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手机OS与鸿蒙OS
对于一款手机而言,硬件是外在基础,手机系统才是一个手机的内在核心,是一家手机厂商的个性体现。现在大家熟知的的主流手机系统有iOS、Android以及WindowsPhone,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以外,还有YunOS,BlackBerryOS和三星TizenOS等。
鸿蒙OS
在官 上看到鸿蒙OS的简介是,分布式能力造就新硬件、新交互、新服务,打开焕然一新的全场景世界。以及发布会提及最多是万物互连,全场景,分布式,微内核,软总线。
鸿蒙OS是为全场景,分布式设计的,微内核,软总线是重要的实现。
对于全场景,分布式理解,可以想一下华为自家的多屏协作,以及电脑,平板和手机可以很方便实现在电脑上操作平板,手机。
一些新上市家电,上面可以看到鸿蒙的小Logo,这些带上鸿蒙的家电,可以通过碰一碰无需安装 App 实现配置组 ,十分方便。
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展示了一些精彩的案例。大家有兴趣回头翻一翻。这些都是通过全场景,分布式特性做到的新交互和体验,十分让人期待。
如果不用鸿蒙OS,能不能实现以上交互协同,多设备协同r> 答案是可以的,官方有提到,把鸿蒙OS一些能力,例如分布式提出来放到 EMUI 上。
在华为的开发平台上可以看到一些 kit和鸿蒙有关的有设备虚拟化、HiCar、HiLink、碰一碰等。
这些 kit 是可以让设备在不上鸿蒙的情况下,实现全场景,分布式。做的类似做一个中间层,App 和设备端分别接入这些 kit 的 sdk。
直接用鸿蒙OS有什么区别呢会上官方给出了答案,不上鸿蒙可以实现,不过鸿蒙OS的性能会更好一点。
比较感兴趣的是设备虚拟化能力和碰一碰。
设备虚拟化能力(DeviceVirtualization Engine),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相关设备或器件打造成手机器件或能力的延伸。
可以将家中的电视、摄像头和音箱虚拟为手机的屏幕、Camera 和 Mic/Speaker,将穿戴设备作为手机的虚拟 Sensor,实现手机为中心的全场景体验。
这个设备虚拟化和平时用的投屏,蓝牙音箱有什么区别r> ? 灵活性,投屏,蓝牙音箱,蓝牙话筒是实现单一功能设备。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设备。
? 应用级的,举个例子,可能开会需要,在会议 App 才需要话筒音箱。来电了依然是用手机上的话筒听筒。
? 可扩展性,除了常见的多媒体。这个还支持外接传感器,马达,消息通知等。
碰一碰能力(OneHop Engine)是通过 NFC,解决 App 跨设备接续难、设备配 难、传输难的问题的一个方案。
定义了一些常见的场景下的功能方向以及两种集成方案:
例如,美的电器接入碰一碰可以做到免安装配 。这点十分方便,特别是家有老人。
之前的配 流程起码分成 3 步,安装 App,扫码,配置。而这套方案就只要 3 秒。
应用开发
鸿蒙OS目前开放了应用开发和设备开发。应用开发是重头戏,可以为搭载鸿蒙的智慧屏,手表,车机开发应用。
通过华为提供的 DevEco IDE 建立应用开发项目。
这里可以看到优点十分明显,在这里开发无需关心通信,以及传输安全问题。
在智慧屏上这么写,在手表上也是这么写。一次开发多端部署,提供成熟方案,不用放更多精力在安全机制,组 连接和基础通信上。聚焦业务,快速完成原型开发。
但也有一些约束与限制:
? 支持主设备侧远程启动从设备侧 FA,不支持从设备远程启动主设备 FA。
? 需要同一局域 内。
? 需要认证,当前只支持拥有共同公钥信息的主从设备间 FA(即主从设备的 FA 使用相同华为证书)的拉起。
? 工具链还需完善,如果选择智能手表和智慧屏这两个平台进行 App 的开发,目前华为还没有开放基于 X86 的本地模拟器。
因此,需要将编译后安装到远程的 ARM 处理器以运行代码,在本机上只能预览运行结果,无法在本机上运行和调试代码。开发效率相对慢一点,相信华为后面应该会补齐。
设备开发
针对设备开发者,OpenHarmony 采用了组件化的设计方案,可以根据设备的资源能力和业务特征进行灵活裁剪,满足不同形态的终端设备对于操作系统的要求。
可运行在百 K 级别的资源受限设备和穿戴类设备,可运行在百 M 级别的智能家用摄像头/行车记录仪等相对资源丰富的设备。
先讲一下设备开发的限制,目前开源的仅支持 128k~128M 设备。电视的运行内存一般在 2G 以上,普遍 3~4G。实际上可以满足除了电视,手表 wear,手机的大部分设备。
开发流程是源码获取/组件管理→编码实现逻辑→编译→烧录,按官 教程走一遍,就能在开发板板上跑起来了。
前面说到的一些 kit , 设备虚拟化和碰一碰,可以用在设备开发上的。设备虚拟化提供DVKit SDK。
还有碰一碰,以下是官方提供的一个打印机通过碰一碰实现文件传输。
鸿蒙4G 以下应该对应车机和 wear。
4G 以上对应手机。
鸿蒙的发力点应该是在电视,穿戴,车机上,以及提供极致的生态体验!
