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大连软件产业迎来第10个发展年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呈膨胀式增长的规模,有理由让大连软件人憧憬更宏伟的规划和目标。但与这种欢欣雀跃如影随形的是愈加沉重的担忧:两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2006年,人民币的月平均汇率从8.0688升至7.8238;2007年,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达到5.13%;2008年,新年新“高”的表现,似乎显示人民币继续升值已无悬念———让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犹如遭遇寒冬。作为成本按人民币计价、收入按美元计价的典型行业,软件外包业几乎是站在了遭受人民币升值冲击的最前线。被提升的成本、被吃掉的利润、被挤压的市场……无论是自觉的还是被迫的,现在软件外包商们或许都不得不考虑:今后的外包市场该怎么做压力:转眼间蒸发的利润
前川充留,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最关注的是人才的吸纳。但现在,关注和分析人民币汇率走势已经成为这位首席执行官每天的必修课。“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到外包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王春山解释说。在国内,企业成本以人民币计算;对海外客户,合同以美元结算。人民币升值,企业利润缩水严重。
这些转瞬蒸发的利润是相当惊人的。“人民币每升值1%,软件出口的利润将降低0.7个百分点。”这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朱稳根的计算。有数据显示,中国大型外包企业的软件外包业务平均利润率大约在20% 30%左右,普通中小厂商的利润率则小于10%。而自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25日,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字显示,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突破了11%。
如果仅仅是“少赚点钱”,企业的紧张还不足以引起行业震动。实际上,更深的恐慌来自于对中国在全球外包市场中位置的思虑。在前有“印度象”比照,后有“孟加拉虎”追赶的格局下,还未拥有足够技术资本的中国,萎缩的价格优势带来的是吸引力的弱化。“理论上,离岸外包的驱动力在于可以使发包企业节省30% 50%的成本。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这种驱动力将越来越小。”王春山指出。要么提高接包 价,这意味着中国绝大多数外包企业赖以生存的价格优势减小甚至不复存在,发包企业在考虑综合成本后,会选择更有利的市场,中国企业的外包市场份额面临挤压;要么维持 价接受利润损失,但实际上当前中国软件企业人力成本在上升,而外包价格却在不断降低。据IDC统计,中国对日外包价格在过去10年间下降了30%。“长此以往,无利可图软件外包产业又谈何发展务之急:“白蚁战术”能否有效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型企业的利润危机反而加速了市场整合的进度。”这是来自业界的另一种声音。2005年以来,众多国内软件外包企业纷纷并购、重组,而在这些背后,还有许多规模更小的企业已经在市场上消失无踪。而随着人民币近年来的持续升值,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利润率已经遭受了数轮削减。因此,国内软件外包企业的三五百人的“散兵游勇”状态正因此而在逐渐改变。
是被动消亡还是主动整合,这是当下中小软件外包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长远之计:加速产业升级的机遇
辩证地看,人民币升值给软件外包企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孕育了新的机遇。不可否认,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外包企业从事的仍然是利润低、技术含量低的低端外包业务,比如数据录入等。在汇率变化面前,这些企业受影响最大。在尚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寄希望于企业自发地推动产业升级无疑是困难的。而现在,挑战带来了机遇。
软件集团则把国内市场作为新的突破口。“国内市场潜力大,而且正在向软件服务和咨询等业务形态升级。”软件集团负责人说。政府声音:为企业争取“环境利润”
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话题,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靳国卫表示,在当前这种局面下,政府将继续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以此帮助企业提高抵抗汇率风险的能力。“我们将积极呼吁国家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组织关注人民币升值对外包的影响,建议有关部门以中国外包整体品牌和形象参与国际谈判,以此保证外包企业的利益。因为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能力的下降将带来全球性的影响,归根结底不利于全球经济的转移和发展。”靳国卫说。
作为地方政府,靳国卫表示,大连市委、市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为软件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帮助。除继续实施以往政策外,今年将出台专门针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优惠政策,对服务外包企业进行补贴。此外,在人才政策、园区政策等方面,大连还将有更多的举措。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