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叔,看到您的微博昵称是“民间艺人光叔”,众所周知,CG艺术其实非常国际化,为什么给自己冠上“民间艺人”的称呼呢?
从长远来看,CG艺术不是所谓的“国际化”的标签,因为这只是一种技术和工具,有点像咱们看摄影术,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在刚出来的时候是一场变革。CG艺术拓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他本身没有创造力的,是他帮助人类拓展了想象力,用更快更好的办法实现了创作。
光叔作品:玉麒麟(Jade Kirin)
从本质上来说,它仍然是工具,就像当年发明某种刻刀或者颜料一样。所以我从本质上来说和古代工匠也没什么区别,一没资历二没学历,看上去民间艺人是非常适合的title。事实上我认为民间艺人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了,人类历史长河中,万千古代恒久的绘画和雕塑,大多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
您在景德镇出生,又在景德镇学美术,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瓷都,也是各类艺术家、民间匠人的聚集地,这些生活经历,对您从事CG有一些影响吗?
在大学求学的阶段,刚好CG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我在接触它的那一刻就想到,我一定是一个为了这个新生艺术奉献一生的人。掌握了一些CG知识后,随着我离开家乡多年,在创作中使用CG艺术这个新手段,再结合传统文化,这本身就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我多想用我掌握的技艺来实现我儿时的幻想,让那些传统的审美种子在我手中重新开出花来。我多年前写了几句小诗,表达对故乡的依恋:昨日故土少年埋,今又明月茶蘼开。泼墨红彩挥袖去,梧桐青花踏梦来。
光叔作品:Substance goat
您的个人标签中,有CG艺术、设计、Zbrush、3dsmax、书法等,多才多艺,但您还是选择了以CG为主的从业领域,是怎样的机缘,让您坚定了信念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过程中有哪些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人或事件吗?
光叔作品:众生无我(Money Zen)
您从业20年,见过很多行业的后生晚辈,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您发现哪几项能力或特质,是从事CG必备的?又有哪些特质,是可以帮助他们在CG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广阔的?
CG是技术和艺术的交汇点。要在这个点上发光,必须要求你同时拥有技术和艺术的积累。缺一不可。就学习的时间而言,软件技术相对来说,是较为容易学的,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艺术基础和修养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后者就会受到初学者的摒弃,认为只要掌握好了技术,便可以无所不能。但实际上多年下来就会体会到技术创作的瓶颈,一些基本的审美缺失会导致自己在很长时间内无法进步。所以我认为在年轻的时候,多做些艺术积累可能会更好。
光叔作品:狄青(DiQing)
现如今创作CG作品,和十年前,您认为有哪些不同?可以分别从软件、硬件、从业环境等方面说一说吗?
由于硬件和软件的飞速进步,CG作品从成果上来看肯定是越来越精细了。从软件上来说,新软件新功能的加入,让创作更加自由,接近甚至超越传统手段,比如数字粘土无需考虑之前CG创作中的拓扑结构,同时那些CG固有的优点又会得到保留。比如无限制的撤销操作,无视物理重力和碰撞的雕塑。材质实现完全基于物理属性,渲染设置也更加接近照相机的设计。这些软件上的更迭进一步打通了虚拟和现实的沟通渠道。同时软件的更迭也依赖于硬件性能的大幅度更新。
NVIDIA GeForce RTX GPU加速渲染
比如我使用Acer ConceptD电脑可以在Blender软件里实时地观测最终的渲染结果,
通过NVIDIA GeForce RTX GPU的 AI降噪输出最终图像;在Keyshot里可以开启GPU渲染,大大减少了渲染等待的时间。从趋势上看,无论是贴图烘培,布料解算,特效实时模拟,GPU硬件加速在各个CG软件里都将得到广泛应用。从业环境方面,十年前的国内游戏业,电影电视特效业从规模和质量上都无法和现在相提并论。人才的缺口从粗放型转向了专业高端型,一个很直观的例子是,以前找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现在对于CG 人才来说,综合素质的考量明显会比十年前高很多。
光叔作品:恼火的小龙(Angry Dragon)
技术的发展,对CG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刚您提及到的一款Acer的设计师电脑,我留意到这款产品7月底上市了,市场反响也挺不错,作为行业前辈,您怎样看待它“设计师电脑”这么一个产品定位?
ConceptD 7 Ezel基本上满足到了如此苛刻的条件,最让人惊喜的无疑是那块15.6寸的IPS触摸翻转手写屏,高达4K的屏幕分辨率以及100%的 Adobe RGB 色域。能够记录更多的颜色细节。还有基于Wacom电磁数位笔技术,身材娇小的数位笔可以实现4096级压力感应,在众多软件里都可以适配。使用草图软件artrage,雕刻软件ZBrush,以及贴图绘制软件substance painter都可以非常方便的投入创作,同时强大的性能也保证了创作的流畅性。这块翻转屏幕有好几种的角度预设,无论创作中还是给客户演示方案都是相当适合。比如平板状态适合草图绘画。手写状态配合键盘又可以雕刻和绘制,笔记本状态适合上 冲浪和收发邮件信息,而180度分享模式则适合给客户演示设计。在瞬息之间变换状态以适应使用场景,我觉得这应该是对笔记本产品形态一次非常好的探索。
技术的发展给设计带来的便利,让一些人惊呼,AI可以替代一部分设计了。您赞同这个说法吗?那您又是如何看待技术加持下的未来CG艺术的发展?
AI可以代替一部分设计从时间上来看几乎是必然的。但是–设计其实是分好多个环节,并不是所有的环节都可以轻易被现阶段的AI取代。具体来说,就我自己而言,我期待AI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CG流程里的一些枯燥的部分,比如如何自动拓扑和自动UV分割。但是我希望自己的创意和个性部分能得到保留,而目前来看,这个部分也是AI处理起来比较困难的,尤其是我们这种具象的带有个性化的艺术风格,我认为还不必太过惊慌AI能够取代它们。当然在未来,这一切都很难说,CG本身就是魔法一般的存在,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我也相信AI的设计者会把它们用在服务人类上,就像现在的硬件和软件厂商做的那样。
对技术和应用,最终都是服务于人类、为人类所用的。但这里有个前提,就是需要使用者持续提升自己,才不会被机器和技术所反噬。那您认为需要再哪些方面去做提升,以更好的驾驽这些?
人类情感我认为是极其复杂的,那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好或者坏那么简单。它们是经过数以亿计的神经元计算出来的反应,是人类那些复杂的生物构造在漫长的岁月进化里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作为一个民间艺人,对艺术真的了解太少。不过我还是有一点点小追求,想把自己对美的思考和一些酷的想法通过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我是一个在艺术海洋边玩耍的孩子,或许一辈子也无法进入大海,但是我愿意在岸边拾取一些美丽的贝壳,并非常享受这样的创作人生。
光叔最新作品:瑞麒麟
对古老的人类文明做出一些研究和思考,是我自己的学习之路。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想法,我觉得还是快乐一点为好。如果你真的喜欢学习,那么找一个自己热爱的方向前进。
这么多年来,您一直都非常高产、作品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多元化。您是如何源源不断获取灵感,并将灵感应用于创作的呢?
很惭愧,我没觉得自己特别高产哈哈。我还有很多想法等着我去一一创作出来。我通常会用本子记录下来这些想法,当然现在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从目前来说,我没创作出来的形象通常会用速写的方式记录在纸或者ConceptD上,这些速写对我来说非常宝贵。
光叔作品:龙尊(Dragon Statue)
最后,说说您对当代CG从业者的寄语吧。
热爱。一直热爱。
En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