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端上篇文章说广州是一座有人气的、尊重人的价值的城市。
还没两天,就来了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广州环岛路海珠涌大桥开通,桥中间的一座“桥中房”被 友称为最牛钉子户。我们来看一下这张航拍图就知道了:
为了避开这家人,规划好的大桥不得不做出夸张“变形”,仿佛一只仰望天空的眼睛。 友称之为“海珠之眼”,纷纷到此打卡留影。
大桥的躬身一让,让出了广州的 红景观,更让出了尊重法治和私产的最佳形象广告。
另一方面,广州也不是放着这家人不理不问。海珠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仍将保持和业主沟通协商,争取早日达成共识。
“钉子户”的一方,同样表明不是因为补偿费问题,而是没有和政府就补偿房源达成一致。
换句话说,双方各自有利益诉求,无法谈妥就搁置争议。不对抗、不胡闹,谈不拢可以继续谈、慢慢谈,强者不倨,弱者不鄙,这是市场经济应有的方向。
不同的城市管理思路,必然反作用于城市的招商引资、产业结构和经济质量。
在2020年上半年GDP被重庆超越、“广州衰弱论”甚嚣尘上之际,我们不妨从产业入笔,看看这座中国最发达省会城市的现状与未来。
广州产业现状:门类齐全,商贸之都
广州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港口城市之一,明清时更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
港口城市一大特性就是容易接触外来文化,富有包容性。广州黄埔区庙头村的南海神庙中,矗立着的外国人塑像达奚司空就是最好的明证。
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异乡人,来到广州淘金、安家、创业,在成就了千年商都的同时,也铸造了广州务实、注重效率的商业文化。上世纪80年代起,广州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更是推动了广州的“先富之路”。
如今的广州,已形成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汽车、石油化工、电子、电力热力生产供应、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金融、房地产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其中,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产品制造构成广州三大支柱产业。2017年,广州汽车产量达310.8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10.7%,整车产量规模排名第一。
此外,广州的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也是国内顶尖。2019年,广州 会消费品零售额达9975.59亿元,连年稳居全国第三,人均 会消费品零售额位居全国第一。而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18年的增加值也达到全国第一。
10大优势产业的背后,同样难得的是门类齐全。广州拥有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的34个,是国内产业最为齐全丰富的城市之一。
但在这些种种优势背后的另一面,是广州的产业结构相对传统,相比北上深缺少龙头企业。2019年上市公司排行,广州以100家位列第6,居于杭州和苏州之下。2018年广东制造业500强 告显示,深圳上榜企业数量增加到143家,排名第一,广州上榜企业则下降到96家,被佛山超越,排名第三。
造成这样的现状,有人说反映了广州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小富即安”心理,也有人说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造成竞争激烈,难以一家独大形成巨头……但不能不说,在许多观察者看来,正是这样的现状,导致广州城市竞争力近年来的下滑。
痛点:金融、互联 与“退二进三”
提起广州产业痛点,最令人惋惜的有两块:一是金融,二是互联 。
其实,这两点,广州原本有机会再次“勇为天下先”。
自1988年错失深交所后,广州的产业发展,就埋下了受制于金融业不足的隐患。
在上世纪90年代,广州曾经有过转机。1992年9月,全国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在广州成立。次年,广州又设立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后与广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合并为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
广州的期货业发展如火如荼。直至今天,广州还有8家期货公司,10家期货营业部。但是,1996年开始的全国期货业清理整顿中,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被关闭,这也导致了广州后来在金融产业上的被动。
再来看互联 ,特别是电商产业。不能不说,这其中既有市场的因素(广州批发零售业发达,决定了人们对线上交易的远景缺乏认识,对先烧钱赢得客户后盈利的商业模式热情不大),更有政府一段时期内的认知偏差。
举一例, 约车UBER刚来中国时,总部就设在广州,广州也曾很长一段时间是专车业务最多的城市。但是就在专车行业发展正热时,广州2015年叫停了专车,查封UBER总部,在专车行业引发轩然大波。其实,面对当时还属于新生事物的 约车,广州最该做的是想办法规范、服务车企,推动出租车行业改革,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查封。此次查封使广州错失了一个大的产业发展机会。
众所周知,金融和互联 产业都是附加值高、薪酬高的企业。广州错失这样的高薪产业,一度导致年轻人才和高端人才不断流失。2017年腾讯发布《全国城市年轻指数 告》显示,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以36.91%年轻人口流出率成为年轻人最想离开的城市。同年一项调查 告显示,北上广深工作10年能拿到的月薪中,广州是最低的,平均比深圳少3000之多。一位受访者心直口快地表示:“逃离广州不为别的,就因为深圳薪资更高。”
而另一方面,广州此后施行了后来被视为一大败招的“退二进三”。即第二产业从市区退出,有重点、分层次地对一些工业企业进行搬迁、改造和关闭停产,着重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但结果是第二产业被深圳全然碾压,三产的高端产业又未能发展起来,显现了发展思维的盲目与混乱。
此外,2010年之后广州在城市战略布局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失误。2012年11月,广州公布《城市功能布局规划》,明确建设“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和三个副中心”的空间布局。
建设副中心原本无可厚非,但须知北京也就通州一个副中心。广州此举一下推出三个副中心,不仅用“摊大饼”的方式摊薄了有限资源,也使得城市发展方向陷入混乱。
