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生存定律-六个程序员的故事(1)

程序员生存定律这系列的目录在这里:程序员生存定律–目录

喜欢从头瞄的,可以移步。

——————————————————————————-

此前的章节基本上是在分析并试图建立一种成长的模型,为免这种分析和模型离开现实,下面将考查一些具体的,程序员的故事,看的话最好把这六个故事都看完,否则容易片面。

很多人更喜欢看名人的故事,比如李开复老师的故事。这必然是有帮助的,但可参照意义往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因为大部分人往往即走不进哥伦比亚大学,也走不进卡内基梅隆,这就导致了名人和一般人的起点非常不同。此外美国处在整个 在国内这个情形也同样存在,排名前五的大学往往会在起点上就与大多数不同。很多公司的招聘,大致是按照某种学校的排名来设定招聘范围的。

 

我曾经很客观的评估了下自己,结论是即使再给我一次机会,进很好的高中,自己也努力学习,我也考不进清华,但即使如此我也要做  

 一个

1 佚名老程序员的故事

 

 

这类小事糊涂体现在,他归国后并没太多的考虑自己的发展,而是随便找了一个苏州的做打印机驱动的公司。

 

公司当时刚刚开始起步,需要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做大量沟通,并处理与设备相关的极多的各种细节。

 

 

离开后老 这些工作本质上和上一家公司差别并不太大,但总是很繁琐,和以前一样老  

从日本回国之后,由于前面几年积累不多,老 感悟程序人生

 

我们可以用这本书里提到的各个维度来观察一下老  

价值   

 

从增值的角度看,首先是大方向上过于糊涂。以老  

即使单纯是从做技术的角度看,老  

既然做错了选择,本来就应该赶紧在“表达力”这项上调整自己,迅速适应当前情境,这样依赖于在公司起步阶段进入公司这一优势,也可以谋求一定发展。但老  

当老  

接下来,在公司的选择上老  

去日本一事更是让事情雪上加霜,短期来看也许可以多赚点钱,可几乎一直处在食物链的末端,没有任何技术积累,这直接决定了回国后的选择空间。回国后再一次进入外包公司,以老  

有的可能是已经失业,再就业艰难;有的可能是只能维持现状,并等待人生下滑。也许是巧合,这点在 这种情形有一个根本的特点,就是自身价值没有质的突破,这样不管你曾经多么风光,多么好运,在 陷入这种困境之后,要想挣脱已经很难,而如何避免陷入这种困境,也许可以从下面李云的故事中获得启示。李云的故事与这里的老 一个普通码农的退场过程

1 码农退场的的故事

声明:下面这篇文字,非本人所做,而是 再过几天,我就正式告别程序员生涯了,这也是我最后一次以职业程序员身份在 本人 上大学选择这个专业是阴差阳错,但接触之后对计算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对写软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

软件成型后,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能给我难以名状的满足。

那时,喜欢看侯捷的书,对核心技术和核心技术人员由衷的崇拜,对技术的追求和水平的提高有一种莫名的狂热,当时我想只要能从事软件开发的工作,起初的薪金待遇可以不计,等我技术方面成熟后,自己就有更高更好的选择了,程序员→系统分析员→项目经理→自己的软件公司,这是当时我一个朦胧的程序人生规划。

现在想来,不禁一番唏嘘。

我记得我在培训的时候,一个培训的老师当时是本地一家有名的高科技企业的 而另一个技术水平很高的老师(在外企写单片机的,  

我没在乎他们的感慨,因为我年轻啊,加班到夜里 其间也有过失业的落魄,吃不上饭的紧张,我记的最难的时候到 (此处省略  

我今年 软件行业分析:

1 2 3 补充:做软件一定要做行业软件,才有前途。

这是本人几年来对这个行业的一点分析。

 

其实第一种情况是软件公司最通常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软件价格不高,但只要质量站得住脚,可以细水长流,保证公司的成本没问题,做的好还可以盈利不少,但想做大公司很难。

第二种情况,是真正挣钱的情况,接一个大单,什么钱都挣出来了。可以锻炼开发队伍,建立完整的大的开发框架,而且在这个行业里可以造成很大影响,在一个地方实施成功后可以低成本的再推广,占领一片市场。总之一句话可以让一个小公司真正的成长起来。

