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抢得先机
普通人恐怕很难对每秒80亿亿次产生直观的印象,毕竟带这么一大串0的数字,我们平时根本用不上。
这么说吧!南京智能计算中心目前已投入运营的AI算力规模,可以在一个小时里完成100亿张的图片识别、300万小时的语音翻译,或是1万公里的自动驾驶AI数据处理任务。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在演讲中指出,作为构建未来智慧 会和智能经济的关键性公共算力基础设施,南京智能计算中心的落成,无疑将有效地推动南京市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智能产业创新集聚与经济能级提升。
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等四大关键作业环节,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强大算力服务:
在生产算力层面,智能计算中心在算力集群设计上兼顾多种需求,通过NF5468AI服务器搭载寒武纪MLU270智能加速卡满足AI训练和推理的弹性扩展需求;同时采用寒武纪MLU290智能加速卡及其MLU-Link高速互联技术,提供高达512TOPs INT8超强算力。构建生产输出强大、高效、易用的计算力。
在聚合算力层面,基于智能 络和智能存储技术,智能计算中心采用200G IB芯片间高速互联 络,搭配全闪超高速存储系统。针对多任务、大规模、高并发、高吞吐的AI应用, 为算力机组集群构建高带宽、低延迟的通信系统和数据平台,提供弹性、可伸缩扩展的算力聚合能力。
在调度算力层面,通过AI算力调度平台,结合虚拟化、容器化等技术,智能计算中心将算力资源池化为标准算力单元,通过适应性策略及敏捷框架对算力进行精准调度配给,保障AI开发和AI业务的高效运行。
在释放算力层面,基于主流人工智能理论算法,智能计算中心采用全流程软件工具,针对不同场景应用需求,通过机器学习自动化的先进方法,产出高质量的AI模型或AI服务,提升AI应用生产效率,促进算力高效释放转化为生产力。
生态聚合初见成效
截至2020年底,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已初具规模,集聚人工智能企业接近300家,核心产业规模超过6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近800亿元。
与此同时,南京也在不断积聚人工智能研发优势,相继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同建设了多家以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
产学研的协同发展,无疑为南京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智能计算中心的落成与运营,必将进一步加速新应用和新技术的落地,加快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对此,浪潮信息CEO彭震明确表示,未来,浪潮“元脑生态”中的4000多家人工智能合作伙伴,也将依托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形成有效的生态汇聚,共同孵化落地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和行业应用。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OpenCV技能树首页概览11172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