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CSDN(ID:CSDNnews)
互联 是有记忆的。
从混沌初开到万物互联,从「程序英雄」到「平台诸侯」,中国计算机到互联 的发展历经 60 个春秋,整个商业 会的形态已被重置,生态格局已然形成。
忆往昔,过去 60 年间,也是这份创新缔造者、中国程序员快意恩仇的江湖时代,他们以代码为剑,热血如沸,不同时代的技术人共同为中国计算机产业而奋斗,成就了如今中国互联 。
而在这高手如林的互联 之中,诞生了无数程序员,正如:
-
他,耕耘中国计算机产业 60 载,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 机),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研究,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
他,虽已退出江湖,但在江湖上一直有着他的传说,他是有着“中国第一程序员”之称的求伯君,也是金山软件创始人、WPS 创始人。
-
他,华为消费者BG(CBG,Consumer Business Group)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负责 CBG 软件的战略、规划、研发、集成交付和生命周期管理。
-
他,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在谷歌内核组工作,主要创立和领导了 gVisor 项目。目前任蚂蚁集团研究员,可信原生技术部负责人的何征宇。
-
他,SequoiaDB 巨杉数据库联合创始人王涛,曾任职于北美 IBM DB2 Lab,作为核心研发成员参与负责 DB2 核心引擎研发,及世界第一款分布式数据库 DB2 DPF 的研发。2011 年回国创业,自主研发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 SequoiaDB,获得技术业界及金融客户广泛认可。
-
他,是 2015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之后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汪玉教授、MIT EECS 韩松教授联合创立深鉴科技并担任公司 CEO 的姚颂 ,带领团队研发高效深度学习平台,致力于为自动驾驶、智能安防、云计算等行业提供软件与芯片一体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深鉴科技在创立两年半的时间里,曾获得来自清华控股、金沙江创投、高榕资本、赛灵思、联发科、蚂蚁金服、三星等企业与机构的三轮投资,并最终被赛灵思以数亿美金的价格收购。
-
他,00 后新生代的程序员代表朱震霆,生于 2001 年,初一学习 C++。清华姚班大二在读,清华大学 2019 年第一封录取通知书获得者,2018 年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第 30 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并斩获金牌。
-
他,25 年软件开发经验,曾领导开发了巨人手写电脑、金山词霸和超级解霸。1999 年创办 CSDN,为中国 IT 从业人员提供知识传播、在线学习、职业发展等全职业生命周期服务,致力于成为技术人学习和成长的家园。 他是 CSDN 创始人&董事长、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蒋涛。
不久前,他们共同聚首长沙·中国 1024 程序员节现场,从 30 年代跨越到 00 年代,以经验为基础分享不同时代下的程序人生,看中国互联 的发展变迁,解答当代程序员之惑。接下来,我们将一探属于他们的技术时代,借此,也希望为更多的同行者带来一定思考。
如何在千万程序员群体中脱颖而出strong>
蒋涛(主持人):做软件需要协同,如何带领团队一起成长,而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我们需要的strong>
倪光南(30后):我认为人想要成功,需要具备两点:
-
要坚持。你得有思想准备,坚持下去才能成功。有些时候关于计算机的事情很难,但我们努力去做,还是能够做成。
求伯君(60后):我做软件企业比较早,现在很多大公司的人以前都在我的公司工作过。如现在的腾讯、阿里也有从我们公司出去的人,这个也算是我们的贡献。
在创办企业之初,我是一个人写程序,发现事情做不完了再开始加人,后来就慢慢建立了团队,我是属于被驱动的。招人的时候,我是先找一个同样是写程序的,后来发现企业全部都是程序员,那时候才意识到,一个企业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招人的时候才开始有其他的方向。
王成录(70后):我个人认为人才的两个能力非常重要:
-
逻辑能力。如果逻辑抽象不清晰,就无法从众多选择中抓住主要的点。
-
学习能力。因为软件发展很快,学习能力不足的话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华为在人才上的淘汰率也不低,12% 左右。
关于带领队伍,我觉得非常简单,就是带着大家不断打胜仗,只要不断打胜仗,很多事情自然就有拥有了。
何征宇(80后):我认为优秀的人才,有三点很重要:
-
自驱力。你为了什么去做一件事是什么求伯君老师所说,他是真的想把一件事做好。因此我认为驱动力很重要,拥有良好的驱动力能成事。
-