而三个副中心增城、从化、花都都是历史上形成的独立城镇,对广州中心城区依赖性很小,属于行政次中心而不是城市结构的副中心。这样的定位错配,就导致资源不能有效投放到真正可以承载副中心的区域,出现空间和资源的双重浪费。
到了2013年,广州又提出建设9个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广州空港经济区、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花地生态城、黄埔临港商务区),形成了建设“2+3+9”一共14个战略平台。实际上由各区大力推进的重大发展平台多达16个,一副大干快上的架势,明摆着什么都干,什么都干不好。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其时主政广州的官员正是已落马的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当时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原设有委员会会议,很多项目专家无法通过,常设会议便被撤销,由市长任主持人,专家“听话”,导致了城市规划沦为“纸上画画”,利益驱动之下,迷之操作匆匆上马。
有人痛心地说,这才是广州近年来逐步“掉队“的最大原因。
产业转型:已经看到曙光
可以看到,广州的繁荣是“小政府、大市场”的结果,在这样的时期里,广州都做的很好。而广州2010年之后较长时期的相对低迷,也正源于“小政府、大市场”一度出现动摇,施行了一系列违反市场客观规律的违和操作。
如今,看到问题的广州正在回归:补短板,调整产业方向。
先说金融。2019年1月,广州市政府 告提出要“推进设立广州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同月,广东省政府工作 告也提及“争取国家支持筹建创新型期货交易所。”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2019年上半年,上海将上交所南方总部放在广州,对于广州增加南方区域的金融辐射效应,可谓如虎添翼。
一系列举措显示,广州拥抱大金融产业的步伐正在前所未有地加快。
今年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等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提出研究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
7月底,广州市宣称期货交易所下半年将如期挂牌。在中国进入内循环+外循环的双循环发展模式的当下,广州打造全国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再看产业布局。2019年7月,广州发布《广州市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行动计划》,提出建成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合作的产业核心支撑区,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支柱;到2022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枢纽区。
这种调整的市场反应已初见端倪。
2019年,61%的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占比1/3;80%的“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主要集中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子商务五大产业;58.82%的“高精尖”企业主要分布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三大产业。
从整体数量看,经国家认定的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已从2015年约2000家发展到2019年约12000家,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大幅领先于其他城市。广州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今年上半年,广州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897.68亿元,占GDP比重为26.4%。其中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分别增长2.9%与4.0%。新能源汽车加快产出,产量增速高达79.8%。
算下来,广州GDP增长超四分之一的数据来自新兴产业,第三产业中的互联 和相关服务业则快速增长19.6%,比1-2月提高2.2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7%,比1-2月提高9.6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广州目前还逐步形成 游动漫、创意设计、 络文化三大优势文化业态,随着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工业新业态的发展,广州也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工业互联 基地。
尽快疫情的到来,为外向型城市的广州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客观上也将进一步倒逼广州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来看,广州多项经济数据好于预期。1-5月出口同比增0.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7%,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广州寻求转变的脚步才刚刚打开,但诸多亮眼的经济数字,已再次展现了这座中国最包容城市未来发展的不可限量。
上海交大经济学教授陆铭曾这样评价广州:“根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发布的 告,广州的人类发展指数现在在全国居于第一位,预期寿命指数占据第六位,教育指数第三位,收入指数第二位。也就是说从综合的各种指标来看,广州其实已经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了,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
回想2000年之初,广州经济如日中天,彼时的深圳正经历“被谁抛弃”的大讨论。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深圳着力布局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发展壮大战略行业龙头企业,从而实现了最近十年的华丽转身。
如今,广州再度站到了十字路口。与其说在深圳的力压和重庆的追赶之下,广州显露“颓势”,不如说“危机感”将成为促发广州蜕变的动力和机遇。就此来说,我们反倒应该对广州的未来抱有期待。以奋发向上著称的花城,是到了再度勇为天下先的时刻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