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给孩子吃粥、面条了!忽视这几点,吃再多也难长肉

孩子不爱吃饭,或者明明吃得不少,但就是不长肉,这应该是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了。

尤其是听到下面这几句话,简直是焦虑的要原地爆炸。

“你家孩子太瘦了,腿还没我们家孩子胳膊粗呢~”

“你家孩子体重可比我们家的轻多了。”

“我家孩子这么大的时候,可得比这重上五六斤呢!”

我们总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家孩子没有别人家的白胖,那就说明孩子长得不好。

NONONO!这种推测太过于主观而且不科学!

01 孩子长得好不好,得这么比较

和自己的生长曲线比

如果大家想具体地判断孩子的身高、体重到底长得如何,还是要靠给孩子记录个性化的生长发育曲线

这是最具有参考意义的“独家标准”。

育学园APP首页就有“生长曲线”这个功能。

大家定期把身高体重等数据输进去,就会自动生成曲线。

下面这几种情况不需要担心:

孩子的生长曲线一直在30%左右,但是平稳上升。

孩子的生长曲线一直在70%左右,但是平稳上升。

下面这几种情况要才需要注意:

  • 生长曲线的上升趋势突然减慢
  • 生长曲线的上升趋势突然增快
  • 生长曲线持续或突然低于3%
  • 生长曲线持续或突然高于97%
  • 总结2句话就是:

    1 只要孩子的生长曲线保持在3~97%之间,且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就是正常的,说明孩子长得挺好。

    2 并不是数值越高越好,50%只是平均值,不是达标值。

    和平均值作对比

    除了生长曲线这个只属于自己的标准,孩子也可以和同龄的大多数孩子比较。

    不过它的参考意义就没有生长曲线那么大了。

    PS:

    新生儿4个月时应达到其出生体重的2倍,1岁时应达到其出生出生体重的3倍。

    02 孩子吃得多但不长肉,这几点原因被你忽视了

    尽管我们说,生长曲线处在3%到97%之间都是正常的,但还是会有家长会问:

    我家孩子吃得不少,怎么总是不长肉呢?

    这就需要大家看看,以下这些原因是不是被你们忽视了。

    营养搭配不合理

    对于饮食搭配,崔医生的建议是:

    使用合理的加工方式,保证每顿饭中,粮食的摄入量占到这餐总量的一半

    这里的“粮食”就是我们说的米饭、面条、馒头等主食。

    合理搭配,保证早、中、晚每一顿饭,都既有碳水化合物,又有蛋白质和蔬菜。

    但实际上,很多家长往往容易忽视主食与蔬菜、水果等的配比。

    比如很多家长觉得果蔬肉类更有“营养”,会让孩子多吃;觉得白米饭、白馒头没营养,吃多了还占肚子。

    孩子长期无法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相当于是被动减肥,自然长不了肉肉。

    忽视营养密度

    看到这儿又有家长要问了:“我们家主食吃的挺多的啊,米饭、粥这些我们天天吃啊,咋还不长肉?”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假稠”

    什么是“假稠”?

    以宝宝辅食中最常见的米粥和汤面为例:

    一小把米,就可以熬出一大锅粥,而且时间越长,粥看起来越粘稠。

    但如果把这一小把米做成软饭,也许连小半碗都不到。

    这样一来,宝宝吃了“一大碗稠粥”的营养其实只是相当于吃了小半碗米饭而已。汤面、米油同理。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尽管当时孩子看似吃饱了,仿佛还吃撑了,但其实营养根本不足。

    长此以往,孩子的生长发育自然会受到影响。

    零食吃得太多

    很多家长可能不自觉地会用零食哄孩子。

    零食气味好闻,味道香甜可口,孩子很容易喜欢上它们。

    一不小心吃过量,到吃饭的时候当然就没什么胃口了。

    而且,零食还容易养成孩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如果需要用零食“哄孩子”,建议尽量选择健康零食,比如水果干等;正餐前尽量不吃或少吃,不要影响真正就餐时孩子的胃口。

    消化吸收差

    消化,指的是我们把整块的食物变成碎泥的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咀嚼。

    消化好不好,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大便!

    家长有时观察宝宝大便可能会发现很多原始的食物颗粒,这是由于宝宝的肠胃消化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还不能完全消化这些食物。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宝宝的辅食相对有些粗了,家长最好能将辅食的形状再稍微做得细腻一些。

    把握孩子辅食性状的基本原则是:

    没有磨牙的宝宝,适合又细又稠的糊糊类辅食,比如碎米粥、磨牙饼干。

    长出磨牙的宝宝,适合细碎的块状辅食,比如小肉沫、小碎块的蔬菜。

    再来说孩子的“吸收”

    孩子吸收得好不好,最简单的还是:看大便。

    不过与“消化”不同的是,这时候需要家长关注孩子排便的规律

    如果孩子的大便性状正常,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量多、次数多,通常说明肠道蠕动可能太快了,食物很快就排出来了。

    这反而是孩子肠胃吸收不太好的表现。

    03 想让孩子长得好,还需要注意这2点

    多活动

    1岁以下

    小月龄宝宝:每天趴够30分钟;大一点的宝宝:多下地活动

    1~3岁

    每天至少花180分钟参加各种强度的体力活动,要包括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体力活动。

    中等强度的活动通常指的是当孩子运动后能够明显地感到心率加快,而高强度活动不单单会加快心率,孩子还会变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适合1~3岁宝宝的中等强度的运动:

    快步走、上下楼梯、舞蹈、游泳(亲子共游、踩水)、打球等。

    适合1~3岁宝宝的高强度的运动:

    跑步、跳跃、爬山、穿越物体、骑轮式玩具(比如扭扭车)、跳绳等。

    3~5岁

    每天至少花180分钟进行各种强度的体育活动,其中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等强度的体育活动。

    睡得好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孩子生长激素正常分泌的前提,睡够了,孩子才能长得好。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哪怕孩子视觉上看起来没有那么高高壮壮,小胳膊小腿儿也不像“米其林轮胎”似的肉肉的都是褶儿,但只要孩子生长发育曲线在3%~97%之间平稳地上升,这就说明孩子长得好着呢,duck不必焦虑担心。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心里知道,我们可爱的宝宝正在健康长大就够了!

    点个转发

    祝每个宝宝都长个儿又长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5月3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