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考研初试400分上岸经验贴

文章目录

    • 2021年科软
    • 政治
    • 英语
    • 数学
    • 408
    • 2022年南软
    • 政治
    • 英语
    • 数学
    • 842专业课
    • 复试
    • 最后祝大家一战成硕!

个人情况介绍:
我来自是江苏省内某双非一本科班,本科绩点3.99/4.5,21年一战科软,初试376,408考的很不理想,分数出来那天,不看最后的分数线,我就预感可能过不了科软的408单科线,之后就开始准备调剂。之后几个月,由于自己一直不甘心,个人也很憧憬名校,身边的大多数同学也都去了理想的学校,于是6月底开始准备二战。
下面我先写一战经验(shi bai)贴,再写二战经验贴,毕竟每个人成功的方式都不一样,失败的经验更值得参考,2次考研我也和屏幕前的你一样,看了各种各样的经验贴,最后能不能上理想的学校还是要看自己的自律程度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毕竟大家高中一个班的同学,同一个老师,同一份习题,最后高考也去了各种各样的学校。

2021年科软

最后客观题是错了一个阅读扣了2分,主观题扣了10分。

数学

数学可以说是我花的精力和时间最多的一门课了。
7.1-7.31: 由于没有了一战的笔记有些知识点也忘了这个阶段看完了武忠祥老师和李永乐老师的视频然后完成了 《高等数学辅导讲义》《线性代数讲义》 所有严选题+强化通关330题,这里两本讲义还是很建议使用的,后期我做模拟题遇到差不多的经常会翻看这两本讲义里的经典题对比,330题里面有些题目是错的但也不是很多,也有很多经典题也可以做一做。

8.1-9.15: 这个阶段完成了李林的880题+部分660题,880题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有真题那味,有很多很经典并且思考性的题目,这本习题我认为是必做的,之后做试卷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拿时间去二刷880和330的错题+经典题。

9.15-10.7: 这个阶段我完成了2000年后的所有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的真题,数学一和数学三只做数学二考的部分。虽然21年做过一遍数学二的真题了,但1年过去也基本忘了,每天早上都会当成考试去做真题,大概2个小时做完,简单的年份1个多小时就可以写完,基本都是140几分,然后订正完,开始写对应年份的数学一和数学三的真题,有少部分年份数学一和数学二和数学三一样的题很多,但很多年份都有很多不一样的题。像20年数学二的线代第2道大题,其实这道题是零几年数学一的题目改编的,自己做真题模拟题的时候把一些经典的题目截图或者拍照拍下来,放到一个笔记本中,方便后期复习。

10.8 -考前: 这个阶段就是做模拟题了,我最后做了大概70套模拟题。

  1. 宇哥8套卷+4套卷(过关版)难度??: 难度很低,建议早期做一做。
  2. 宇哥8套卷+4套卷(高分版)难度???: 难度稍微大于过关版,计算量非常大,可以当解答题的题目放到了填空选择中去做。
  3. 李林6+4 难度???: 必做的模拟题了。
  4. 21年和22年李永乐团队数学决胜冲刺6套卷 难度???: 难度和宇哥高分版差不多,不是很难,2022年数学二真题的证明题几乎和2021年中6套卷模拟题里的一道选择题一样,22年的6套卷里已经删去这题了。
  5. 李永乐团队数学终极预测3套卷(名校冲刺版)难度???: 不是很难建议做一做。
  6. 20年+21年+22年合工大超越 难度????: 题目有一定思维量,有的题目很巧妙。
  7. 22年合工大共创 难度????: 难度和超越差不多。
  8. 李艳芳预测三套卷 难度?????: 题目比较难,计算量比较大,看个人情况入手。

强化阶段,每学完一章后可以自己把常用的方法总结一下 自己平常做题后再把一类题总结到一起,以后看到条件,你应该想到几种方法去处理。

842专业课

复习842之前我看了很多经验贴,然后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总结了下,之后按照下面这个顺序开始复习。资料方面我买了3个学长的资料+南软考研大群的资料,冲刺篇真题强化篇都是在南软考研大群购买的资料。

操作系统选择题今年考了408的以往真题,2023考研复习建议把历年408操作系统的选择题做一下。

7.1-7.31: 由于软工和我本科学的内容不同,所以我第先学了它,每天就着软工书,看丁二玉老师的视频,边看边做笔记,然后做冲刺篇中的题目,花了一个月完成软工第一轮的学习,8月就没看软工了。其他时间我会去复习数据结构,然后做王道书后的选择题和所有算法题,数据结构我每天学的不多,是贯穿在专业课复习中的最后到8月底刷完了王道书后所有的算法题,选择题不是南软考的风格,不需要全做。

8.1-8.31: 这个月我复习了操作系统,穿插着数据结构,看了数据结构的黑底PPT+王道算法题,OS蓝底PPT,一章节PPT,一章参考书的看,然后做冲刺篇的题目。计算机 络我是有基础的,我只做了冲刺篇中的题目和部分王道习题,然后看了看书。8月底基本上专业课一轮复习就结束了。

9.1-10.8: 开始做真题,2-3天写一张真题,订正真题时也可以继续复习软工的参考书,看OS期末复习PPT,同时每天会背诵各科知识点。

10.8-考前: 照着软工复习提纲背诵+强化篇,看了23种设计模式+课后习题,唯独没有看前面的设计原则那,最后真题就出的设计原则那的题,我第一问设计原则写错了,第二问的类图应该没有问题。最后阶段复习了所有的PV题(参考书后的+期末题+真题出现的)+书上管程的例子,DS黑底PPT我看了4遍,OS蓝底PPT也看了3-4遍,这个阶段对着复习提纲也把软工书从头到尾背了2遍。

22年数据结构的算法题延续了21年比较创新,估计23年也是这类算法题,不太可能考以前考过的原题了,OS计算题也没有出现原题,都是新题,其中选择题来自408以往真题,计算题不是很难。CN的简答题今年出的比较偏,选择题还是不难的。

对于选择408还是842,还是要看你适合什么,408考点更多,计算题更多,题型稳定,842出题风格不稳定,有很多背诵的内容,组原和软工比我是认为软工对于程序猿的帮助更大,组原计算比较多,概念也多,一般程序猿以后用的不多。软工较为抽象,理解之后你会对于软件工程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复试

今年复试发生了很多变化,我1月份开始复习数据库基础+高性能数据库+LeetCode算法题,最后复试并没有考,但是对于自己的数据库能力确有提升。
第一天是程序设计(C/C++/Java),由于是考前5天发的公告,于是我就在牛客上刷Java专项的题,最后也是刷完了所有的题。
尽管我最后抽到的题,几乎没有遇到牛客里类似的代码题,也抽到了一道Java GC的题目,牛客里GC的题我认为不考就直接跳过了,但也有很多同学遇到和牛客里类似的题目,我最后是错了3-4题估计。

第二天专业面: 我的专业面问的是开放性的OS题目,我利用我初试学的内容回答的,复试准备的几乎没有用上,最后介绍一下项目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政治面: 抽题,一道填空+一道选择+一道解答题。

2023年基本会回归线下复试了,线下复试就需要准备数据库了,数据库基础我是看的王珊的书,然后高性能数据库是 名了慕课上南软刘嘉老师的课程再结合PPT去复习。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上岸方式,大家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并一步步的去贯彻。

最后祝大家一战成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4月16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