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丨 密斯桃 –
2014年,陌陌的注册用户已达1.48亿,并在2016年推出视频交友功能。
2016年底,50亿人在探探上配对成功。探探成为微信、QQ、微博之后,第四大90后 交平台。
2016年,宣称要用大数据匹配用户的交友软件「GMU积目」先后推出IOS和Android版。
同年,主打三观匹配的 交软件「如故」上线。仅上线五个月,牵线男女就已突破 5000 万对。
积攒了 45 亿个用户评分的Tinder也在积极寻求在中国的合作伙伴。
必须承认,约会软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一年可以在外卖软件上点300次外卖,也可以在约会软件上寻求很多的性爱。
这里呈现的不仅是性或者爱这么简单。
深圳95后电竞类 络男主播
单身
21岁
「约是一次或者几次就好,恋爱是无数次」
桃:
最开始使用约会软件的动机是什么?
BBR小王子(简称BBR):
认识妞,不同的妞。
桃:
多久登陆一次?
BBR:
一周一次,周末「收 」。
桃:
「收 」这个说法有趣,成功率高吗?
BBR:
我不清楚别人,所以不知道我的算不算高。
我自己的线上匹配率在90%,线下成功率在85%。
桃:
算很高了,主要是你颜值在线。那第几次奔主题?
BBR:
就一次。吃个饭,蹦个迪,差不多了。
桃:
遇到过什么奇葩的事吗?
BBR:
约了个照片99斤现实120的,这种算吗?
桃:
这是大家的普遍困扰。所以你比较偏好长期伴侣还是ons?
BBR:
ons。
我比较喜欢我满足,她满足,大家都满足就皆大欢喜那种。
桃:
那有没有过长期的?
BBR:
最长一段3年吧,每次大家有需求了就心照不宣约个蹦迪。现在也这样。
桃:
你不是偏爱ons吗,你很矛盾啊朋友。
BBR:
可能特别合得来吧,那方面。
桃:
3年都没想要再进一步?
BBR:
我是这么觉得,任何关系当你换一种方式,感觉就会变。
桃:
你听上去不像95后。
BBR:
呃…你不也就93吗。
95前老觉得我们太小,但我们也没觉得你们太老。
桃:
哈哈哈。约过年龄最大的女生多少岁?
BBR:
85年的。
桃:
你身边的人用约会软件吗?
BBR:
很多啊,经常刷到认识的人。
桃:
在你看来恋爱和约的区别是什么?
BBR:
约是一次或者几次就好,恋爱是无数次。
桃:
约的时候会跟对方明确你对这段关系的定义吗?
BBR:
会啊。
桃:
这种关系能满足你吗?我是说单纯的肉体关系。
BBR:
我反正现在挺满足的。
桃:
感觉话里有话啊。
BBR:
男女构造可能确实不一样,想得再明白的女生有时候…还是会突然就说不明白了。
桃:
你觉得约这事儿有影响你的婚恋观吗?
BBR:
谈恋爱得遇到特别喜欢的,结婚…我有点不婚主义吧,不过也许可能会变。
桃:
那如果结婚了,你会不会跟老婆坦白自己约的这段?
BBR:
看对方接受程度。
桃:
介意她约过吗?
BBR:
约过很正常啊。
说真的,有的男生以睡过哪个哪个女的当做炫耀的资本,但没想过其实是他们被骑了。
桃:
哈哈哈…你现在有多少粉丝?
BBR:
同时在线五万左右。
桃:
约过粉丝吗?
BBR:
没有没有没有。
北京西二旗某互联 公司程序员
单身
23岁
「一个 交上的突破口。」
桃:
最开始使用约会软件的动机是什么?
Kong:
想多认识点妹子…我是说多认识点人。
桃:
平时用哪个约会软件多一点?
Kong:
好几个一起。
桃:
一般多久登陆一次?
Kong:
平均每两天刷一次,周末会狂刷。
桃:
奔现吗?
Kong:
目的就是线下啊。
桃:
成功率怎么样?
Kong:
线上匹配率40%左右,线下…不太高。
桃:
一般来说见第几次进入正题?
Kong:
第二次吧,第一次先吃个饭聊聊天。
桃:
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奇葩的事?
Kong:
奇葩谈不上,就是好几次约出来发现照片和真人差得实在太远。
桃:
那有什么应对策略?
Kong:
说实话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让对方多发发生活照,但好像女生又不是很乐意。
桃:
你比较偏好长期伴侣还是ons?
Kong:
长期的吧,约成功一个也不容易。
桃:
那你最长一段持续了多久?
Kong:
2个月。
桃:
那也不是很长啊,为什么结束了?
Kong:
她不回微信了,还挺伤的…
那之后卸载了一段时间,不过后来又装上了。
桃:
为什么重新装上?
Kong:
不知道…感觉是 交上的一个突破口。
我们平时真的没什么接触女生的渠道,公司除了财务和行政,全是男的。
桃:
那你身边的人用吗?
Kong:
大家都是偷偷玩,不会分享。
桃:
在你看来恋爱和约的区别是什么?
Kong:
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区别吧。
桃:
那线下见面的时候,你会跟对方明确这段关系的定义吗?
