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研发小主管的经历带给年轻工程师的思考!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来自台积电工作十多年的研发小主管

几年前,台积电为了 10 纳米这非赢不可的一役,而从 24 小时不间断生产,再升级提升为 24 小时不间断研发,因而祭出了夜鹰计划。他认为,台积电胜出的关键,不在于“夜鹰计划”,而是文化。以下即为他的自述:

台积电之所以快要追上英特尔,主要在于我们的文化。台积电两年前为了研发 10 纳米制程,开始广招“夜鹰”,也就是连 R&D(研发部门)都要三班制的意思。

这也是台积电的强项,台积电的竞争力是靠这种很强大的人力和时间的投资拚出来的,现在是把强项再放大,就是用比人家多做 1.5 倍、2 倍的时间来追赶。

以前每个员工尤其是 R&D,超时工作情况很严重,几年前,董事长喊出一周工时 50 小时的目标,而 R&D 的工作形态很难达到目标,所以夜鹰计划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希望让 R&D 的工时合理化和制度化,但主要还是为了要让 R&D 的部分工作能延续得更顺畅。例如一个人今天已经工作十几小时,很累了,但实验就是还没跑完,怎么办希望将部分工作交接给大夜班,透过接力来完成工作。

但坦白说,R&D 的工作就是很难交接,运作了一年多,有改善,还是很难解决 R&D 加班情况,因为研发有不同思路、不同逻辑,会设计不同实验,接力的人怎么知道你白天怎么做这些实验什么帮助,但帮助很有限。

而且晚上又没有其他团队能沟通,所以夜鹰都尽量以守成、维持现状为主,研发实验的设计、和制程人员开会沟通等,都只能在白天进行,白天的 R&D 还是重点。

所以夜鹰的工作,有很多也是白天会议开完后交办的工作。

我在台积电待了十多年,不久前离开,现在从外面看,会觉得整个台积电做的事真的很有价值;但过去在台积电里,虽然觉得台积电是非常好的公司,制造和执行力很好,但只感觉都是人力堆出来的。

许多年轻人进来没多久,感觉不太到做事的价值,却要做这么长工时,花这么多精力。因为公司人太多了,每个人的工作都被细分到只做一个螺丝钉的某一个部分,真正看到价值的,也许要到副总或某个职位以上,即使是 program(计划)的头,也只知道自己的 program,如果是对业界新闻有兴趣去关注涉猎的人,可能有点感觉自己在做有价值的事,但大部分人连睡觉都没时间了,哪有空想这么多。员工有时会觉得自己只是在做一个很卖劳力的工作。

台积电人对一件事深入了解的程度,绝对比竞争者都强。例如你给老板一杯水,他问你颜色为什么黄黄的,你回答也许沾到茶叶,有人问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台积电的主管一定会一直问,哪里来的茶叶么会沾到么流程沾到的怎么改善等,我们很习惯用这样的模式研究一个问题。

这就是文化,你的老板会这样 review(复审)你,你就会这样 review 底下的人,当然对供应商也是,供应商恨死我们了。我很多同学在台积电的供应商企业里,都觉得台积电的要求很严格,有一点在压榨供应商。只要台积电这样的文化一直在,就有机会一直领先。

不难发现,其实工程师是在很高压的环境做很高压的工作!

而反观现在很多年轻的工程师走上 会,往往心高气傲,志向远大,随着不断遇到挫折,愿望会越来越小,很多人过了三十就只求小康温饱,何也心逐渐褪色,主观思想逐渐现实,家庭的拖累,环境的限制,个人性格的缺陷等等。我始终认为——性格决定命运!知识或技能是次要的,而心态和性格才是主要的。

上一篇 2018年11月2日
下一篇 2018年11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