华为新机突然上架预约:一亿像素+鸿蒙OS系统
用一句话来形容当下的华为手机,那么断断续续的发展应该非常适合,从年初到现在都没有带来全新系列的新机,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延续。
自从芯片生产使用受到限制以后,华为手机的发布速率明显降低,每一部新机发布都相当困难,这也导致新机发展速度很慢。
虽然华为一直都在进行突破,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很难去在意过程,只是对新机感兴趣,所以没有新机发布之后,用户还是很难产生关注。
不过还好的是,华为已经宣布2022华为全屋智能及全场景新品春季发布会将于3月16日19:00进行发布。
华为到时候会带来很多的新品,带来新机和大家见面,就是华为P50E和华为Nova9 SE。
虽然这两款手机产品依旧是衍生版本,但是对于迟迟没有更新产品的华为手机来说,能够带来新机已经是一件十分不错的事情了。
重点是华为Nova9 SE已经上架预约了,已经坐实即将来袭的情况了,结合支付尾款的时间,发布时间已经很清晰。
更何况当新机开启预约之后,产品本身的硬件参数也非常的清晰了,对此有期待的用户还是可以提前了解下。
数据显示,华为Nova9 SE是一款4G手机,机身的外观设计和隔壁的荣耀60 SE差不多,都采用居中挖孔屏设计。
机身背部,采用椭圆形的相机模组,内置两颗圆形镜头模组,共有四颗镜头,结合是线下手机这个特性,产品本身的颜值和手感不会是问题。
而且是SE系列机型,相当于简配版机型,并没有使用曲面屏,而是采用传统的直面屏设计。
这点应该算是优势了,毕竟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讨厌曲面屏设计,那么这种设计的吸引力也就会变得很强。
至于细节方面的参数也值得一聊,华为Nova9 SE正面将采用6.78英寸1080 x 2388分辨率,并且是LCD屏幕,支持90Hz屏幕刷新率。
屏幕边框为1.05mm,前后都采用玻璃覆盖表面,正面的屏占比和日常使用的体验应该都不会差。
续航方面,华为Nova9 SE拥有4000mAh电池,支持66W快充,以及侧边指纹识别,以及有爆料称搭载高通骁龙665,不支持5G 络。
以及提供8+128GB、8+256GB两种存储版本,配色方面将会分为幻夜黑、贝母白、冰晶蓝三个版本。
当然,目前新机还没有正式开售,具体的表现会如何还真的很难拿捏,但可以承认的是,优化上会非常舒适。
同时华为接下来还会带来华为P50E等机型,所以衍生版机型并不一定代表这款产品很弱。
鸿蒙OS如何改变智能座舱生态
一、鸿蒙OS系统有何不同r> 车载OS持续进化,面向未来交互增长仍有痛点
座舱电子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机械中控到信息娱乐系统再到智能座舱的演进。1)2000 年以前,产品主要是以 Radio、CD 机、空调控制器等机械产品实现简单的车内舒适性的控制;2)2000 年-2012 年,汽车进入电子时代,汽车座舱功能开始快速拓展,座舱内虽然仍以机械仪表盘为主,但已经开始出现了彩色中控显示屏,座舱内物理按键数量迅速增加;3)2013-2018 年得益于芯片的发展,汽车座舱开始进入多模交互的时代,尝试追求汽车互联。汽车座舱内彩色显示屏升级为大尺寸触摸屏,物理按键开始减少;4) 2019 年以来,智能座舱概念确定,中控与仪表产生大量交互,产品形态也开始出现多联屏、HUD 等多屏幕,重视座舱沉浸式体验的营造。
新一代的智能座舱主要包括域控制器、仪表中控等显示器、HUD 等外设以及对于智能驾驶和车联 的支持。伟世通的智能座舱概念图很好诠释了新一代智能座舱的主要构成,通过智能座舱域控制支持仪表、中控、副驾驶显示等外设,同时连接 HUD 以及其他智能硬件。智能座舱除了硬件以外,未来最大的潜力是对于智能驾驶和车联 功能的支持。
鸿蒙OS是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OS布局早,2017 年就开发完成了鸿蒙内核 1.0,2019 年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鸿蒙OS1.0 版本。2021 年 6 月,华为正式推出鸿蒙OS2.0 版本,鸿蒙OS即将应用在车机上,成为座舱基础OS市场的新玩家。