Kong:
当然不会,这怎么说的出口。
桃:
你觉得单纯的肉体关系能够满足你吗?
Kong:
不能。
桃:
那约久了会不会改变你对恋爱的看法?
Kong:
有点…感觉不知道该不该相信。
桃:
相信什么?
Kong:
就是不知道怎么判断对方是不是真的喜欢你。
桃:
那你介意将来的另一半约过吗?
Kong:
有点介意,但是能接受吧。
桃:
如果将来另一半问起,你会坦白说自己约过吗?
Kong:
不一定。
桃:
你觉得「约」有可能发展成恋爱关系吗?
Kong:
很有可能,我很期待。
上海陆家嘴某国际基金高级项目经理
离异
30岁
「我期望的是用性交换性」
桃:
来上海多久了?
Adam:
两年,不过要去搬去北京了,负责那边一个项目。
抱歉,我四十分钟后还有个电话会,你可以问几个核心问题吗?
桃:
Ok,我们15分钟内结束。
你在中国会用约会软件吗?
Adam:
当然。
约会软件上一天能右滑100次,配对几率达到75%。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一天去和几十个陌生人搭讪。
我是个非常看重工作效率的人,约会软件很有效率。
桃:
你用的是Tinder吗?
Adam:
是的。
用Tinder的中国女生大多数英文交流没问题,这点对我很重要。
桃:
有尝试过中国的约会软件吗?
Adam:
下载过。一个是看不懂中文不方便,另一个是上面的女生,怎么讲,看起来年龄都太小了,而且太瘦,很不健康的样子。
我喜欢健康一点,有屁股的女生。
桃:
在中国,那种瘦瘦的女生还蛮受欢迎的。
Adam:
我理解,审美差异嘛。
Tinder上的女生符合我审美的就多一些。
桃:
你一般会对什么样的女生感兴趣?和你一样在上海的外国人?
Adam:
不不,我非常喜欢亚洲女孩。
桃:
所以当你听到Asian Fetish这个词的时候会有被冒犯的感觉吗?
Adam:
这个词我是介意的,毕竟不是个好词。
但我觉得「喜欢亚洲女孩」这件事我不介意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对吧,就像有人喜欢金发的,有人喜欢丰满的。
桃:
那你有没有正式交往过的中国女朋友?
Adam:
没有。
首先我结束上一段婚姻不到一年,还没有做好进入一段关系的准备。
而且我认为我和亚洲女生「认真」的几率很小,如果说是在国外长大的亚洲女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没有任何种族歧视的意思,请不要误会我。
我非常尊重中国文化,但是这个文化里也有我无法理解的部分。我不希望在我「认真」的关系里出现这种文化矛盾,我也没有把握能处理好。
桃:
明白。所以你会提前告诉她们你不想要一段「认真」的关系吗?
Adam:
当然,当然,这是基本的。
我们会先约出来喝一杯,一杯酒的时间我想足够我说明白。
如果双方达成一致,我们才会有下一步。
桃:
你比较偏向短期还是长期的伴侣?
Adam:
出于个人卫生考虑我会选择长期。
我工作非常忙,也没有精力一次又有一次的进行这个相互了解,达成一致的过程。
桃:
你觉得从约会软件的使用体验上来说,在中国和在国外有什么不一样?
Adam:
从个人经历来说,我觉得中国女生好像还是不太能把性和感情分开。即使她们事先同意大家只是have fun,但还是会有期待,比如一起吃饭或者过夜。
桃:
这的确算是你说的文化差异了,哪怕「约会关系」在中国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但中国式的「约会关系」和你期望的还是有不一样。
Adam:
是的我发现了。
我期望的是用性交换性,但我在这里遇到的女孩想用性交换的是其他的,比如说关注,陪伴,也有的是金钱。
桃:
你觉得在约会软件上会遇到可以「认真」的人吗?我是说in general这种可能性。
Adam:
当然存在这种可能。
两三年前情侣相识于Tinder的比例就达到30%,而且一直在上升。
不过这还是要取决于你当时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你在哪里,你想要什么,或者说,处于人生什么阶段吧。
北京朝阳富二代
非单身
23岁
「最牛逼的科技一定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
桃:
你用过约会软件吗?不对,这个问题直接跳过。
你一般用哪个?
AJ:
哈哈哈,约会软件不好玩儿了,我现在用打车软件。
桃:
啊?
AJ:
就是接一些顺风车的单,上面姑娘可多了。
比如机场附近,接到空姐的概率就很大,上回在望京接了个韩国妹,百子湾…你懂的。
桃:
这个是自动匹配还是什么?
AJ:
当然不是,是司机选乘客。
在软件上你可以看她的头像,还有其他人给的标签,比如「大长腿」「讲话温柔」「一股清香」…
桃:
「一股清香」可还行。
AJ:
一般「知性」啊「文艺女青年」这种就很垮,这里面很有学问的。
桃:
然后怎么操作,交换微信吗?
AJ:
没那么直接,但我遇到过一个主动的,直接给我名片说上面有微信,后来她们公司一宣传活动还叫我过去。
桃:
去了吗?
