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评估-——投入知多少?

英文原文地址:

http://www.infoq.com/articles/software-development-effort-estimationm_source=infoq&utm_medium=popular_links_homepage

     众所周知,成本和精力是软件开发的两大主要投入。许多不容置疑的证据表明,软件开发的投入正朝着超支的趋势演化,那么这个超支的幅度到底有多大呢对自己研发项目的投入了解多少呢我们就来谈谈软件开发过程中对投入进行评估的那些事,那些您知道与不知道的事儿。

    为了支持我的论点,我选择了以下了七个研究结果作为论据。

 

 

    尽管对如何从误导中恢复过来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仍然没有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项目负责人需要对这个这些指标有个清晰地认识,并且自己能量化这些指标。

    总体看来,评估模型的精度并没有专家评估的精度高。但是能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这就是为什么你要考虑到底需不需要进行评估的原因。如果你压根不需要评估或者后期才需要评估,不进行评估和后期来评估才是妥当的做法。敏捷开发就是避免早期评估潜在危害的一种好办法,它是根据前期的反馈来制定后期计划的一种方法。

 

那些我们不知道的:

    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评估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至今仍然没有十分令人满意的方案。以下三大挑战表明,我们自身的知识还远远不够。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项目规模和经济效益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大多数基于经验的研究表明:软件项目的规模关系着经济效益是正相关的,而软件从业者却认为是负相关的。不过这两种观点至今仍没有定论。

   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软件开发投入评估的相关知识还不足以应对评估工作中面临的挑战,然而,这些知识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特别是如果软件公司做到了以下几点,评估的精准度有望提高:

● 将简单模型和专家评估相结合,为你的项目量身打造评估模型。

● 使用历史记录设置合适的最大● 使用自己组织特有的文档清单。

● 使用基于独立性假设的有组织的,有结构的评估方法。

● 避免基于不完整信息的前期估计。

    来自投标的压力会迫使评估者去降低预算,从而可能会导致豆腐渣工程,这中现象在别的领域称之为“赢家的诅咒”。从长远来看,客户应该要意识到他们对固定价格、低价格的执着将对项目产生的消极作用。到那时,软件公司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意识,当他们因为价格优势而中标时,应该考虑考虑如何避开这“赢家的诅咒”。

参考文献

1.  T. Halkjelsvik and M. J?rgensen, “From Origami to Software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Studies on Judgment-Based Predictions of Performance Tim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vol. 138, no. 2, 2012, pp. 238–271.
2.  M. J?rgensen and K. Mol?kken-?stvold, “How Large Are Software Cost Overrunsbsp;A Review of the 1994 CHAOS Report,”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vol. 48, no. 4, 2006, pp. 297–301.
3.  M. J?rgensen, “A Review of Studies on Expert Estimation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Effort,” J. Systems and Software, vol. 70, no. 1, 2004, pp. 37–60.
4.  T. Menzies and M. Shepperd, “Special Issue on Repeatable Result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Prediction,” Empirical Software Eng., vol. 17, no. 1, 2012, pp. 1–17.
5.  J.J. Dolado, “On the Problem of the Software Cost Function,”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vol. 43, no. 1, 2001, pp. 61–72.
6.  M. J?rgensen and D.I.K. Sj?berg, “An Effort Prediction Interval Approach Based on the Empirical Distribution of Previous Estimation Accuracy,”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vol. 45, no. 3, 2003, pp. 123–136.
7.  B. Flyvbjerg, “Curbing Optimism Bias and Strategic Misrepresentation in Planning: Reference Class Forecasting in Practice,”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vol. 16, no. 1, 2008, pp. 3–21.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4年8月6日
下一篇 2014年8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