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or公司?研究生毕业初入职场,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一起聊聊成长路上那些事儿。

昨天,一个我之前带过的学生给我打了个电话。

他说自己明年春季硕士毕业,前两天突然发现马上就得在9月大规模找工作了,自己还什么都没有准备,一时间有点手足无措。在 上搜,有人说事业单位好,轻松稳定有保障;也有人说互联 公司好,拼搏努力能赚钱。但由于自己读研期间一直忙着搞科研,现在对事业单位和互联 公司到底是干啥的还一脸蒙圈。

因为我在事业单位和互联 公司都待过,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就和他聊了很久,也帮他捋清了一些思路。

想到或许还有很多准职场人,也会面临同样的困惑,所以今天就将这位学生的问题简单梳理一下,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他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3点。

01、由于之前一直忙于科研,现在突然提到“工作”,感到无所适从

这位学生当初决定读研的想法很简单:“总觉得要干一些大多数人都干不了的难事儿”,所以就开启了读研之路。至于未来能找什么样的工作,就业如何,以他当时的心智根本没想过。

而在读研期间,跟导师交流最多的就是实验和项目,对于将来的就业打算和市场行情,几乎不会列入讨论范畴。

就这样过了3年近乎007的实验室生活,有一天身边的师兄突然提醒他:“得赶紧做简历,准备找工作了。”

这时,他才反应过来,原来还有这么一件大事儿要做。但小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留给找工作的时间真的是少的可怜。

02、马上就开始找工作,可自己还不知道工作都有哪些

在准备简历时他发现,自己对一些事业单位或传统行业的职位还算了解一些,但对于现在互联 公司的很多新兴职位,连岗位名称听都没听过,更别提那些岗位都是干嘛的了。这让自己感到非常焦虑。

03、有人说事业单位好,有人说公司好,到底该去哪?

家里人都希望他去事业单位,但又有人说事业单位只适合养老,处处靠关系,工资又低。如果去公司,工资相对高一点,但听说又很不稳定。所以到底去哪呢?他也想不清楚。

说实话,研究生毕业,硕士一般在26岁左右,博士一般都在28岁左右。这时,选择工作已经不能过于随意,试错成本也相对较高。而每个人所处环境不同,学习能力和家庭背景差距也很大,所以不同人的职场选择肯定也是千差万别。

针对这位学生的困惑,我主要建议他想清楚这3件事儿:

01、想好以后的居住地点,这决定了是否要为户口努力

我问他,“你以后打算在哪安家?是想留在北京,还是去其他城市”?他竟然说自己还没想好。家人想让他回老家,他自己想留北京。我当时赶紧劝他,赶快和家人商量好,这点很重要。

因为,这涉及到一个户口问题。

大概两个月前,我和另外三个在北京工作的高中同学聚会。这三个人,其中一个是阿里的程序员,一个是滴滴的产品运营,一个在某中学当老师。在聊天过程中,虽然我们对于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意见,但对于一件事儿的看法却是出奇的一致:打算以后留在北京,应届毕业生时解决北京户口真是比啥都重要,钱可以以后努力再赚,但是户口解决不了就真的没办法了。

对于户口,除了高级人才引进(如百人、千人、大千人等),应届生几乎是唯一一次能解决户口的机会了。特别是在2017年后,户口指标卡的越来越紧,很多事业单位都要求“有编才有岗,有岗才能解决户口”,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想解决户口都不再像之前那么容易。

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我所知,除了公务员,航天院所和央企的户口名额也都还相对充足,像中科院研究所或中学教师这样的事业单位名额虽然相对少一点,但也还是会有一些。所以,还是很值得尝试。

但有一点,选择了户口,很大程度上就选择了短时间内相对较低的薪水。我身边的人去事业单位的很多,去互联 公司的也不少。从整体来看,选择事业单位人的薪水比互联 公司低的不只一点半点。而现在事业单位的福利又大不如前,诸如分房之类的事情,基本遥不可及。

当然,如果你不打算长期留在北京,那户口就不再是个问题,上面提到的这些都不需要考虑了。

02、事业单位还是公司?根据自己的性格和能力选择

我并没有建议这位学生去考虑自己喜欢的行业。因为从概率上来看,大多数人都是,对于擅长的东西才喜欢。仅仅因为喜欢而选择的行业,并不一定靠谱。

选择行业的话题很大,取决的因素也很多。但本质上,还是由性格和能力决定。

下面回到那位学生纠结的问题:毕业后是去事业单位还是去公司?

(1)什么样的性格适合去事业单位?