第三种情况纯粹就是敛财了,和主管部门合作,强行推广软件,绝对的只赚不赔,我想各个地区都有这样的案例,如税务方面的。缺点是这样的公司都受地域性限制,老板钱拿的太舒服,没什么上进心,公司很难做大,不过也成了地方的行业一霸了,也不错。

 

累,大家都知道就不说了。为什么没有希望呢我发现一个公司真正勤勤恳垦的实干是挣不到大钱的。

真正能挣到大钱的公司完全都是靠老板的个人关系到什么程度,要想在某个行业里成为软件老大,要看你和这个行业里的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如何。我看到了太多软件和他们公司的产品,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烂”。可那赚钱的速度 其实赚多少钱,都是老板的,我们打工的不就是拿个死工资吗,我们更多的人不是连个受剥削的机会都找不到吗 看着同期毕业的同学,都转了行,在自己的行业里都混的不错,大部分都比自己挣钱多,有干头;就是挣钱少的,他也干的轻松啊,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和自己项目接洽的企业或政府的信息部主管或 管,懂的不多,轻轻松松,钱比我们的多,有问题老找我们,面对他犯的低级错误,我们还得笑呵呵。我心里确实不平衡啊。

一句话,不当程序员后悔,当了程序员更后悔。

出路在哪找…

1 2 3 4 5 6 7 8 我是哪种人,我说我是第 我大学由于种种原因没毕业,最高学历是高中。就学历而讲,能干到我目前这个水平我觉的可以了,是时候激流勇退了。

就职业规划和财富而言,我这几年走的路并不成功,最起码无奈的转行本身就是一种失败。就我的人生而言,我觉的很成功。我了却了自己的一个人生梦想,在短时间内品尝了一个“高科技”行业的酸甜苦辣,技术出身也使我比别人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现在我可以放下这段旅程,再来一个新的开始。

程序员兄弟们别自卑,说到优势我们有很多:

1 2 3  

我要走了,去干个和软件根本不搭边的行业,我去干是因为我是老板之一,而且钱绝对比现在好赚。过年的时候,我有个外甥刚大学毕业,非要做软件,我给他了以下建议,算是为后来者留一点东西:

1 2 3 4 何去何从,我们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转行了,我就不再是程序员了吗,不!我只是不在做为别人打工的职业程序员了,我要做自己的终身程序员。闲来时我会为自己写程序,写我愿意写的。当写程序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兴趣和热情时,他才会陪伴我一辈子。我还会再来  

2 感悟程序人生

上面这段文字里,有比较大的一部分是个人的心路历程,而非是一种经历,但正是从这些心路历程里,我们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到一个要退场的程序员真实的内心世界。

 

很多人也许看的很感动,感动之后且让我们回到理性的世界。

我们还是用这本书里提到的各个维度来观察一下上述这段人生。

 

价值   

决定这段故事主旋律的其实是故事主人公所选择公司(以及行业)在整个 会分工链中的位置。这点直接决定了主人公内涵价值增加不易,最终看不到出路。

当一个人选择沙漠的时候,就必然缺水;当一个人选择做信息管理系统,那就必然会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纯技术路径短的现实。

 

在一个特定的领域里,如果几个公司做不好,那可能是公司经营的问题;但如果所有公司都做不好,那就更可能是大环境问题。一旦大环境有问题,那就不管你怎么选择公司,都不太会有起色,这等价于前面谈到的关于公司的各个因素中,只有一个分工位置因素有影响。这种情形下你基本没机会去使用你的表达力,好比说大政治家如果去种地,那多高的政治手腕也影响不了亩产,这是一个道理。

 

在这种情境下任何一个人大致只能有三个选择:

 

 

一是短时间累积技术基础,在分工链上升级。信息管理系统所面对的问题和 络应用的开发是共通的,其差异往往是用户规模、数据规模所导致的。极端的讲,  

最后就只能是转行了,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样一来,确实会浪费一些之前的积累。

同上一个故事的 ——————————————————————————

关于我自己的各种信息,在左边栏可找到,想了解下写这书的人是不是骗子和大忽悠的可以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4年7月28日
下一篇 2014年7月2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