车机鸿蒙OS对生态端和硬件端均实现极为强劲的支持。1)鸿蒙OS车机系统在生态 上可以对接华为原生应用和应用商城,对车企支持仪表应用、OEM 应用等;2)鸿蒙OS车机系统可以支持一芯多屏、多并发、分布式外设、车载 络&多部件协同等特性。
鸿蒙OS基于微内核,兼具QNX和 Android 的优点,尤其国内华为服务支持在后端生 态适配上更有优势。QNX 是最为老牌的车载操作系统,作为微内核系统,QNX 提供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实时性,但对生态支持较差。Andorid 与之相反,生态上有现成的手机生态做支撑,但在安全稳定性较差,无法支持仪表。Linux 易于剪裁开发,大众 VW.OS和特斯拉 Version 均基于 Linux,特斯拉 Version 也直接支持使用 Linux 运行仪表软件,但 Linux 生态较弱。鸿蒙OS采用微内核,对于分布式产品只需要较少硬件资源就可以支持,响应速度较快,可以支持仪表等高实时稳定要求的部件工作。
相比于 Android 系统,鸿蒙OS具有轻量化、安全性高、天生流畅、生态共享等优势。
鸿蒙OS基于微内核设计的分布式架构,便于跨端协同、实现生态共享。鸿蒙OS面向未来,设计初衷是为满足物联 时代面向全场景的智能体验需求。鸿蒙OS采用分布式软总线核心技术,通过公共通信平台、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能力调度和虚拟外设四大能力,帮助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由于鸿蒙OS是微内核设计,天然无需 ROOT 权限,不容易崩溃死机。鸿蒙OS与 Android 的系统架构不同,鸿蒙OS是微内核设计,Android 系统是基于 Linux 的宏内核设计。
鸿蒙OS的数据 OPS 性能强,确定时延引擎确保用户交互体验流畅。鸿蒙OS数据调入调出的 OPS性能相当于 Android 系统 Content Provider 的 1.3 倍,采用确定时延引擎,可匹配应用特征实现资源精准调度,用户交互体验更加流畅。
此外,华为 HMS 可为车企节约 CP 对接的时间和成本。目前国内车企大多基于 Android 开发,谷歌 GMS 在国内受限,因此国内车企座舱OS需要基于 Android 自行对接适 配 CP。
二、座舱硬件,域控制器引入改变格局
座舱硬件市场快速扩容,2025 年有望近千亿
智能座舱将进入快速渗透时间,量价齐升支撑行业规模快速增长。2020 上半年座舱产品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HUD、流媒体后视镜、行车记录仪、后排液晶显示渗透率分别为 69.8%、15.6%、3.4%、0.7%、8.0%、 0.2%。预测2020 年智能座舱产品市场规模约 500 亿元。随着芯片快速迭代以及 5G 技术的逐步落地,主机厂纷纷推出搭载智能座舱产品的新车型,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约 1650 亿 元,2019-2030 年 CAGR 约 12.7%。
芯片:高端芯片的投入要求改变原有格局
汽车使用的计算芯片按集成规模可分为 MCU 芯片和 SoC 芯片,其中 MCU 芯片通常采 用低于 40 纳米的成熟工艺节点制造。其对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更加严格,温度、湿度、碰撞强度等多个维度范围更宽,可承受的更为严苛的极限条件,现广泛应用于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目前 MCU 芯片主要市场份额被国际大厂占据,前七大供应商共占 98%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 CR4 为 79%,属于极高寡占型市场。
