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作为上海电影地标的上海影城与广大影迷暂时“再见”,开启了焕新的过程。这不仅仅是一家上海影院装修的升级,也是上海电影、长三角电影方方面面在不断前进的标志。
上海电影院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电影文化早已融入上海发展
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份,全国总计有电影院14235家。其中上海的电影院数量,位列全国第一,达到了387家,比排名第二的深圳(303家)整整高出了84家,比排名第三的重庆(296家)高出了近100家。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上海的电影院多,上海的电影消费市场是否也能与之匹配呢?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上海以2.6亿元、约380万人次再一次蝉联全国城市票房与观影人次的双料冠军。以2022年大年初一为例,上海地区总出票86.14万张,上海再一次成为国内电影消费第一城。
从电影院数量以及票房情况说明了上海对于电影市场强大的消费力以及上海电影文化的浓厚程度。
据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何金廖分析,他认为上海的电影院数量还没有饱和,仍有继续拓展的空间。但就他看来,未来可以更加注重影院的选址分布,避免中心城区过于集中,郊区仍未满足居民需要的问题。就何金廖个人而言,他居住在较远的位置,想要看电影时,需要在交通上花费较多时间,对于生活体验而言,还不太便捷。
未来,上海五大新城持续发展,必然会有更多人口入住,各类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的文化需求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看电影显然已经是大家共同的选择之一,电影院数量也会随之增长。在不久后,郊区影院数量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越。
从影院硬件到出台建议 上海电影的发展仍有很大潜力
据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介绍,焕新上海影城,既是致敬历史,更是面向未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必要举措。在上海影城焕新方案中,最具特色的千人影厅不但会被保留,还会被打造成“最美首映厅”,让观影体验全面提升。
电影院硬件设施的不断焕新必然会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但仅仅靠硬件提升还不足够。一些更细节的内容也将为电影爱好者带来更大的帮助。
观众在选择电影的时候,几乎是按照个人的喜好。这会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部分电影内容并不适合所有人群观看。如何让每个消费者,无论老人还是小孩拥有更好的观影体验呢?何金廖建议,可以有更多影院在线上线下购票环节进行提示,很多老人还不擅长线上购票,他们在线下柜台咨询时,可以由工作人员及时提示和沟通,确保老年观众选择的影片既是他们喜欢的,也是适合观看的。对于儿童观众也是如此,影院可以在线上购票界面增加备注,该影片是否适合儿童观看,让家长在购票的过程中第一时间获取讯息,评断是否仍继续购票,而不再是观影过程中才发现不合适之处。显然,这些步骤会增加影院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也是影院体现 会责任的一部分。
只有让所有人群的观影体验都有了全面提升,才是让上海电影文化更好发展的持续推动力。
上海电影与长三角地区联动 助推长三角电影市场整体发展
提到上海电影,很多人会联想到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经过多年发展,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每年电影节期间,除了上海本地观众,还吸引诸多全国各地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观众来一饱眼福。2021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不再只是在上海放映,而是让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优势辐射到更多周边地区,为更多长三角地区观众提供便利,将展映活动延伸至杭州、宁波、南京、苏州、合肥五个城市,让更多长三角观众不用在两地奔波,在家门口的影院就能感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文化和风土人情。
此外,2019年的上影节上,长三角电影发行放映联盟落地,成功搭建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全方位的合作框架。2020年上影节,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与长三角首批17家影视拍摄基地共同宣布成立“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在此之前,上海的诸多电影作品中早已有了长三角各大影视拍摄基地的身影,合作联盟的产生,无疑让未来上海影视行业在长三角区域的拍摄过程更顺畅,对产出佳作有极大的帮助。
未来长三角的电影行业仍大有可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理事夏纯仁提出要打造长三角地区的电影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一体化产业群。在电影资源共享平台的助力下,长三角电影一体化产业群必然会飞速发展,让上海电影、长三角电影达到新的高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