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大软微软工夏令营保研经历
夏令营前的准备
北航计算机夏令营
?? 北航夏令营是7月13日-7月15日,13日早上 到,上午是宣讲,这个时候可以提交自己的CSP成绩,用来免下午的机试,根据CSP成绩和实际机试的情况综合进行折分。比如参加机试且通过的人有100人,提交CSP的300人,你CSP成绩在所有提交的人中排名150名,那么你最后的分数和机试排名为50名的同学是一样的。但是提交CSP成绩的同学机试这一关是不会被淘汰的。提交了的同学下午就没事了,13日晚上出面试名单的具体分组和时间,14、15日两天面试,但具体到每个人也就20分钟,面试完就没什么事了。15日晚上出优秀营员名单。2017年的时候,北航是120左右的正式名单和60左右的递补名单,结果9月推免的时候都没招满(全放鸽子了)。估计18年北航也学聪明了,干脆180个正式,没有递补。16日的时候优秀营员可以在北航校医院体检,选择心仪导师并让其签字(双向选择),然后就全部结束了,当然也可以9月体检选导师。下面是我的面试情况。进去之后有5个老师,一个老师负责计时,一个老师在记录什么,三个老师主要提问,全程录像。A老师说自我介绍一下,我说用英文还是中文,老师说随便。我心里想,如果我现在用英文自我介绍,那英文环节不久可以省去吗英文部分的面试太长了,不符合常理。我正准备要背诵我提前准备好的英文介绍,老师说1分钟。我立刻就慌了,然后我开始背,等我感觉1分钟的时候我就不背了,当时我正好背到和项目相关的地方,老师就用英文提问我!我听懂了老师问的,我也清楚地记得中文答案是啥,但是我不会用英文说啊,我结结巴巴近乎于全程发出“额…额…”,然后老师耐心地提示我,我真的崩溃了,就这样过去了1-2分钟这个环节勉强结束了。我本以为再也没有英语了,谁知,老师让我在一堆题里抽一个朗读并且翻译,索性我抽到一个比较简单的题,没有遇到什么生词,勉勉强强翻译完了,个人感觉应该过关了。然后老师又让我抽了一个思想政治题,题目是“你如何看待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的关系”,比较简单,就正常答,这种题答得好没什么影响,但是答得差会一票否决。接着B老师问了我简历里关于项目的一个问题,然后围绕这个又问了几个问题,C老师又让我介绍一下这个项目中的一个算法,幸好我早就准备了。然后B老师问了我一个概率论的问题,数学期望和方差,本来以为稳了,可谁知老师对我的回答不满意,说我答的和他问的不是一个问题,我很纳闷,可能我是真的理解错了老师的问题,最后,整个面试现场因为这个热闹了起来,每个老师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D老师说你要学以致用啊,顿时我就觉得凉了。最后A老师问我,编译系统的组成是什么,你们做过相关的课设吗介绍一下。说一下上下文无关文法的特点。我都回答上来了,A老师说你可以走了。整个面试持续了20分钟,听说几乎每个人都是接近20分钟,但不会超过。最终的结果是我在录取名单上,但是排名在120-180之间,好在今年把正式和递补合在一起了,不然我就凉了。16日上午体检完,我就开始到处找老师,中间的过程真可谓艰辛,如戏剧一般,好在最后签了一个搞人工智能的教授,还算令人满意。我的总结是,能用CSP抵机试成绩的尽量用,有条件的早点把CSP考得高一些;录取之后的排名没有什么用,多数老师还会再单独面一次,部分老师非常抢手,可以尽早联系。另外必须要说的是,提早找住的地方,北航是不提供食宿的。
软微软工夏令营
南大本科开放日
?? 7月23日,前往南京,开始我的放飞自我之旅。虽然这时我并不知道软微的结果,但是在南大和北航之间我还是会选择北航,所以我的整个人是非常放松的。南大计算机24日下午 到,住的是地方有两个酒店,两个人一个房间。因为人太多了,南京本地高校的学生已经提前进行过了。 到时领了一张导师的详细信息表,可以根据上面的时间地点自行联系导师。我在24日晚上到别同学的房间聊天去了,也没有复习。25日早上骑着小黄车去了南大计算机楼,听开幕式,见到了传说中的周志华大佬。然后一整天都是自由地联系导师。就在上午我收到了软微的通知,而我的发小也从老家坐高铁赶了过来。发小在我住的酒店住了下来。下午我们在宿舍聊天,然后去计算机楼溜达,晚上在酒店房间打农药(●’?’●)。南大的机试是三道英文题,满分300,每道题满分100,10个测试用例,每个10分,在提交时能够看到你每个用例的测试结果,还有实时的排名。26日上午的机试我一塌糊涂,300分得了50分,200个人中排名103,不过也无所谓。当时还纠结要不要去参加下午的面试,结果还是去了。我是排在第二个,但是第一个人没有来,于是我是第一个进去面试的。需要注意的是,南大计算机面试不允许给老师个人简历。下面是我的面试情况。有四个老师,一个负责记录。A老师让我用英语介绍我最喜欢的方向。我蒙蔽了,全程都在“额。。额。。。”,A老师说随便说,但我也不会啊,我就继续“额。。。额。。。”。老师放弃了,问我你有什么项目经历吗,我很高兴,因为项目是我准备过的,然后我就开说,结果A老师打住了问我,这和你想学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吗我说没关系了,然后气氛就尴尬了。B老师紧接着说,我问你一道数学问题,挺简单的,就是想到和想不到的区别:我们都知道C里面有rand函数,那你能说一种办法从圆心在原点的圆上取若干个均匀的点吗蒙蔽了,不会啊,我就假装思考,其实我压根就不想认真回答,只想着快点结束面试。