智能座舱芯片对于更高性能的需求需要制程的提升,高通凭借手机端的规模支持优势明 显。随着智能驾驶的发展,一芯多屏的发展趋势对芯片算力提出更高要求,更高算力的主控芯片不断出现,主控芯片成为整车控制的核心,也带动了智能座舱这一细分领域的迭代。高通凭借消费级芯片较大的出货量共担成 本,并结合自身积累下来的芯片研发技术优势,在高制程 SoC 芯片上具有较强的先发 优势。
华为麒麟芯片性能优异,背靠消费电子业务具有同等优势。华为麒麟 990A,主要是面向座舱的主芯片,其 CPU 为四核泰山 V120 lite 加 4 核 Cortex-A55,GPU 为 Mali-G76,支持 5G 络连接。华为计划与北汽合作制作智能座舱,且双方合作突破电 动车领域,将合作范围拓展到燃油车领域。
国内其他初创芯片企业以 AI 芯片为切入点,未来也有望进军座舱芯片。国内芯片厂商 虽和全球企业存在一定差距,但布局力度仍将持续加大。相对国外芯片企业,国内企业相关研发时间均在 2010 年后,起步较晚。未来国内芯片厂商都有较为明确的发布计划,芯驰科技 和芯擎科技都计划于今年上市自研智能座舱芯片;地平线和黑芝麻预计明年后发布自己 新的智能驾驶芯片。
集成:域控制化驱动份额集中
传统信息娱乐系统格局相对分散,零部件、电子企业均有一定份额。从全球看,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行业市场化水平较高,生产厂家较为分散,行业主要由资本与技术实力雄厚、与整车企业的关联较大的传统零部件厂商,以及拥有更高领先技术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电子企业厂商参与。2015 年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市场行业集中度 CR4 和 CR8 分别为 39%和 63%,属于低集中寡占型市场。
仪表因为更高安全等级要求,份额更为集中。汽车液晶仪表方面,全球仪表主要份额被大陆、电装、伟世通、日本精机等公司占据,行业集中度较高。
国内厂商在信息娱乐系统能力已较为健全,尤其制造能力出众。相对于底盘电子、动力 电子等领域,座舱电子是国内更为成熟的产业。目前座舱领域对制造要求进一步提升,国内企业性价比与服务优势更为明显。
硬件层和底层驱动:1)当下:目前主要以 Tier1 做系统集成以及底层软件驱动软件的配 置;2)鸿蒙OS进入后一方面对于麒麟芯片的支持成为 Tier1 主要工作,另一方面,未来鸿蒙OS部署其他芯片平台也需要 Tier1 的加入。
操作系统和虚拟层:1)当下: QNX在操作系统的重要地位,帮助合作伙伴业务的拓展,一般QNX通过授权费支持虚拟层和QNX,安卓作为开源系统对于有安卓开发经验的软件企业具有优势;2)鸿蒙OS:鸿蒙OS可以支持仪表和中控,或不需要虚拟层,车企可以使用原生鸿蒙OS,但普遍车企需要差异化会对鸿蒙OS在 UI 和 HMI 上做定制,需要软件服务商的参与。
应用层:1)当下:生态服务 CP 和 SP 均需要车企单独去接触和适配,Tier1 或软件服务供应商将做集成工作;2)鸿蒙OS:鸿蒙OS生态上可以发布华为原生应用、车企应 用或者第三方应用,通过统一平台可以获得更高的份额。
对于座舱系统的供应商来说,认为三方面将决定未来的发展潜力。1)合作方的支持:座舱的发展底层是操作系统和芯片支持,高通和QNX的成功也带来对应合作伙伴份额的扩张,麒麟和鸿蒙OS的紧密合作方将有先发优势;2)基础能力:不管是硬件的制造能力还是软件的基础服务,都是座舱企业发展的基础;3)智能驾驶应用开发能力:未来应用层是最大的利润挖掘点,能发布具有差异化的应用软件在平台上收取费用是未来企业的最大盈利空间。建议关注:均胜电子、德赛西威、中科创达、华域汽车。
参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Pd7HF6B_UcUXZaRuZbiWOQ
https://www.sohu.com/a/528947863_546984m=1005.1002.0.0.0
https://mp.weixin.qq.com/s/qmpPR9d-EB_jbDlmJgo0Wg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