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中心医院:高标准打造粤东区域医疗中心

不久前,作为深圳最大的帮扶项目之一、总投资16亿元的深汕中心医院顺利完成主楼封顶。为了争分夺秒推进这一民生工程早日竣工、早日投入使用,这一标志性民生帮扶项目也没有按建筑业的常规举行封顶仪式。

“得益于深圳的资金支持、中山大学的人才支持,深汕中心医院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起点都非常高,将极大提升汕尾市的医疗卫生水平,更好地满足这座城市的需要。”汕尾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佐义表示,未来的深汕中心医院,将是粤东区域医疗中心和医学创新中心,是汕尾的一张城市名片。

深汕中心医院拔地而起。

投资大标准高 百姓翘首以待

深汕中心医院是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圳市对口帮扶汕尾建设的一所综合医院,也是深圳对口帮扶援建金额最大的项目之一,由深圳对口帮扶专项资金全额帮扶建设,总投资16亿元。项目选址于汕尾城区高铁站中央商务区。医院规划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一期规划800张床位。针对汕尾的需要,该院将重点发展心脑血管、骨科、妇产儿科、消化内科、颅脑外科等专科,计划建成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甲综合医院。

2017年5月27日,深汕中心医院正式动工。深汕中心医院采用“深圳建设、整体移交”的模式,由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预计建设工期约3年半,2020年底前将竣工验收。项目竣工后,深圳市政府将医院整体移交给汕尾市政府,作为汕尾市属公立医院。汕尾市将把医院委托给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管理。

近日,大局采访组来到深汕中心医院工地实地采访,看到一栋栋披着绿色防护 的大楼已经拔地而起。施工方负责人介绍,深汕中心医院项目分为医疗综合区和行政后勤综合区,其中医疗综合区包括门急诊楼、医技楼和住院楼,后勤综合区包括后勤宿舍楼、行政科研楼和学术 告厅。后勤综合区在二层有连廊将宿舍楼、科研楼与医疗综合区相连,医务人员不用到户外即可自由穿梭各楼间,避免暴雨等天气影响。

一流的硬件 一流的人才 一流的管理

“汕尾市360多万人口,目前只有一所三甲医院,即逸挥基金医院(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投入长期不足,硬件和软件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很多市民患重症得到广州求医,非常不方便。深汕中心医院的建设和运营将极大改变这一局面。”汕尾市卫生健康局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深汕两市领导对深汕中心医院这一民生项目高度重视,希望早日建成为造福一方百姓的民心工程。深汕中心医院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托管,该院领导多次带队来汕尾,提前介入,全面参与医院的规划设计,以便让建筑的空间结构布局更契合临床需要。

据了解,深汕中心医院在保证学科分布齐全的条件下,以优势学科群为主体进行医院整体布局及建设,包括妇儿中心、肿瘤中心、心肺疾病及移植学科群、代谢疾病学科群、神经运动康复学科群。同时依托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雄厚的临床、科研实力,将组建多个临床中心和医学研究中心。力争3年内建成现代三甲综合医院;5-8年内打造成粤东地区疑难病区域医疗中心;最终将医院建设成医、教、研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医院,树立共建、援建市级医院的行业标杆。

硬件提升了,软件是否跟得上?这是各方非常关注的问题,毕竟汕尾在培育和吸引高端医疗人才方面同样存在短板。

盘活一座医院 擦亮侨区窗口

深圳帮扶1100万元援助汕尾华侨管理区人民医院

以15公里的有效服务半径计算,汕尾市华侨管理区人民医院(当地人称之为“侨区医院”)可以为周边好几个乡镇几十万人提供诊疗服务。但是,华侨管理区产业结构单一,财力有限,对侨区医院的投入长期不足,这所医院人才流失严重,设备陈旧不堪,曾创下连续5年没有动过一台手术、全院只开一个门诊科室且只开放半天的记录。为了拯救这所濒临瘫痪的医院,深圳近年累计投入1100万元的医疗设备,汕尾市拨付100万元的改造资金并将其纳入汕尾市人民医院医联体,从硬件和人才两方面同时发力,终于令这所医院迎来新生。

援助大型设备方便归侨侨眷就医

“现在侨区医院的医疗条件比几年前好了很多,你就安心在外面工作,不用管我。”华侨农场退休职工杨玉婵坐在病床前,跟儿子通电话 平安。

2019年11月4日,60岁的杨玉婵突然感到心跳加快,浑身乏力。在朋友的帮助下,她被紧急送往侨区医院(汕尾市人民医院华侨分院)抢救,医生为她输氧、用药,病情渐趋平稳。

“你们看看我的脸色,很红润,对吧?!我很快就可以出院了,这儿的设备很好,医生水平不错,特别负责任。我有很多年没来过医院了,我身边的老同事、老朋友都说这两年侨区医院变化大。”

患者杨玉婵介绍深圳帮扶带来的变化。

说起变化大,华侨农场93岁的退休职工潘增喜及其女儿潘丽华特别有发言权。“以前生病不敢来侨区医院,连个电梯都没有,上下楼特别不方便,很多患者得托人用单架抬上楼。”潘丽华说,进了医院,得检查得拍片,CT机、DR机都没有,去了医院也是白去,最后还得找相识的人租一辆车去市里的医院排队,不是相识的司机还不愿搭我们这些老年病患,到了汕尾,排队做几项检查需要时间,又还得住宾馆,真是又费钱又折腾人。“我爸年纪大了,就算没个头痛脑热,隔几个月也得来医院做检查。现在侨区医院添了很多先进的设备,检查起来很方便,我们就不用老是往市里跑了。”潘丽华说。

