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第三章

软件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

第3章 软件的成本、工期与定价分析
本章目标

理解成本的概念、经济内涵和特点;
了解成本的分类 掌握软件成本测算的影响因素分析
掌握功能分解法、Delphi法、影响因子法、类比法,求 解软件成本和工期。 掌握直线折旧、加速折旧法
理解价值工程分析过程,及确定价值分析的考察对象的 方法:价值系数法和ABC法

成本(Cost):
—是取得各项生产要素、商品或劳务以及为实现特定经济目的而发生的费用。
1、成本的经济内容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2、成本特点
消耗性
补偿性
目的性
综合性
代偿性
成本分类

  • 按照企业主要经营活动分类:
    研究与开发成本
    采购成本
    生产成本
    经营成本
    管理成本
  • 按成本与产量的对应关系分类: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 按成本的确定时间分类:
    预测成本、定额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按成本的确定时间分类:
预测成本
是指在产品规划与设计阶段依据一定的设计方案和某些预测方法来测算将来可能发生的成本
作用:是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与选优的依据
定额成本
根据消耗定额所确定的产品成本
作用:用来做日常成本控制的标准和依据
计划成本
是根据消耗定额及生产计划而确定的在计划期内(一年)应该达到的成本
作用:一般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
实际成本
是根据产品生产的实际耗费而计算的成本
作用:存货计价与产成品定价的基础
软件成本构成

模型中各变量的工程经济含义如下: Cs :软件开发成本(单位:美元) :软件开发阶段的工时费用率(单位:美元/人月) Ms
:软件开发阶段的修正工作量(单位:人月) Mo :软件开发阶段的基本工作量(单位:人月) L :软件开发规模(单位:源指令千行数或KDSI)
U :软件综合影响因子(无量纲) Uj :对成本有一定影响的第j个影响因子(无量纲),j = 1~15 Td :软件开发工期(单位:月)
r、k、h、d :形式参数

中级COCOMO模型
适用于中、小规模软件的成本估算问题
但对于大型软件而言这种估算过于粗略,且无法按阶段来估算其工作量与成本的分配问题。

注:而各阶段成本与工作量的估算则是大型软件人力资源投入与成本的组织与分配所关注的。
在中级COCOMO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详细(高级)COCOMO模型。

详细COCOMO模型与中级COCOMO模型的区别在于:
详细COCOMO模型在中级COCOMO模型的基础上对各影响因子按照开发阶段的四个子阶段(需求和产品设计子阶段,详细设计子阶段,编程和单元测试子阶段,集成与测试子阶段)作进一步的分解,并按各子阶段给出各影响因子Uj的等级度量分值表及其相应的说明。
对于不同类型(组织型、半独立型和嵌入型)和不同规模(小型、次中型、中型、大型、巨型)的软件工程,进一步给出了软件开发四个子阶段的工作量的分布比例(%)的推荐值。

类比法:
AAF 为调节因子( Adaptation Adjustment Factor )
AAF= 0.40·DM + 0.30·CM + 0.30·IM
DM 为设计修改百分数, 即“重用”软件的设计中需要加以修改以适应新目标的那一部分在整个设计中所占百分比;
CM 为代码修改百分数, 即“重用”软件中需要修改的部分的编码占整个“重用”软件编码的百分数;
IM 为修改后软件所需进行的集成工作所占百分比, 即把该“重用”软件结合进整个软件产品中并对其联调的工作量, 与将同样大小的自编软件集成并联调所需工作量之比的百分数。
上述公式中确定三个系数0.40, 0.30, 0.30 的依据是设计、编程、集成/ 调试三阶段成本占总开发成本的百分比, 这里仅考虑了一般的情况。
设原开发软件SA的规模为LA,即可估计新的目标软件SB的规模为:
LB=LA·AAF
因此可使用COCOMO中级模型,即可计算出Ms和Cs

