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软件测试自学,软件测试心理学

我们做的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用户,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测试的时候常常强调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其实不只是测试一个系统或是功能的完成,从产品的理念成型到产品的开发设计到产品的测试,产品的宣传都离不开用户,所以了解用户,揣摩用户的心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片文章着重讨论一下在测试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学的体现和如何将心理学运用到测试工作中。心理学在测试中主要用于猜测用户的操作行为。

猜测用户行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子非鱼焉知鱼之所想。对于一个刚刚入行的测试人员来说,做到准确的猜测用户行为的确是非常的困难的。那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积累,加上一些无法解释的直觉。根据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用户的操作行为,这些行为准则对于大多数的用户还是适用的。

1.不要仅仅遵循规则,你不知道用户会怎么操作

这条很好理解,很多时候对于一个新到手的东西,很多人都不会去阅读用户使用手册,这是因为产品对于用户而言已经很熟悉了或者用户使用过同类的产品,还有的用户压根就不喜欢按套路出牌。这样就给测试增加了难度,测试人员需要模拟那些用户可能操作的步骤和使用场景来保证产品的健壮性。

例如:一个上传附件的功能,规定只能上传jpg格式的图片。这个功能的测试点是什么通常会设计这样几个测试点:

· 不上传文件,点击上传

· 上传非jpg格式的文件,点击上传

· 上传jpg格式图片,图片名称含有特殊字符、中文的图片

· 上传jpg格式图片,图片名称与已经上传的图片名称重复

· 上传jpg格式图片,图片名称符合常用命名规则

通常来讲,这样的测试点设计已经包含了所有的常用场景。但是,笔者还是遇到了一个意外之中,情理之内的场景。用户是这样操作的:用户将png格式的图片通过修改后缀改为符合条件的jpg格式文件上传。由于上传只通过文件名称校验,这个披着jpg格式的png格式图片通过校验,导致运营监控 错。

分析一下这个用户行为其实很好理解,使用这个功能的人员可能不是专业的美工人员,他对于文件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可能是为了工作方便就简单的将文件改成他认为的正确文件传了上去。当然这也算是一个bug,最后bug修复。

总结下来,就是不要严格的遵守规则,因为用户并不会那么做。他们还会用一些方法来规避规则,测试的时候要尽量都考虑到。

2.多去思考用户潜意识遵守的规则行为

有些用户对于产品的使用有潜意识的使用习惯。上条已经讲过很多用户不会阅读使用手册,一些很优秀的产品经理也在致力于设计出让用户脱离使用手册的产品。当然,那是在产品拥有很多忠实用户后才能够实现的产品,就像苹果手机那样。对于一个新推出的产品来说,很多用户还是不了解规则的,但事实上用户也不愿意去了解,仅仅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使用产品,当他们碰壁了之后才会去阅读使用手册。所以,测试人员要保证异常场景测试覆盖全面并有友好的引导语引导用户正确使用。

例如:一个 站,注册账户有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融资者、一个身份是投资者,两个身份的权限无交集,一个账户只能有一个身份,不能兼有两个身份。该 站的注册页面默认是投资者的身份,注册融资者身份的账户需从投资者注册页面点击链接进入融资者注册页面。这样的注册页面就导致很多想要注册融资者的用户注册成为了投资者,导致了很多用户的流失。最后,修改注册页的注册框为投资者和融资者分tab页的形式。

原有的注册页两个账户的身份不明显,用户很容易就按照习惯直接注册账户了,而不是先看是不是自己要注册的身份,而且页面也没有着重表现出注册的用户身份。最终用户注册后,发现 站的内容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也就放弃了这个 站,注册的账户也就变成了僵尸账户。

总结下来,测试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忘记熟悉的规则,按照自己的潜意识去操作。作为一名测试人员,你很熟悉这个产品,但是用户并不是。有时候,他们会任性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

3.懂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就是从结果去想起因,这不是用户的思考方式,但是很多用户的操作都是有这种方式引发的。也就是说,对于用户来讲,过程并不重要,他们可以用任何方式和操作方法来达到他们的目的。有些操作对于用户来说是不意思的。

例如:用户想要购买一件商品,他没有时间去挑选或者不知道买什么样的好,就会拜托朋友帮忙。朋友就会发送商品的链接给用户,可以是邮件、微信、短信等的形式发送链接,这个时候,要保证商品的链接是可用的。在测试的时候,这种场景通常会被遗留。遇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通过邮件发送的链接,打开 错页面。

… …

相关资源:PIZZA_1.7.3_crack_披萨下载中文版-电子商务工具类资源-CSDN文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6月16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