于是我就说不会,B老师说没事,不要求你立刻给出完整的解决办法,你只需要说一下思路就行。我又假装思考,然后说没有思路。这时ABC三个老师就急了,问是题目就没理解吗话,我确实没有完全理解题意,所以我就点点头。B老师急得说那你快点问啊,就这样继续纠缠了一会,我还是说没有任何思路。C老师接着问,那你本科是哪的* 。那你家是哪的**。那你为什么来我们南大我比较喜欢南方的这种生活。南方有很多不错的学校啊结合学校的实力和口碑,我觉得南大是最好的选择,当然浙大也不错,但是我更喜欢沿海一些,比如长三角。那上海不是还有复旦交大吗这两个学校太傲娇了。听到这里,C老师低下头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老师抬头又问我的项目中我个人所占的比例,这时我毫不犹豫地说,项目全是我自己做的,队友都是在打酱油(●’?’●)。就这样大概10分钟,面试就结束了。我拉着行李箱和我的发小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南京旅游,随后我就回家了。
结语
??北航优秀营员名单中并没有明确写出具体是按照何种方式排序,但实际上是根据你的面试加机试的综合成绩排名。这个排名并没有什么作用,老实说导师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排名,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排名低就不敢去找厉害的导师,同样也并不是说你排名靠前就能选到厉害的导师,因为面试中的不确定性是比较大的,运气好的同学可能遇到的问题恰巧都是自己会的或者超常发挥,盲目自信地去选择竞争力很大的导师可能会让你浪费掉许多时间,甚至会因此错过别的导师。北航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导师所在实验室、研究方向、职称、头衔、职务、年龄、性别、人品、个人实力如何去权重,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说实话,这实际上是一场博弈大赛,你的筹码是你自身的实力,如何选择合适的导师,最终获得对自己来说最好的结果,是一场智慧的较量。有时,选择要比努力重要。
??对于软微,我同样认为选择非常重要。认清自己和竞争者的差距,选择希望最大去努力,对于只想进北大而对其他方面不那么在意的同学尤为重要。其次,软微的机试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机试稳了,专硕必稳,学硕直博会有很大优势(直博面试时,有一位老师将还没有面试的机试道数第一的一位同学单独领走面谈去了)。关于软微的生源,它确实相比于信科的几乎全部985且有大量土著存在的情况要逊色很多,这一点是事实,所以要是被北大本科生或信科鄙视也无话可说,确实差,得承认。但是你要说二三本的学生闭着眼也能考上,那行等你考上再说。作为一名保研生,我不知道考研生所说的备考到底有多辛苦,我只知道我为了能够入营而努力将学业排名维持在前2%这三年间牺牲了多少娱乐时间。如果你认为在985学校里能够三年总排在前2%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就当我没说,因为我智商一般。而且,我放弃学硕选择专硕只是因为其他营员太强,我只好将他们根本不屑的专硕作为我的第一志愿。没办法,菜是原罪。所以,软微这么垃圾,赶紧来吧(●’?’●)。
??南大我只想说,机试非常非常非常重要,面试基本就是走流程,没有太大作用。这话是导师说的。
??还要再谈一谈我没有入营的自动化所和入营但没有去的计算所。自动化所18年是相当相当火爆,据说有3000多人 名,最后入营就几百人。而且它的选人方法实在是难以猜透,很多清华本科、有SCI一区论文的都没能入营。相反,计算所的入营名单就显得有些过于注重本科学校,除了个别几个211,其余都是985,而且从我个人的学校情况来看都是各个学院专业的前几名。关于中科院研究所和高校,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但不是说清北就一定要比中科院好。借用计算所研招办负责人卢老师的话说:“北大的都去清华了,清华的都来我们这了,嘻嘻。”
??这样,我就结束了我的整个夏令营之旅。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多月,但是为之准备付出的时间可能是三年,因为我是从大一开始就决定要保研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提高排名,但也正是因为排名才让我获得了软微的入营资格。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我并不是什么大佬,也完完全全不觉得保研北大软微有什么牛逼的地方。只是在正式去往软微夏令营之前,软微的保研过程一直就像一个谜, 上的相关的经验帖相对于信科叉院少之又少,这让当时的我就决定如果保研成功,我要写一篇软微保研的文章。没有太多的心得,只是简单地通过个人经历介绍夏令营的一些信息。想要获得更多通用性的注意事项,我想有很多人的经验帖都会有所帮助。我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只是想多年后回过头来再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当然如果我的文章能够帮助到你,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2019年5月26日更新:
?? 距保研成功已经过去了十个月,现在早已没有了之前的激动,更多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清晰的自我认识。自从我写了这篇博客,有近百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了我。我很开心看到我的经验分享帮助了其他同学,其中不乏有保研和考研成功的。
??在保研成功后,2018年11月我联系了北大的一位老师,随后在北大完成了毕业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极为宝贵的认识。现在我回到了本科学校,准备毕业。正值新一年的夏令营,又有不少同学联系到了我。根据我的所见所闻和被问到比较多的问题,我决定更新一下。
?? 2018年10月,保研基本全部结束。身边保研成功的朋友大概有三类,一类是早早决定硕士毕业后就工作的,他们大都去各个单位实习,例如字节跳动、爱奇艺、英特尔,正值校园招聘期,这些保研成功的同学都很优秀,所以应聘实习生成功的概率很大;第二类是保研时已经有了导师的同学,他们有的应导师要求或自愿前往导师实验室,提前接触导师课题;第三类同学相当自由,或者在家,或者在学校,或者四处旅行,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对于我,因为软微要到开学双选才会确定导师,而且软微的导师偏向于工程,如果提前联系软微导师,我觉得还不如直接去企业实习,在工程实践上或许能获得更快的成长。这时,像很多同学一样,我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我不知道未来的方向,我不敢随意地做出决定,一个可能会影响未来很长时间的决定。我反复思索,我觉得未来真正的人才应该是科研人才,加上我在本科期间也没有做过任何的科研,我并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所以我想做一下科研试试。但是这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软微最大的优势其实是对实习的包容自由,绝大多数同学都早早地出去实习了。如果在研究生这三年选择科研,一旦毕业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那在找工作时相当于少了好多实习经历,而科研方面又没什么作为,基本上就废了。但如果有所作为,比如一篇一作顶会论文,足以秒杀99%的实习同学。在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在征得父母的意见后,我选择了试一试科研。
?? 而软微本身不适合科研,老师们绝大多数也不搞科研。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在信科找一位搞科研的老师,在软微选一个不管人的导师,平时就到本部实验室。这其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个是住宿问题,因为软微在大兴,尤其在研二之后,如果不在本部附近住的话会比较麻烦。根据之前一些学长的经历,一般都是自己租房,而北大附近的合租单间在2000-4000不等,也有1000-2000的,但是条件特别特别简陋,这些都是看自己的需求,导师一般都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给予补助。也有一些同学申请在本部的住宿,但是需要很早排队,而且很难排到,尤其是男生。在18年经历过法学院住宿事件后,北大本部的很多专硕都是没有宿舍的,起码软微还是有的,所以软微同学想申请到本部宿舍太难。第二个问题,选择都是双向的,据我观察,软微同学在科研上确实要差很多,也不是想找哪个信科老师人家就会要,因为培养是有成本的。听说往届软微学长也有去清华实验室的,只能说每个人的实力和潜力都不一样,尽力而为。
??我于2018年11月初联系了信科的导师,在面试通过后,开始了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12月,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期调研。寒假期间,也是每周向老师汇 进度并讨论。19年2月底,前往北大,自己在北大附近租了单间,老师给的补助差不多能cover掉房租,因为没有校园卡,只能叫外卖或者出去吃,还好不是特别贵。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19年5月底回到了本科学校。
??要说在北大的这三个月有什么收获,我只想说我最大的收获是眼界即所见所闻。在这里我看到了各种超神的北大大二大三学生,部分清华本科同学,以及一些保研到信科和我一样提前过来的同学,差距之大让我一度怀疑自己也配是北大学生这些,还有陪伴了我这三个月的客座学生,来自新加波和香港的两位博士,我和他们进行了很多的交流,这也改变了许多我对博士的固有看法。一句话总结吧,因为我来到这里,遇见了很多我生命中本不可能遇到的人,经历或即将经历我本不可能经历的事情。
??送给诸位我喜欢很久的一句话——如果你见过大海,就不会在意池塘的是非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