设备折旧(固定资产折旧)
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仍然保持它原有的实物形态,但由于不断耗损使它的价值部分地、逐渐地减少。以货币表现的固定资产因耗损而减少的这部分价值在会计核算上叫做固定资产折旧。
这种逐渐地、部分地耗损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构成产品成本的一项生产费用,在会计核算上叫做折旧费或折旧额。
计入产品成本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在产品销售后转化为货币资金,作为固定资产耗损部分价值的补偿。
常用的设备折旧方法:直线折旧法与加速折旧法
直线折旧法
基本思想是设备在使用期内,平均地分摊设备价值来作为设备的折旧额。

注:At:设备在使用年限内第t年的折旧额
t : 设备使用的年数
T : 设备使用年限。

价值工程分析(Value Engineering Analysis,VEA)
是一种通过对产品(或系统)的功能或成本间的关系研究,来改进产品(或系统)经济效益的一种技术经济与管理方法。

VEA是二战时期美国设计师麦尔斯(L.S.Miles)在石棉短缺问题上研究出代替材料的方法,他总结出一套在保证相同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较完整的科学技术方法,其后又发展到改进设计、工艺和生产领域,而至目前完善成为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统称为价值工程(VE)。
价值工程基本原理
价值工程是以谋求最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必要功能,对产品的功能成本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分析的一种技术方法。

注:寿命周期成本(C):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交付使用,直到 废为止全过程的生产费用和使用费用之和。

说明: Cj 可通过功能分解法、类比法、统计法等得到; 成本系数CIj的数值反映了该子系统成本总成本中所占的份额(比例);
建立功能综合评价过程示意图,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可以求得各 子系统的功能系数FIj。

挣值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
就是通过引进一个中间变量即“挣值”,来帮助项目管理者分析项目的成本和工期的变动情况并给出相应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对项目成本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与判断,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挣值管理分析的内容:
四个基本关键指标:TBC、CBC、CAC、CEV
四个绩效评价参数:CV、CPI、SV、SPI
一个预测指标:FCAC
作用:
有效预测项目各阶段的进度和资源利用情况,分析项目是否按计划进度和预算成本进行,进而对项目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挣值管理:四个基本关键指标

总预算成本TBC (Total Budgeted Cost)
累计预算成本CBC(Cumulative Budgeted Cost ) 又叫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S,Budgeted Cost for Work Scheduled )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计划要求完成的工作量所需的预算费用。 BCWS=计划工作量预算定额
预算定额:单位工作量的预算成本 累计实现成本 CAC( Cumulative Actual Cost ) 又叫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费用(ACWP,Actual Cost for Work Performed) 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已完成的工作量所消耗实际成本。 CAC =ACWP=已完成工作量单位工作量的实际成本

累计实现价值 CEV(Cumulative Earned Value) 挣得值(EV,Earned Value),又叫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成本(BCWP,Budgeted Cost for Work Performed)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工作量及按预算定额计算出来的费用。 EV=BCWP=已完成工作量*预算定额

挣值管理:四个绩效评价参数

1、成本偏差(CV,Cost Variance)  CV=CEV-CAC=BCWP-ACWP=已完成工作量 *(单位工作量的预算成本-单位工作量实际成本)  
CV > 0 表示实际消耗的费用低于预算值,即有结余或效率高  
CV = 0 表示实际消耗的费用等于预算值
CV 2、进度偏差(SV,Schedule Variance)
 SV=CEV-CBC=BCWP-BCWS
= 单位工作量的预算成本 * (已完成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SV > 0 表示进度提前
 SV = 0 表示实际与计划相符
 SV   3、成本绩效指标(CPI,Cost Performed Index)
 CPI=CEV/CAC=BCWP/ACWP=单位工作量的预算成本/单位工作量的实际成本
 当CPI>1时,表示低于预算,即实际费用低于预算费用  
 当CPI=1时,表示实际费用与预算费用持平
 当CPI 4、进度绩效指标(SPI , Schedule Performed
Index)   
SPI=CEV/CBC=BCWP/BCWS=已完成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当SPI>1时,表示进度超前
当SPI=1时,表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同   
当SPI

完工预测成本(FCAC,Forecasted Cost At Completion)

