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
- 计算机发展概况
-
- 电子管计算机
- 晶体管计算机
- 集成电路计算机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 摩尔定律
- 多核处理器
- 嵌入式计算机
-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 计算机硬件系统
-
- 存储器
- 运算器
- 控制器
- 输入设备
- 输出设备
- 系统互联
- 计算机软件系统
-
- 操作系统
- 语言处理程序
- 标准程序库
- 服务性程序
- 数据库管理系统
- 计算机 络软件
- 计算机性能指标和性能评价
-
- 基本性能指标
-
- 字长
- 主存容量
- 与执行时间有关的性能指标
-
- 时钟周期
- CPU周期
- 指令周期
- CPI
- CPU时间
- MIPS
- MFLOPS
-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及其评价
-
- 平均无故障时间
-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 可用性
-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
- 微程序设计级
- 机器语言级
- 操作系统级
- 汇编语言级
- 高级语言级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是一种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效、准确地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的电子设备
计算机发展概况
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8,以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元件,采用延迟线做存储,存储容量小,运算慢,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编程语言为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晶体管计算机
1958-1964,以晶体管为基本电子元件,磁芯做存储,开始使用高级语言
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8,采用集成电路,半导体和磁盘存储,高速缓存和虚拟存储技术被引入,体积功耗显著缩小,可靠性提高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8年以后,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络存储开始出现,出现了RISC和CSIC,多机并行与 络化也开始出现
摩尔定律
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性能提高一倍,价格降低一半
多核处理器
多核技术是通过在一个芯片上集成多个简单的处理器,以充分利用这些晶体管资源,发挥其最大的能效,采用多核技术有下列优点:
- 采用分布式结构的多核处理器可减少全局信 线,从而克服线延迟对处理器性能的影响
- 多核处理器可以关闭或降频一些核来实现低功耗
- 多核通过IP核的复用,减少设计成本,模块验证成本下降
嵌入式计算机
嵌入式计算机具有专用性和用户定制等基本特征,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特定应用,并与具体应用相结合在一起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硬件系统
hardware system,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电子线路和电子元件等物理设备的总称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 采用二进制作为数字计算机数制的基础
- 存储程序:将程序存放在存储器中
- 程序控制:计算机的控制器根据程序控制全机执行程序
- 计算机硬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控制器
主机:CPU和存储器
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辅助存储器等
存储器
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是计算机操作的依据,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的对象
微程序设计级
这是一个实际的机器层,只有采用微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才有这一级,该级的用户使用微指令编写微程序,由硬件直接执行,速度快
机器语言级
也是一个实际的机器层,是用户通过编程实现对计算机控制的最底层,该层的功能由微程序解释实现
操作系统级
用于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汇编语言级
它为用户提供一种用助记符表示的汇编编程工具
高级语言级
它是面向用户的,为进一步方便用户编写高级程序而设置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