相同产品。

    19. 立讯精密135亿元定增获审通过

    20.Lucid计划再融资15亿美元

    21. 马斯克再次出售39.5亿美元特斯拉股票

    22.孚能科技33.18亿元定增落定

    11月10日,孚能科技发布公告披露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 告书,此次定增由广州国资包揽。公告显示,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采取竞价发行方式,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即2022年10月26日,最终发行价格为23.7元/股,实际发行数量为1.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33.18亿元。

    23.长安汽车增持长安新能源至51%

    11月11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已于11月9日与长安新能源的股东长新基金、承为基金分别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收购长新基金持有的长安新能源7.71%股权和承为基金持有的长安新能源2.63%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股比例将由40.66%增加至51%,长安新能源将纳入公司合并 表范围。

    24. 国轩高科计划在美国23.6亿美元投建15万吨正极材料和5万吨负极材料工厂

    当地时间10月5日,美国密歇根州州长Gretchen Whitmer宣布了国轩高科计划在美国密歇根州投资23.6亿美元、建设电池正负极材料工厂的消息。该项目将享受密歇根州一揽子激励措施。密歇根州政府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国轩高科工厂位于大急流城(Big Rapids),项目将分期建设,最终建成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正极材料和5万吨负极材料。为吸引国轩高科投资,密歇根州将提供约1.75亿美元投资激励资金;此外,国轩高科工厂将建在指定的复兴工业区,区内企业会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州政府没有披露国轩高科是否有计划在当地建设电池工厂。国轩高科对此不予置评。

    25. 合兴股份拟投20亿在浙江嘉兴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

    11月9日,合兴股份公告,公司拟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在浙江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为保障本次项目的实施推进,公司拟在嘉兴设立全资子公司合兴汽车电子(嘉兴)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

    上下滑动,可阅读更多

    应用

    01

    上海首批自动驾驶高速公路正式开放

    11月7日,在第二届智能交通上海论坛开幕环节,由上海市交通委、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嘉定区和相关企业代表共同按下象征着上海市首批自动驾驶高速公路正式开放的按钮,标志着嘉定区域内G1503绕城高速21.5公里、G2京沪高速19.5公里和嘉定区内303条、459.6公里地面道路正式开放。此次嘉定区开放道路里程达500.6公里,实现了嘉定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全域开放,也实现了国内首个“大流量、高动态、高复杂”高速公路场景的重大突破。在论坛的开幕环节,市交通委还发布了《上海市智能 联汽车示范运营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据了解,本次发布的《实施细则》结合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及本市智能 联汽车测试应用实际,明确了管理机制及第三方机构职责,确定了申请主体开展示范运营的范围、路径、流程、条件等,为企业开展示范运营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对于支撑上海智能 联汽车发展、助推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02

    日产汽车在华开启移动出行和无人驾驶

    11月6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简称CIIE)上,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成立日产出行服务有限公司,专注于在华移动出行服务,持续推动日产汽车在中国业务的转型。日产出行服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苏州,致力于开展移动出行服务和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运营。通过与苏州高铁新城开展合作,为中国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提供支持。

    03

    友道智途获智能 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11月7日,以“数智·出行”为主题的第五届进博会-第二届智能交通上海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召开,论坛发布了《上海智能 联汽车示范运营实施细则》,并颁发上海首批智能 联汽车示范运营证。作为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上海市重点示范运营项目,友道智途在本次论坛正式发布洋山港智能重卡三年示范运营发展成果,并获得全球首张智能 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编 000001。作为首批获此殊荣企业中唯一的自动驾驶科创公司,意味着友道智途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商业化成果得到了有效验证和广泛认可,充分彰显了其自动驾驶商业化引领作用。示范运营牌照的颁发也代表自动驾驶行业已进入探索商业路径、打造闭环应用生态的关键时期,“真”无人时代即将到来。

    04

    Einride在美国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方案

    近日,瑞典自动驾驶运输技术提供商Einride发布了最新产品信息和支持货运生态系统的功能。据悉,其最新的自动驾驶电动卡车“Gen 2 Rigid Large”扩大了货厢空间,配备改进的传感器和夜视系统,通过提高最大速度扩大了用途,计划于明年交付。智能货运平台Einride Saga不仅适用于在Einride能力服务范围内运输货物的现有客户,还适用于更多的托运人和承运人。充电站Einride Station将设在车队易于使用的位置,部分EinrideStation还将包括一个运营中心以及供司机放松的休息区。该站将成为部署Einride卡车客户车队的关键推动力,并可用于未来的Einride部署和非Einride车队,因为它能够为多达200辆车提供服务。

    05

    罗地格提供澳大利亚首个自动停车场系统

    据外媒 道,澳大利亚罗地格工业(L?dige Industrie)为悉尼Parramatta区新建的豪华高层建筑“The Lennox”建成了一个全自动停车场。该系统是南半球第一个使用罗地格工业机器人“CUBILE”技术的系统。该建筑的九层地下停车场具有三层传统停车场和六层自动停车系统,可容纳327辆车。凭借高达2.5吨的单车有效载荷,该系统可以处理所有常见的汽车和SUV。用户只需在总共五个转运舱之一下车。然后转运舱的门会自动关闭,汽车被自动运送到停车层,并由扁平机器人“L?dige Shifter”移动到水平转运车上,最后送到免费停车位。

    06

    如祺出行发布开放式Robotaxi运营监管平台

    11月8日,如祺出行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开放式Robotaxi运营监管平台,进一步完善其自动驾驶运营科技体系。这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