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治理高校App泛滥 采集人脸等信息需经伦理论证

治理行动的对象为高等院校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和广大师生工作生活的管理服务类教育移动应用,包括学校自主开发、自主选用和上级部门要求使用的教育移动应用(以下简称“教育App”)。

方案要求,各高等院校应逐条对照、排查存在的问题,在12月31日前完成自查;2020年1月31日前,教育部将开展重点抽查,针对问题较为严重或整改不力的学校将进行约谈、通 ;2020年3月31日前完成总结提升。

高校App泛滥困扰师生

教育移动互联 应用给学生学习带来不少便利,但也让校园App泛滥现象成为 会关注的焦点。有不少学生反映说自己被App绑架了,特别是在高校,打热水用一个App,跑步使用一个App,连WIFI用一个,刷 课用一个,甚至湖南一所高校还爆出“扫码洗澡”的规定……让不少学生觉得“闹心”。

据悉,今年3月,教育部针对该问题开展了一次专项调研,抽取了一百所高校,了解教育App的应用情况。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从调研结果看,总体情况还是好的,89所高校App数量都在5个以下;但确实也有少数高校开发引进的App超过了20个,存在App泛滥问题,给师生造成了困扰。

教育部指出,《方案》的制定,就是为了切实整治高校因形式主义导致管理服务类教育移动互联 应用程序泛滥问题。

采集人脸等生物信息的App需经伦理论证

《方案》要求,各高校系统梳理本单位开发和选用的教育App,形成名录并完成提供者和使用者备案工作。

《方案》还特别强调,采集人脸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教育App,应在上述要求基础上组织科学性、伦理性、安全性论证。

严控App数量 超半年未更新的App将被整合关停

《方案》指出,各高等院校应严格控制本单位管理服务类教育App的数量,统筹规划小程序、企业 等应用。

此外,各高等院校应建立“一数一源”的数据共享制度,所有教育移动应用使用个人基本信息应从基础数据库中共享,不得向用户重复采集个人基本信息。

《方案》还提出,建立教育App退出机制,超过半年未更新的教育App应予以整合、关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0月23日
下一篇 2019年10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