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
将生命周期中的各个活动规定为以线性顺序链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与维护,它规定由前至后的顺序次序,就像瀑布流水一样逐级下落
小明来解说:小明的妈妈要小明去买东西(薯片,爆米花,烤红薯,糖炒栗子),瀑布模型就是,小明在家里的时候问他的妈妈都需要买什么,然后记在了小本本上,最后只拿着小本本去买东西,然后一次性买回来带给妈妈,如果他的妈妈突然之间想吃糖葫芦,但是小明出门的时候只带了小本本,没有带手机,所以他的妈妈就不能吃到糖葫芦了,而恰巧卖糖炒栗子的人今天没有出摊,小明没有买到糖炒栗子,那回家的时候就还要和妈妈解释一下,而且也不能变通。
2、完成总体设计之后,开始进行对增量构件的需求细化并进行开发。
3、完成了某一个增量的开发后进行汇集到系统中去,然后开发下一个增量
演化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
演化模型是通过迭代来实现软件开发的过程,演化模型特别适合用于对软件需求缺乏准确认识的情况,也就是需求不明确的情况
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也叫做样品模型
它通过向用户提供原型获取用户的反馈,使开发出的软件能够真正反映用户的需求。用逐步求精的方法进行完善,使得原型能够“快速”开发,避免了像瀑布模型一样在冗长的开发过程中难以对用户的反馈作出快速的响应。相对瀑布模型而言,原型模型更符合人们开发软件的习惯,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实用软件生存期模型。
喷泉模型

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
基于构建的开发是指利用预先包装的构件来构造应用系统,构建可以是组织内部开发的构建,也可以是商品化成品软件构件。基于构建的开发模型具有许多螺旋模型的特点,但它本质上是演化模型,需要以迭代的方式构建软件,不同点:基于构建的开发模型采用与先打包的软件构件开发
形式化方法模型
形式化方法是建立在严格数学基础上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其主要活动是生成计算机软件形式化的数学规格说明
统一过程模型
是“用力和风险驱动,一架构为中心,迭代并且增量”的开发过程
主要有四个阶段
1)起始阶段
项目初创活动,构想文档,初始项目术语表,初始业务用例,初始风险评估,项目计划等等
2)精化阶段
在理解了最初的领域范围之后进行需求分析和架构演进,产生用力模型,补充需求等等
3)构建阶段
关注系统的构建,产生实现模型
4)移交阶段:产品发布
敏捷方法
目标:尽可能早地、持续地对有价值的软件的交付
1.极限编程–XP
价值观:沟通、简单、反馈、勇气
原则:快速反馈,简单性假设,逐步修改,提倡更改和优质工作
2.水晶法(Crystal)
水晶法认为每个不同的项目都需要不通的策略、约定和方法论,认为人对软件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软件质量随开发人员素质的提高而提高
3.并列争求法(Scrum)
用迭代的方法,把每30天一次的迭代看做一次冲刺,并按需求的优先级来实现产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