患者在侨区医院就诊。

侨区医院不但辐射人口多,而且是广大归侨、侨眷了解汕尾医疗卫生事业、 会发展的一扇窗口。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在调研中了解到侨区医院的现实困难,2018年援建了价值600万元的CT机和DR机,现在已经投入使用,并且与汕尾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合作,CT均由市人民医院的专家负责审片阅片,也就是说患者在侨区医院做CT,享受的是市级医院专家的服务,极大方便了患者。同时,为了适应诊疗需要,指挥部还帮扶了50万元支持一楼升级改造工程。

2019年,指挥部又帮扶了450万元的医疗设备。其中包括血站建设,为新建的手术室开展手术提供安全保障。

“举例说,医院以前的灭菌炉不仅小,而且老化老旧,湿包率高,手术包经常要委托市人民医院进行消毒。深圳为我们提供了蒸汽灭菌炉,现在我们院自己可以提供合格的手术包,大大减少了手术包运输途中的污染率,保障了群众手术安全。”黄秦邶说,两年时间,深圳为侨区医院提供了1100万元的设备和资金,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方便了广大患者。

“差等生”变“优等生”

在深圳大力帮扶侨区医院的同时,汕尾市委市政府也要求汕尾市人民医院提供支持。2018年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华侨分院挂牌,侨区医院与汕尾市人民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形成长期合作模式,每周都有市人民医院的专家来侨区医院坐诊。侨区医院曾连续3年在省临床检验室间质评工作中被通 批评,到2018年被评为优秀。

侨区医院由差等生变优等生。

一组统计数据进一步佐证了深圳帮扶的成效。2017年,侨区医院全年手术量为零,门诊量1.4万人次,业务收入200多万元。2018年,门诊量同比增长1.24倍,住院人数增长1倍,平均每月开展手术12台。2019年前十一个月,业务收入、住院人数、门诊量同比仍有大幅增长,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昔日汕尾最落后的医院已然擦亮了侨区的窗口。

有钱的出钱 有地的出地

——深圳对口帮扶发挥引领作用激发 会各界出力

“在深圳大力改善汕尾基层卫生院医疗条件时,常常出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现象,产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放大效果。”采访中,汕尾市多位基层卫生院负责人都对大局采访组发出这样的深情感叹。

“以前差点揭不开锅了”

在陆河县东坑镇政府大院门前不远处,一栋新建的4层小楼紧邻路边,这里是东坑镇卫生院新住院大楼,建设资金230万元,其中70万元为省里的财政拨款、160万元来自深圳的帮扶资金。新大楼启用后,东坑镇卫生院床位由5张变为32张,基本能够满足全镇2.3万人口的住院需求。

“我们院,以前差点揭不开锅了。”东坑镇卫生院院长朱旭武回忆说,以前缺医少药,患者不来看病,2017年他担任该卫生院院长时,账户上的钱都不够交水电费,历年欠下的员工 保多达39.8万元。不少员工办了停薪留职手续,自谋出路去了。可以说,基本上就是个瘫痪的卫生院。供电、水务部门看到这么个情况,为了支持维系住卫生院,就减免了我们的一些水电费。

2018年,在深圳的帮扶下,东坑镇卫生院建起了新大楼,后来,深圳又帮扶捐赠了数字化X光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彩超等一批医疗设备,价值共计200万元。朱旭武把自谋出路的医务人员重新召集回来,并增设了中医馆、理疗康复科等科室,极大满足了当地患者就近看病的需求,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随着业务量的上升,卫生院业务收入也跟着上升,2019年把前些年拖欠的 保全部缴清。

“你看,这些空调是镇上的乡贤捐的,这些椅子也是。”朱旭武说,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患者住院时,看到新卫生院还缺少一些东西,出院后,就捐东西过来。其中一位乡贤说,“一百万我捐不了,我就捐钱送15台格力变频空调给你们吧。”

深圳医疗卫生帮扶得到了受援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村里捐地支持盖医院

2015年,陆河县水唇镇卫生院新综合楼破土动工,设计建设面积3648平方米、楼高6层、床位96张,总投资约1150万元。后因资金短缺大楼停工了。正当卫生院一筹莫展之际,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的干部在走访调查中获悉了这一情况,经过调研,决定将这一项目纳入帮扶菜单,出资550万元支持大楼复工、添置DR机、彩超机、除颤仪等医疗设备。2018年10月1日新楼启用前,指挥部又联系了龙岗区残联,争取到价值300万元的医疗康复设备捐助。与此同时,水唇镇卫生院还对原有的旧楼按二级医院的标准进行升级改造,用作医技门诊楼。两栋楼的面积加起来近6000平方米。

深圳援建的水唇镇卫生院新大楼。

“以前院里的化验室兼作抽血室,非常不规范,一共才12平方米,现在光化验室有150平方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科有200多平方米。结合本地病患需求,我们还新设了中医诊室、康复中心等科室,新招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也从县人民医院返聘了一些退休的专家,技术力量大为增加。”水唇镇卫生院院长刘业渡说,建设这栋综合楼时,不只是深圳在雪中送炭、大力支持,当地莲塘村村民也作出了义举——5000多平方米的用地,村里没要一分钱的征地费。

数说深圳卫生帮扶

援建深汕中心医院,总投资16亿元。

援建汕尾市中医医院,初步确定出资8亿元,规划床位800张。

援建汕尾市健康医疗数据中心机房及医疗卫生应急物质储备室大楼,出资1350万元。

援助公共卫生急救体系救护车和应急指挥车,出资 1179万元。

援建汕尾基层卫生院,出资 1.26亿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1月20日
下一篇 2019年11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