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在这个大数据可以给人们制造焦虑的年代,我们一直呼吁着保护自己的隐私,尽量少去透露自己的私人信息。但是也不排除一些软件依旧顶风作案,想要窃取那些对自己有利的数据。
在 络中仿佛没有什么隐私可言,任何渠道都可以获取我们的相关信息。当我们最近在讨论着要考研的内容,突然手机短信中多出了这样那样的课程;当我们从搜索引擎中搜过了某款衣服,购物软件中就出现了我们曾经说过的产品;当我们登陆过某个 站,各类电销电话接踵而至。
这次官方回应处理结果是否落实我们有待考究,有人称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技术问题,也有 友对于这次的官方回应似乎也不太买账。不过在使用同一家产品的过程中,产品要给予用户充分的安全感,确保用户的曾经搜索过的浏览记录信息不被通过大数据等其他途径流传出去,否则久而久之将失去信任感,造成客户流失。
当我们登录一部分手机软件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强行授权自己的相册、地理位置、接受推送消息等内容才会被允许使用软件,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很多允许并非出自用户本愿,许多的信息被窃取用作何处我们不得而且,在 络上也失去了被保障的安全感,希望那些强制性的软件能够改进一下规则,给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权。
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信息是否容易通过大数据流传出去,在某些非必要的时刻我们可以拒绝使用一些软件,不要给那些恶意软件有机可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