如果喜欢安安稳稳,朝九晚五,那建议去事业单位。至于具体岗位,是行政还是技术,是大学辅导员还是中学老师,都可以再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去选择。但,不管是什么工作,都需要特别注意一点:身份属性。这点很重要,但总有很多应届生容易忽略。

简单来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一般分为3种:

1、有编制:享受国家财政拨款,各项待遇通常都是最好的。

2、项目制:通常没有编制,但属于项目聘用,和该单位本身签订劳动合同,也属于单位的“自己人”,有入编的机会。

3、劳务派遣:通常都是和人才中心签订劳动合同,相当于“外包工”,几乎没有入编机会,待遇也很差。

第一种最好,第二种也可以考虑,如果是第三种,可以果断放弃。虽然近几年都在讲“同工同酬”和“去编制化”,但口 喊了很久,却迟迟没有落地迹象。

这里再提醒一点,虽然个别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还不错,但大多数的工资都很低。如果需要凡事靠自己,那就一定要慎重考虑了。反正我在事业单位时,身边的同事基本都是不缺钱的。

(2)什么样的性格适合去公司?

如果生性好动,鬼点子多,喜欢冒险,那建议选择去公司。但要注意,选择公司一定要尽量选择朝阳行业,比如互联 。同样,至于具体岗位,是做产品还是开发,做技术还是运营,需要根据自己能力去选择。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先在大城市的大公司打拼几年,不管是眼界还是经验,都是后续发展的有利支撑和跳板。

这里要提醒一点,如果研究生毕业去创业公司,刚工作时很可能会面临一个问题:“大龄新人”。很有可能,第一份工作的leader比自己还小几岁。这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做好长期规划,快速融入工作中。

03、如果去公司,一定要尽可能去了解各岗位职责

我这位学生,对工作的陌生程度真的远超想象,甚至连投递简历的 站都不太清楚。他说,自己很有可能去互联 公司做程序员,但一问,竟然连拉钩和BOSS直聘这些 站都没听过。

我给他提了两点建议:

(1)抽些时间,去招聘 站上仔细去读招聘jd。了解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能力要求,是对一个求职者的最低要求。对于应届生,很有可能选的一份工作,就决定了一生的走向。

比如,如果打算去互联 公司,可以去读拉钩和BOSS直聘里的招聘jd,里面对各个职位(如各类运营、产品、开发、测试等)介绍的都比较详细,薪资待遇也可以作为自己初入职场的参考。

(2)多去和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多请教。无论将来打算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岗位,一般过来人都很有经验,他们的建议也一定能受益匪浅。

借此机会,再给刚读研的同学提2点建议:

01、最好能在刚读研期间,就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

我在事业单位读书3年、工作2年,接触过很多硕博士研究生。其中,能在读研初期就明确自己工作规划的人少之又少。但这少数人的就业之路是相对顺畅的,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也会一直朝着目标努力。

而对于没有规划的大多数人,有的是不那么顺畅的。

比如,我们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去年博士毕业,完全放弃了之前学的天体物理专业,选择转行去上海找了份基金证券的工作,据说是要从零开始。还有另一位同学,也是个女生。在2015年刚转博不久,就听她说过“等熬到博士毕业,我一定要去从事我喜欢的动漫行业……”

不能说这样的选择不好,但要走的路相对会困难很多。

所以,如果有可能,请你平时能分些精力来思考以后的工作方向。

就业这件事,看似非常遥远,却来得猝不及防。

02、如果打算去公司,多争取实习机会

同样是读研,但不同学校的管理政策完全不同,有的2年制,有的3年制。有的管的很严、科研压力很大,有的却很轻松,导师基本不管。

比如,我在中科院读研时,科研和项目压力都很大,出差也很频繁,很难有空余时间去实习。导师对学生实习也很反感,我曾经“冒死”和导师提过,希望能去公司里实习几个月,但结果真的是惨不忍睹。

但我的一个高中同学,硕士就两年,又是文科,几乎没什么科研压力,导师也不怎么管。所以,她研二就开始去大公司实习了,对行业的理解和自身能力提升的都很快,毕业之后也顺利转正了。

所以,如果决定要去公司工作,一定要尽量多去争取实习的机会。

总结:

总的来说,如果你也要在9月开始大规模找工作了,希望在此之前能想清楚这3个问题:

1、以后在哪定居;

2、自己的性格和能力,适合去什么样的单位;

3、自己对各工作岗位是否了解。

如果是刚开始读研的同学,希望你能在读研期间就能想好以后的工作方向,多去争取实习的机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7月12日
下一篇 2019年7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