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最近由于疫情的原因蔬菜成了人门关注的焦点,不由得让我想起速冻蔬菜的未来。借这个话题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传统净菜
传统的净菜优势
就是将新鲜蔬菜采摘,清洗后,整个或者切片丁,包装好,然后消费者买回家后可以直接操作,干净方便,省去了清洗,摘菜和切菜环节,省时省力,大家都认为好。所以很多企业开始做了。
传统净菜的弊端
1:保质期短,
即使使用惰性气体包装,保质期也不过一周,如果生产和销售没有合理搭配,那么就会有大量过期蔬菜因为过期而扔掉。
2:传统净菜采购环节,
有农药残留风险,不能做到从食品源头追溯。
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浸泡在农药的中国人”里面说的是全世界一半农药用到了中国大地,虽然有点夸大事实,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市场上的蔬菜和水果,由于监管不到位,而不能完全达到无农药残留,甚至有人说某地蔬菜大县农残超标是家常便饭。
做净菜的企业,一般都是从批发市场进货,然后加工,做不到从源头监督检验。可能会有农残残留的危险。
3:后端生产人员密集,资金占用非常大,
加工端清洗,打包,切菜需要大量的人员,销量不稳定导致人员无法调配,如果将这个模式复制到其他城市,将会大量占用资金,不敢过分宣传,整个公司运行系统将会变得很沉重。
4:产品类型繁多,会导致企业管理不善,很难发展和被复制。
做净菜企业,很多为了提高竞争力,选择横向发展,不但做净菜,还有水果,海鲜肉食,调料等等,这样走下来,唯一好处是增加单个消费者所买产品,并不能因此得到更多的消费者。品种繁多的蔬菜并没有太多优势,反而因为不专业显得劣势。
5:价格原因导致消费人群受限
在菜市场上有两种人,一类主流人群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为了一元钱去讨价还价,为了蔬菜新鲜度而转三四个菜摊,另一主流人群是年轻人,匆匆买菜基本不问价格,给了钱就走。年轻人占少数。做饭频率最高的确实老年人。
净菜一般都是随加工随卖,随季节性变化,所以注定价格会高于菜市场,反季蔬菜价格更是成倍增长,价格因素限制消费的人群。真正高消费的人群很少做饭的,而经常做饭人群大都会去便宜菜市场去买菜。这就是矛盾。
6:针对净菜B2B市场
虽然省去了人工,成本因素也阻碍了一些中小型餐厅的消费欲望,使得净菜只适用于大城市
近些年,做净菜的企业非常多,专注B端的企业包括美菜、链农、饭店联盟、微餐厅、蔬东坡、小农女、鲜供 、华厨、菜筐子等,专注餐饮C端食材供应链O2O的:青年菜君、筷好味、我厨 、新味、觅厨、暖食、美厨、洋葱达人、味库、爱餐桌及魔幻厨房和润丰净菜等,甚至还包括美团菜市场和饿了么“有菜”等等。
这些只是一部分企业,近几年成立净菜企业不少于200家,很多企业拿到融资,越有钱的公司负担越重,烧钱越多倒闭的越快,到18年能存活下来没有几个,能达到完全盈利而且扩张的更是凤毛麟角。
总体来说,净菜对于消费者和餐饮企业是发展方向,但是真正让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是需要有利条件和时间的,
如果净菜企业刚开始整个系统就如此沉重,不等发展起来基本就面临倒闭了。净菜市场并不是完全的蓝海,一味地烧钱宣传换来的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做出一个好的经营模式。
我无意诋毁净菜企业,我完全承认净菜能带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但是净菜发展过程产生的蔬菜浪费和金钱的大量损耗,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企业高速发展前提靠浪费资源我认为是一个很无奈的事。
对于以上的问题,我非常看好冷冻蔬菜发展,在欧美国家人们消费冷冻蔬菜已经成为习惯。每年消费数量远大于保鲜蔬菜。好处有以下几类
1:营养,新鲜度,营养完全不差于或者说超越净菜
冷冻蔬菜一般都是在8-10小时内,完成了摘菜,切片丁,清洗,冷冻,包装过程,在零下18℃环境下保存,最大程度保持新鲜,留住营养。
2:完全可以保证无农药残留,达到食品安全。
中国冷冻蔬菜是从欧美国家发展过来的,产品也主要是出口为主,中国很少食用,所以知道速冻蔬菜的人很少。