责任感。在能成事之际,也要肩负起所做之事带来的一些后果。我们今天写的软件,到了明天或成为一种负担,因为软件更迭,或被删除,或被取代。
-
团队精神。现在的大型软件是需要很多人协作的,一个团队、一个公司,甚至是与世界各地的程序员共同完成,因此我认为优秀的人才需要具备这种与人共事的心态。
王 涛(80后):我们做团队是从两个方面培养:
-
技术能力。技术就是写代码的能力,错误率、架构质量之类的指标。
-
团队文化。这一部分对程序员可能比较有挑战性,关于是否能以客户为中心,自我驱动力如何,以及团队沟通能力,需要具有团队精神。
姚 颂(90后):在个人能力方面,我非常同意之前王博(王成录)提出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抽象能力。一个人做事情是出于什么目的,是出于热爱想把事情做成功还是想赚钱,这些都能感受到,而对于前者我们就会给他多分利益。
我们已经被收购两年了(2018 年赛灵思收购深鉴科技),期间 130 多个人走了六七个人。被收购前,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是以公司为荣,很少抱怨物质方面,而被收购后,理想和精神层面的驱动力减少,更多转变为了物质驱动力,因此会有很大不同。举一个例子,当时刚被赛灵思收购时,我问 HR 以后周六上班吗那时这变成了一份工作而不是创业。
我至今还留在赛灵思除了物质方面,还因为两个方面的责任感:
一、赛灵思拥有 30 多年的历史,而这起并购是 2012 年到目前为止,唯一一家美国公司到中国来收购的高科技公司。在收购以后,赛灵思对我们很认可,也付出很多。因此我们要负责到底,不能还未交付足够的价值就离开。
二、要对我的员工负责,我留下来可以照顾他们,让他们安心。
(注:截止发文,AMD 以 350 亿美元宣布收购赛灵思)
朱震霆(00后):在信奥赛比赛时,我们需要三个人协作,彼时我们队友之间需要通过看纸质代码 DeBug;或者有人上机时,其他队友就去解决别的题目或者从旁观察,防止上机的人写出 Bug。因此这是一个很在乎分工合作的过程。
我上大学之前,也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个团队里面,最优秀的人越出色,整个团队的水平也会随之上升。虽然外界都说姚班很厉害,压力会很大,但我觉得这是挺好的事情,在合作中竞争的团队精神会对团队的发展很有帮助。
对于当代开发者,有何建议strong>
未来如何平衡开源与提供企业级服务之间的关系strong>
王成录(70后):按我个人理解,首先,开源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商业选择的问题。商业从哪来决定了手段的不同。例如苹果闭源很成功,安卓开源也很成功,所以这不是问题的本质,而是商业选择的问题。
其次,构建生态跟做 TO B 完全不一样。做 TO B 时,交易发生的角色很清晰:提供者和客户。而构建生态时角色会变多:最终享受生态的消费者,各种生态贡献者,如软件贡献者,硬件贡献者,应用贡献者等等。如果这些人不能获得很好的利益平衡,生态很难走下去,所以生态比 TO B 复杂很多。
以传统和竞赛培养程序员的两种方式,大家如何看待strong>
王成录(70后):竞赛选手培养的应该是逆向思维,这在产品或工程里面有非常合适的岗位。因为在做产品的时候,不能只用正向思维来设计。以交换机为例,它是一个必须高度可靠的设备,而我们把其功能实现其实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另外 60%-80% 是处理异常情况下的解决方式。因此我们也招聘过一些竞赛选手,他们的逆向思维,尤其是用攻击的视角去看待产品时,会给设备的实现提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蒋涛:竞赛培养的是快速学习和解难题的能力。唐文斌(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TO)就在培养高中生做 AI,也招一些竞赛选手,然后发现头脑聪明的人上手也很快,所以竞赛本质是一种选拔机制。
蒋涛:六代技术人对目前的中国开发者有哪些建议strong>
姚 颂(90后):要勇于肯定自己,不能在舒适区里面,要往上走,不断学习,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
王 涛(80后):中国软件的上层应用,如移动App,在全球已经是超前水平,但在基础软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希望在座的程序员多关注底层软件,只有把基础打扎实了,才能把楼建得更高。
何征宇(80后):活到老,写到老。
王成录(70后):做软件,一是心要静,二是持续学习。
求伯君(60后):两年前的一次1024大会上,我曾呼吁:程序员太辛苦了,在这一天一定要放半天假。
现在我仍然呼吁:10月24 应该为所有程序员放半天假。
朱震霆(00后):要多思考,勇于创新。虽然别人可能已经做了十年的技术,我们不一定很快赶上,但我们换一条路就会变成新的赛道。
蒋涛(主持人):以倪院士曾经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坚持你认为正确的事情,熬过寂寞期,你就能够成功。」

?开源数据库再创里程碑,PingCAP 获 2.7 亿美元融资
?JavaScript 稳居第一、C# 连续下跌,调查 17000 名程序员后有了这些新发现!
?中国第一代程序员潘爱民的 30 年程序人生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3764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