AJ:
干嘛不去。
说真的,这比纯约会软件强多了,我们至少有20分钟呆在一个封闭空间里,对方的谈吐长相一目了然,就跟那什么几分钟相亲一样。约会软件太磨叽,风险也高。
桃:
人家坐后面你怎么看得清长相?
AJ:
我只开副驾门啊。
桃:
哦对,你那车可以。
AJ:
上回还遇到个小姑娘问我,「我可以在你车里自拍一张吗?」
桃:
你怎么说。
AJ:
You’re welcome. 哈哈。
桃:
所以你到底图啥?我觉得她们比你女朋友差远了。
AJ:
废话。
我不是生理需求也不是寂寞,是荷尔蒙需求,那种狩猎的乐趣,你懂吧。
桃:
所以你从没被发现过?
AJ:
她挺聪明的。
桃:
你这个聪明是指她肯定知道,还是指她知道但没说。
AJ:
这么跟你讲吧,男人的欲望至少在我们这个年龄段,是没法儿在同一个女人身上实现的。
我觉得这跟道德无关,这是人性。
快餐式充饥渠道的出现很人性化,人性被压抑久了一定会出问题。
约会软件也好,顺风车软件也好,都不止是科技,最牛逼的科技一定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
桃:
你继续。
AJ:
很好理解嘛,就像你开车开到一半会饿,drive through点了薯条可乐,最后的目的地还是home。
回家之前把车清理干净,我还是喜欢回家吃饭。
深圳某约会软件创始人
感情状况不明
28岁
「约炮软件…不,约会软件是 会刚需。」
丘比特:
我做这个软件做得比较晚,2016年才开始。
最早在国内火起来的算是陌陌吧,2011年的时候。大规模爆发是2012,2013年这两年。不过虽然我们做得时间不长,也有700万注册用户了。
用户嘛,主要都是一二线城市17-30岁的年轻人,学生和工作人士一半一半,男女比例大概是2:1这样子。
桃:
你们的定位不是「女生喜欢的约会软件」吗,怎么男生还多一点?
丘比特:
我们很看重女性用户价值,比如男生在我们这里可以给女生发红包,最多的一天能收上万吧。
不过约会软件这种怎么着肯定也是男性用户数量大于女性用户。
桃:
男女用户使用习惯上有什么不同?这个你们肯定观察过。
丘比特:
肯定啊肯定。
简单来说就是男生广撒 ,几乎每张照片都右滑;女生会比较认真的去翻相册啊看个人介绍什么的。
这跟男女的生物性有关嘛,雄性的天性就是广泛播种;雌性的生育成本更高,所以她们会想方设法挑选优质基因来配对。
桃:
有道理…我听说用户在软件上看到的人也不完全是随机?
丘比特:
什么意思?
桃:
就是你们在里面要动动手脚。
丘比特:
嗨…也不叫动手脚吧,我们确实会有自己的算法,会时不时的给用户推一些评分高的异性,增加用户粘性。
桃:
评分?你们还有评分??
丘比特:
对,我们会根据喜欢率给用户打分,1到10分这样。
通常来说你刷到的都是与你分数相近的匹配用户,我们会根据两个人的地理位置,个人资料上填写的收入水平进行匹配。
所以基本上你看到的,就是大数据认为的你的潜在约会对象。
桃:
长知识。那你们怎么赚钱呢?我是说大家注册也不用交钱什么的。
丘比特:
每个平台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主要靠虚拟礼物。
桃:
这种约会软件的鼻祖是Tinder吧?
丘比特:
没错。
桃:
那把这个模式复制到国内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障碍,毕竟文化不同。
丘比特:
人性都是殊途同归。
桃:
有哲理。
丘比特:
我个人认为,国内约会软件的兴起算是我国在本世纪的一次性解放吧。毕竟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有效率的约会模式。
桃:
那你觉得约会软件会是一种暂时的潮流吗?
丘比特:
约炮软件…不,约会软件是 会刚需。
这种需求是永恒的,只能说未来在方式方法上会更加有效率,就像麦当劳,越快餐越好。
桃:
预测一下未来约会软件的发展趋势?
丘比特:
嗯….就是不用再慢慢聊了吧,打字很麻烦的。
会有一个更加模式化的东西,不太需要自由发挥。
桃:
就像考试一样?
丘比特:
类似吧。
桃:
你在自己的软件上约过吗?
丘比特:
聊过,没约出来过。不过最近准备约几个,做做用户调研。
桃:
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约会软件上能找到真爱吗?
丘比特:
能,这是一种认识人的方式。
在男生的采访中,普遍出现的高频词是「效率」和「人性」。
木心在一首诗里曾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几句常常被当代人以羡慕的语气用来感慨,与此同时,人们被时代洪流推动着向前,我们的 交,我们的性和爱都在这股洪流中情愿或者不情愿的翻滚着。效率成为一个重要指标,「慢」显得不合时宜。
但高效的 交,高效的性与爱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进步中人们要付出的代价?
科技松绑的那部分人性,究竟是被合理化了还是过度释放了?
这是作为记录者的我想要提出的问题,也是目前回答不了的问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