冷冻蔬菜在中国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加工工艺和流程已经完全掌握了,做速冻出口的蔬菜,都有中国商检从原料到成品质量的监督,农残重金属和微生物检验合格才能出口,出口后最终客户再次检验合格后方能销售,各部门检测保证了冷冻蔬菜的绝对安全。
可以说在生产包装环节,已经很成熟了,不用再投入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发展,最大限度的减轻了后端销售的压力。
3:集约化生产,减少了冷冻蔬菜成本,价格亲民
冷冻蔬菜生产都是在产季最便宜时间,进行收购,采摘,加工,生产。集约化大大降低了成本。完全可以做到,加工后的成品冷冻蔬菜大部分情况下价格远低于菜市场的价格。
4:保质期两年,是最大卖点
净菜一般只有七天的保质期,冷冻蔬菜在零下18℃环境下,至少两年不会变质。这就可以让消费者避免浪费,餐饮企业批量多品种备货,只要有冰柜即可。
5:冷冻蔬菜用途广
在沿海地区,轮船出海打渔几个月回来一次,在海上吃不到蔬菜,导致营养跟不上,冷冻蔬菜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用清洗,直接烹饪即可。
6:品种繁多,一年四季有货。
冷冻蔬菜可以涵盖能想到所有的品种,只要有需求,都可以在产季里生产,一年四季销售。保证消费者一年四季能吃到新鲜,安全的蔬菜。
7:冷冻蔬菜已经有市场,有销量,但是还处于发展阶段,发展很快
现在让人们接受冷冻蔬菜有西蓝花,甜玉米,混合菜等等,在各大超市都能看到。外资餐饮连锁店,有冷冻菠菜,菘菜,黄秋葵等。夏季的烧烤摊上的毛豆。花生都开始被速冻所代替。
前几天我去广州和上海,看到一家日本企业在销售自己的冷冻蔬菜,价格是高的离谱。主要针对的是星级酒店和连锁餐饮企业,这家日本企业我在中国北方工厂见过,他的销售的冷冻蔬菜就是在中国工厂加工的。看到这些让我很心酸。
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去肉类批发市场去看看。现在二三线城市的肉类批发,都有了冷冻蔬菜的身影,冷冻西蓝花,冷冻薯条,冷冻菠菜,冷冻牛蒡,冷冻芋头等等
在浙江某工厂,有一个冷冻蔬菜公司,专门做地区的冷冻蔬菜配送,公司有8辆配送车,每天都忙碌的送货,数量很大。
8:冷冻蔬菜B2B对餐饮发展的意义
冷冻蔬菜规模化加工,先进技术加工,标准化蔬菜规格对现在的新生代,轻餐饮的品牌化企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便于质量管控,后台成本核算,标准化经营模式,便于餐饮模式复制,为餐饮连锁提升品牌价格提供坚定的基础。
9:冷冻蔬菜B2C对终端消费着的意义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冷冻蔬菜省时,省力,省钱能让大家得到真正的实惠,更深刻的意义在于,这个是一个良心行业。
在现今 会,农药,添加剂,地沟油横行的时代,国人自黑,将有营养健康的食品,却销往国外,这个逻辑让人难受。
最让人关注的是儿童的教育和健康,与其花大钱去买进口食品,真不如多让孩子多吃点新鲜蔬菜。
冷冻蔬菜发展担忧
大家都知道冷冻蔬菜好,有发展,但是懂速冻蔬菜的人都只是管理者和生产者,而这些人大多数是不自己做饭的,只考虑出口,整柜批发,很少人愿意做国内销售,因为需要很大精力和金钱。生产型企业不愿意拿出把大部分精力去做。个别做冷冻的蔬菜的经营者,每年销售数量在递增,大家可以看看天猫销量,就可以明白。不过天猫价格远远高于成本。
对于B2B和B2C来说,从认知到接受,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金钱和精力,一旦冷冻蔬菜被接受,马上会有大量的蔬菜企业加工厂会转向国内销售,企业前期做宣传的金钱和精力可能为别人做了贡献。这就是门槛低惹的祸,
不过这个不用担心,因为冷冻蔬菜还是有很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的,这在里就不方便一一介绍了。
虽然最难改变的是习惯,但是我认为好的模式和理念一定会被接受额,未来几年,冷冻蔬菜国内消费将会迅猛发展,国内销售将达到百万吨级别,利用O2O的发展模式, 对于餐饮企业和普通消费者来说,价格低,新鲜,营养流湿地,保质期长等优势。会让速冻蔬菜有很大发展空间,让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