1.假定项目未完工部分按目前的成本绩效进行
FCAC =CAC+(TBC-CEV)/CPI = TBC/CPI
2.假定项目未完工部分按计划效率进行
FCAC =CAC+(TBC-CEV)
3.全面重估剩余工作成本
FCAC = CAC+重估剩余工作成本

质量成本包括

– 预防成本(质量保障成本)
评估费用
例如:质量审计、测试等
预防费用
例如:用户满意确定、过程评审、改进等
– 缺陷成本(质量检验与纠偏成本)
内部费用
例如:缺陷标记、返工、重新测试等
外部费用
例如:技术支持、问题评估、修正、索赔等
产品价格
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对于生产者(软件开发机构)来说,软件的价值是开发机构在开发该软件时所耗费的代价,因此软件产品的价格就可用一定数量的货币来作为开发机构所耗费代价的补偿;
对于消费者(软件用户)来说,软件价格则是为了获得软件及服务所支付的货币数量。
影响软件产品价格的一般因素

  • 成本因素
  • 需求因素
  • 竞争与垄断因素
  • 环境因素

1)成本因素
成本是价格的最低限度,通常只有既能补偿产品生产及市场营销的所有支出,又能补偿产品经营者为此所承担的风险支出的相应定价才能为项目主体(企业或部门)所接受。
(2)需求因素
产品的定价常受市场需求量大小的影响,而产品的价格调整反过来又会影响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
(3)竞争与垄断因素
在商品市场上,既有卖方的竞争,也有买方的竞争,而价格往往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在商品(NIS)的买卖博弈中,若项目主体(买方)为资本垄断者或项目承办方(卖方)为资源(重要生产设备与工艺开发工具与人才)垄断者时,则NIS的定价则往往向垄断者倾斜,并有利于垄断者。
(4)环境因素
一般来说,宏观经济形势、通货膨胀率与银行利率、政府对商品的扶植及税率等因素均有可能影响商品的定价,在NIS 的定价过程中,尽管上述四个因素都有可能对定价产生影响,然而成本因素是影响最大的。

软件产品定价的一般步骤

软件工程经济学期末复习第三章NIS一般为两类:
用户定制型
常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
如 络净化系统,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银行联机业务处理系统,电力控制系统等;
市场投放型
常采用需求导向型定价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
如ERP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宾馆防盗信息系统,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
免费使用策略–软件版本
  • Alpha版(内部测试版):一般只在软件开发公司内部运行,不对外公开,主要用于开发者对软件产品进行测试,检查产品是否存在缺陷、错误,验证产品的功能与说明书、用户手册是否一致等。
  • Beta版(外部测试版):软件开发公司为对外宣传,一般将非正式产 品免费发送给具有典型性的用户,让用户测试该软件的不足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正式发行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Beta版软件一般可通过Internet免费下载,也可以向软件公司索取。
  • Demo版(演示版):主要用于演示正式软件的部分功能,用户可以从中获知软件的基本操作,为正式产品的发售扩大影响。该版本也可以从Internet上免费下载。
  • Enhance版(增强版或加强版):如果是一般软件,通常称作“增强版”,会加入一些实用的新功能;如果是游戏,一般称作“加强版”,会加入一些新的游戏场景和游戏情节等。
  • Free版(自由版):一般是个人或自由软件联盟组织的成员制作的软件,希望免费给大家使用,没有版权,一般也可以通过Internet免费下载。
  • Full Version版(完全版):也就是正式版,是最终正式发售的版本。
  • Shareware版(共享版):有些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对于他们制作的某些软件,可以允许用户通过Internet免费下载。不过,此共享版软件多会带有一些使用时间或次数的限制。用户可利用在线注册或电子注册成为正式版用户。
  • Release版(发行版):非正式版,带有时间限制,也是为扩大影响所做的宣传策略之一。比如Windows Me的发行版就限制只能使用几个月,并可从Internet上免费下载。
  • Upgrade版(升级版):当你拥有某一软件旧的正式版本时,可以购买升级版,将你的软件升级为最新版。升级后的软件与正式版在功能上相同,但价格会低些,这主要是为了给原正式版用户提供优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1月9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