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家用笔墨“战疫”

一幅幅美术作品或为最美“逆行者”们画像,或为“火神山”建设留影,或述说平凡的感动,或传递必胜的信念,笔墨画幅间无不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共同筑起防病抗疫的精神堡垒。

定格抗疫中值得铭记的人们

“身为画家,这个时候没有理由不行动,那便是用画笔关注时代、表现时代。”从大年初二起,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汪家芳一连创作了12幅“疫情下的民生英雄”系列作品。他的第一幅画,画的是钟南山院士。汪家芳坦言:“这幅画我整整画了一天,我想画出他那种慈祥又刚毅、坚定的神态。”他也刻意将更多的画面留给了平凡的服务性群体:医务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菜市场工作人员、环卫工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城市的平稳、正常运行而工作着,值得全 会尊重。正是他们的付出,支撑起我们的信心。”

得知新冠疫情时,上海画家“夫妻档”乐震文和张弛正在日本东京。他们同样为国内的疫情捏了一把汗,第一时间采用传统国画与现代手机软件合成的方式创作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作品。在重大突发疫情的关键时刻,医务人员不顾自身安危深入重症区,向病毒抢时间、向死神夺生命,张弛的一幅《众志成城》,定格的就是这样最美“逆行者”站在起航的飞机前整装待发的场景。

传递一股摧不垮的精神力量

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上海中国画院画师鲍莺用纸本水墨加丙烯颜料创作了由两幅小画构成的《蜕变·希望》。单看一幅小画,是用丙烯颜料的珠光白描绘出的局部蚕茧,两幅小画拼在一起,则显出蝴蝶的影像。《蜕变·希望》凝结着破茧成蝶、顽强抗争的寓意。“坚定信念,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鲍莺说。

笔墨战“疫”,未曾缺席的更有漫画——以笔为枪,快速,接地气,本是漫画这一画种的特殊优势。这些天,76岁的漫画家王祖和一面关注疫情,一面创作了七幅漫画,其中不少角度别出心裁,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面对疫情初期 络上流行的不少谣言,他采用比喻手法创作了《严禁排污》,将谣言比作污染抗疫环境的污水,画中正在拧紧排污管道阀门的那只手格外醒目。隔空“喊话”的两串微信图标,构成了他的《互 平安》,这是非常时期人们之间相互关爱的一种默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月9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